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接到儿时的小伙伴从老家发来的鲜红桃花伴着白雪的微信视频。家乡下雪了?起初以为看错了,再看确实是家乡下雪了,于是赶紧拿起手机给住在乡下的父母打电话确认。
母亲说:“是下雪了,下了很大的雪,山上、田野和房顶都白了,盛开的桃花、梨花、李花、杜鹃花、油菜花伴着雪花,五颜六色,特别漂亮。”
父亲说:“三月桃花雪是祥瑞之兆,预示着风调雨顺与庄稼的丰收。”
我现居住的羊城,不但春天不下雪,就是冬天也是繁花满树、温暖如春。
看到三月桃花雪的微信视频,恋雪成痴的我欣喜异常,立即发了个朋友圈,引来不少朋友羡慕称赞,说我家乡好美,桃花配白雪,这春天也太浪漫了。
愉悦的心情让我不由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二月莫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桃花雪”。思绪却飞回到久别的故乡,想起儿时在大山深处的老家一个个关于雪的故事。
故乡的冬天,每年都会下几场大雪,往往先下雪粒子,然后是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每到下雪时,我总爱站在空旷的田野,仰面朝天,张开嘴巴,摊开双臂,情不自禁地大声唱着《一剪梅》:“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任凭雪花飘落在我的脸上、身上、衣襟上。
我也喜欢穿上雨靴,围着长围巾,独自一人沿梓树坡而上,经采石丘、木南茶场,爬上高高的向阳峰,站在银峰之巅,看着眼前一片洁白,晶莹剔透,远处雪峰相连,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耀,峻峭超逸,听不远处传来小溪哗啦啦的流水声,时有树枝被雪压断,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故乡的冬天会下雪,春天却也时有下雪。冬天的雪很美,春天的雪也别具韵味,特别是三月桃花雪,更是别有风采。
村子里老人说,有时候倒春寒,桃花开的时候会下雪,这时候下的雪叫桃花雪。说是一种特殊气候,在冬春季节转换中温差变化引发水蒸汽凝结而形成雪花,在初春时节寒潮活动频繁而出现的降雪现象。
桃花雪虽然很短暂,转瞬即逝,但却让乡亲们觉得格外珍贵和喜爱。
习惯了春赏花,夏听雨,秋看叶,冬玩雪的乡亲们,对突如其来桃花雪带来的惊喜,让老人小孩似乎村子里所有的人心情都格外愉悦。
白雪遇上桃红,雪压枝头花,花在雪中俏,鲜红的桃花与洁白的雪花相映成趣,桃花被雪素裹着,甚至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雪,雪让花更娇嫩,花让雪更含情,绘成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让村子变成了童话般的世界,异常迷人,桃花雪为春天增添了别有的韵味。
记忆中,每次下桃花雪,整个村子里人都很高兴,儿时的我与小伙伴们更是快乐得简直要发狂,在田野里掷雪球,打雪仗,摘雪中的桃花、梨花、李花……那欢快的叫喊声似乎让整个村子都是快乐的。
乡亲们说瑞雪兆丰年,三月桃花雪预示着这一年风调雨顺和有好收成。关于桃花雪,村里的老人常给我们讲那一代代流传下来传说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桃花仙子来人间游历,爱上了我们那,于是在桃花盛开的三月,仙子就会化作雪花来到人间,乡亲们为纪念桃花仙子,将三月雪称之为“桃花雪”。小时候,听这故事时,对桃花雪仙子总是充满好奇,总想一睹仙子风采,后来长大后,慢慢知道这只是个传说,只是乡亲们心中的美好寄托,是经不起考证的,但即使这样,即使现在,想起这个故事时,却依然觉得很有趣、很美。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就爱雪咏春,也留下很多名篇佳作。唐代诗人韩愈就留下了“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诗句,描绘了白雪对春天迟到的焦急心情,生动地展现了春雪的美丽与生机。唐代赵嘏也有“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的名句,五代李煜的“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更是广为流传,陆游的《春雪》“江云垂野雪如簁,闰岁春来特地迟。倒尽酒壶终日醉,卧听儿诵半山诗”,描绘了春雪和酒醉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到了明代,王守仁也留下了“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的佳句。到近现代关于春雪的名篇佳作就更多,琦君的《春雪·梅花》就是名篇。
关于雪我又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故事。一位与我同样喜欢赏雪的朋友,去漠河旅游,特意买了一套印着漠河雪景的明信片,亲自书写后,通过邮局寄给我。朋友事前没跟我说,收到明信片的那天我特别惊喜。尽管这事过去很多年了,但那惊喜的情仿佛就在昨天,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朋友寄来的明信片我一直珍藏着,不时拿出来看一看。我想小伙伴发来的三月桃花雪的微信视频,我也会珍藏着,也会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在最美的季节里遇见最美的风景,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繁华都市的美丽景色,我脑海里却满是故乡三月桃花雪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