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1)宋襄公树仁义旗,泓水战惨败身死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1)宋襄公树仁义旗,泓水战惨败身死
    • 作者:李学斌 更新时间:2025-08-29 08:15:13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260


    宋襄公一心想当盟主却没有当成,自己又被楚成王戏弄了一番,心里很窝火,但是苦于宋国国力不强,对楚国无可奈何。

    第二年,他听说郑文公到楚国朝见,向楚成王行臣下之礼,更是怒上加怒,就想拿郑国开刀,亲自带领宋军去攻打郑国,以此向楚国示威,挽回自己的面子。

    公子目夷劝谏说:“郑国和楚国目前是关系最好的时候,我们去攻打郑国,楚国肯定来救援,这样就会无功而返。不如静下心来,努力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等待时机。”司马公孙固也同样劝阻他。

    宋襄公却说:“二位要是惧怕敌军,那就留在城中安享快乐,寡人独自到前方与敌军厮杀。”

    公子目夷、司马公孙固二人只得按照宋襄公的命令整顿军马。宋襄公亲自担任中军主将,命令公孙固为副将,发兵五百乘杀奔郑国。

    郑文公得到消息以后,赶紧派人向楚成王求援。

    楚成王对众人说:“郑国一心一意拥护楚国,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如今郑国有难,寡人不能不救。”

    楚国大将成得臣献计说:“宋君去年会盟的时候被拘押,宋国人都已经吓破了胆。现在宋君又不自量力,出兵攻打郑国,国内必然空虚,我们直接去攻打宋国,以逸待劳,轻易就可以取得胜利。”

    楚成王认为有理,也亲自担任中军主将,命令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率军直接去攻打宋国。

    宋襄公一心攻打郑国,没有提防楚国的这一招,得到军情报告后,急忙带兵赶回宋国,在泓水南边排列军阵,准备抵挡楚军。

    司马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为了救援郑国才出兵,我们已经离开郑国,不如派人到楚军讲和,楚军或许就会退走,最好不要与他们交战。”

    宋襄公说:“以前齐桓公亲自带兵讨伐楚国,现在楚国来攻打我国,如果我国不敢与他们交战,怎么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呢?”

    公孙固说:“国家兴旺以后如果衰落了,想再兴旺起来就很难。况且我们的军队确实没有楚国强盛,宋人畏惧楚人就像害怕蛇蝎一样,我们凭什么战胜楚国呢?”

    宋襄公不以为然地说:“楚军强盛有余,但是仁义不足;我军强盛不足,但是仁义有余。以前周武王战胜殷商,靠的就是仁义啊!以仁义的宋国回避无道的楚国,这是让我生不如死!”

    楚成王听说宋襄公已经在泓水南边摆好了阵势,下令加速行军,与宋军在泓水两岸遭遇。

    宋襄公为了鼓舞士气,彰显宋军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师,特意命人制作了一个长六尺、宽二尺的大旗,上书“仁义之师”四个大字,以壮声势。

    公孙固暗暗叫苦,和手下将领们说:“战争是互相搏杀,你死我活,讲仁义有什么用?主公可能是丧魂失魄了,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不使国家灭亡就算侥幸!”

    到了开战的这一天,宋军早早集合,严阵以待。泓水北边的楚军还没有集合,斗勃建议尽快渡水排阵。

    成得臣笑着说:“宋君迂腐,不懂军事,我们早过去早开战,迟过去迟开战,急什么呢!”直到天已大亮,楚军才慢慢地来渡泓水。

    公子目夷瞧见楚军忙着过河,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迎头打过去,一定能取得胜利。”

    宋襄公指着大旗说:“你没有看到’仁义’二字吗?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之师呢?”公孙固哭笑不得。

    正说着,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上岸,乱哄哄地排列阵势。成得臣洋洋自得,慢条斯理地来回指挥。

    公孙固又来请示宋襄公:“楚军刚刚排阵,我们马上击鼓出击,战胜他们还有希望!”

    宋襄公朝着公孙固脸上吐了一口唾沫,不屑地说道:“呸!你就想贪一时之利,而不顾仁义之大,我们已经排成堂堂之阵,怎么能去攻击还没有排阵的军队呢?”

    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攻打呢?”

    公孙固叫苦不迭,但又拿他没有办法。

    不一会儿,楚军已经摆好了阵势,显得更加人强马壮。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决堤坝一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

    宋襄公亲自挺着长矛,领着亲兵卫队带头冲锋抵抗。两军酣战不久,宋襄公就被楚军包围,左冲右突都突围不出,他自己身上也多处受伤,右大腿还中了箭,射断了膝筋,站不起来。好在公孙固勇猛异常,和一班将领带着亲兵卫队奋勇搏杀,才拼死保护宋襄公冲出重围,而亲兵卫队几乎全部战死。战斗结束,楚军完胜,宋军损失十之八九。

    宋襄公回国以后,战死的士兵亲属聚集到宋国宫门外,都埋怨他不听司马的话才导致惨败。

    宋襄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还自以为是地说:“仁义的君子不去杀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拿头发斑白的人,我们以仁义治军,怎么能去做乘人之危的事呢?”宋国人都认为这种迂腐的行为十分可笑,但又无可奈何。

    宋襄公伤势很重,一直没有治好,一年后就去世了。

    宋襄公自不量力,一心想做诸侯国盟主,却又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缺谋少智,动辄出兵攻打别的国家,把仁义抛到九霄云外。行军打仗之际,又妄称不切实际的仁义,其迂腐的思想加上莽撞的行动导致军败身辱是必然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