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刘伟:校长,你给老师带来了什么?
    刘伟:校长,你给老师带来了什么?
    • 作者:刘伟 更新时间:2025-03-17 08:46:3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328


    中小学书记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学校的领导者,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的目标愿景、资源配置、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内外关系、师生发展、政策执行、财务管理等运行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书记校长领航把舵、亲力亲为。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书记校长,对于一所学校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深厚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氛围至关重要。

    对学校而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学校运营的第一资源。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显然,学校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层次与效能,就需要书记校长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身上下功夫,围绕教师做好引领、指导、服务、激励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善待教师,帮助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引领教师,指导教师,成就教师,提升教师的经验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强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为此,书记校长应该时常自问:我给老师带来了什么?我能给老师带来什么?

    笔者根据20多年书记校长的实践与经验,认为书记校长应该为教师提供以下支持:

    1.愿景与方向引领

    书记校长应制定清晰的学校发展目标,并与老师阐释与分享,确保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一起努力。

    2.教学资源支持

    书记校长应确保教师拥有足够完备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等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并为他们提供使用、维护、更新等方面的帮助。

    3.认可与激励

    书记校长应通过表彰和奖励机制,认可老师的努力与成就,提升老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沟通与反馈

    书记校长应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倾听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与老师共同探讨学校发展,并及时提供理解、尊重、倾听、赞美、幽默等情绪价值,及时转化老师的负面情绪,帮助老师调整心态、改进教育教学。

    5.营建和谐文化

    书记校长应推动并建立尊重、合作、创新、友善的校园文化,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6.促进榜样带动

    书记校长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展现专业精神和道德标准,成为教师的榜样。同时还要树立教师标杆,影响带动其他教师不懈努力、追求上进。

    7.推动工作创新

    书记校长应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支持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创新。

    书记校长除做好以上七个方面的工作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领导工作,给老师带来切实的收获与感受。

    1.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书记校长要想方设法帮助教师业务进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协助制定职业发展短期与长期规划;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拓宽视野;通过导师制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促进经验传承;定期组织教学反思交流会,促成教师间的经验分享;采用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反馈、同行评议、业务考核等方式,跟踪评估教师表现;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研能力;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强化团队合作。

    引领教研、教改。围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这种简易形式,组织教师立足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学生实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课题,探究、研讨体现新课改要求与精神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形式,着力提升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定期评选“优秀教科研成果奖”的方式,启发引导教师撰写发表出版教科研论文论著、结题报告,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成就感。

    搭建专业交流与成长的平台。鉴于中小学一线干部教师十分看重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实际,书记校长在组织教育教学教研与培训时,应秉持重应用轻理论、重业绩轻职称、重实用轻名号的指导思想,注重从本单位同事中挑选在班级与学生管理、学科教学、教育教学研究、各项管理等方面做得有特色、有成效的干部教师,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请他们走上教研与培训讲台,作经验分享与集体研讨。实践表明,这种做法的启发性、实用性更强。如此力推身边的专家教师,会进一步提高干部教师的综合能力及教研热情,增强教师的学术能力,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教师。

    2.提供安全保障

    当前,中小学教师越来越佛系,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师生矛盾冲突的处理不公。各方过分迁就孩子,没把教鞭戒尺还给老师,惩戒权成为空话,还不停地给老师上紧箍咒,老师因此不敢管教孩子,害怕引火烧身,因为这种事件一旦发生发酵,大多处理老师,而使学生有恃无恐,造成这一现象愈演愈烈,这应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隐忧!

    因此,学校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要特别关注与重视师生、家校矛盾,预防抵制“校闹”。师生、家校有了矛盾,学校领导要表现出切实的面对与担当,力挺教师,多方协调,妥善处理。书记校长一定要明确,涉及老师的矛盾纠纷,是影响老师工作热情的直接因素。处理不当,老师感觉委屈伤心,就会严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导致老师不再切实履行教育职责,甚至佛系躺平,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建议学校成立一个协调处理问题纠纷的组织机构,成员包括校领导、派出所干警、社区干部、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家长等,专职负责相关矛盾与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事后还要与涉事老师一起分析原因、总结得失。这样做,相关老师就会感谢学校领导的协调与帮助,并会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3.倡树公平正义

    与一线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老师的感觉最敏感、反应最迅速。而这些敏感事项多数属于学校工作的范畴,例如课务及工作安排、评优树先、职称评定、业务评审评选、同事关系、矛盾纠纷、礼尚往来等。学校对这些敏感事项的处理是否公正客观是影响老师工作情绪与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书记校长遇到诸如此类的事项时,同样需要高度敏感、切实重视,秉持公平客观的基本原则谨慎处理,千万不能厚此薄彼、感情用事。不能“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书记校长处理这些事项时要尽量留有余地与退路,例如,有些事项可以组建一个由讲公平且同事信得过的干部教师组成的专门班子,直接负责运筹、操作与解释,结果出来后还要履行公示程序,待无异议、无申诉后再敲定结果。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争议,提高客观公正性,让老师们信赖与满意。

    多年来,教育系统的各类评选评审每年都要组织多次,特别是与中小学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评选评审更是牵动人心。每当这些评选活动结束以后,就会听闻好多愤愤不平的、言辞灼灼的怨言,说明各类评选评审严重伤害了老师的心情与热情,严重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公平公正,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评选评审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漏洞与不公,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面对这一社会环境,学校领导不能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要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倡树公平。书记校长在基层学校直接面对一线教师,遇到敏感事项无法躲避,因此一定要挺起腰杆强调客观公正,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力保本单位公平公正环境,以提升老师的满意度,确保老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4.物质与精神激励

    众所周知,发放津补奖等福利待遇,对老师实施物质奖励,能直接改善老师的生活条件,满足其基本需求,从而激发工作动力与工作热情,提升职业吸引力,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促进公平与良性竞争。而精神奖励如荣誉称号、表彰等,能满足教师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增强职业成就感,影响激励其他教师积极进取,形成努力向上的工作氛围。物质与精神奖励相辅相成,则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是影响老师工作情绪与积极性的一个直接而重要因素,书记校长理应高度重视,务必做细做实。

    物质方面的奖励包括发放津补奖;赠送奖品礼品;资助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组织教师外出考察与观光;提供免费体检等。

    精神奖励包括颁发“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在全校或更大范围内公开表彰;提供职称晋升、入党或职务提升的机会;通过校内会议、工作群、社交媒体等平台表扬教师;组织教学展示,安排优秀教师上公开课或作经验分享等。

    实践表明,做好物质与精神奖励的关键是抓好教师的学期业务考核,这是实施物质与精神奖励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要制定科学、系统的业务考核细则,重点抓好过程管理,各种细则条款安排专人负责采集登记数据信息,并及时公示。有些细目如考勤奖、各类津贴等,可以按月及时发放。期末组织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的依据,既颁奖励证书,又发津补奖。需要说明的是,学期考核时应把文化课老师和音体美信等非文化课老师区别对待,自行划定获奖比例,分类考核,统一表彰奖励。

    有了学期考核结果,学年考核、上报等级的年度考核就有了基础数据,做起来则简单容易多了。

    与此同时,书记校长还要把对老师生活上的关心关怀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安排校办、工会干部及时了解老师生活上的相关信息,获悉老师和老师的直系亲属患病住院、老师家中遇到红白大事时,书记校长应亲自出面,率团前去道喜或慰问,这样做,既是人之常情,又给老师心灵抚慰、精神鼓舞。

    事实证明,紧紧抓住学期业务考核,不折不扣地落实物质与精神激励,力所能及地增进教师福祉,则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笔者所在的城区某校由四所乡镇中小学合并而成,去年八月,这所学校的一位从乙中学合并来的老师给笔者说了一个情况,老师评职称,学校组织校内打分排名,来自甲中学的老师排名一般都比较靠前。笔者追问为什么?来自乙中学的这位老师说,甲中学合并来的老师给我们解释的是:L校长(指笔者)干甲中学的校长时给我们颁发的获奖(校级、镇级)证书多。寥寥数言揭示了一个浅显道理,书记校长要视教师为学校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只有真心为教师着想,给教师带来目标与方向、提供各种支持、带给良好情绪价值、倡树公平正义、促进专业成长、实施综合奖励,力争让老师有实实在在的精神体验与成果收获,才能充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真正需要的是关心、引领、激励和温暖。中小学日常管理事务千头万绪、众多繁杂,对书记校长来讲,肯定要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书记校长重视并做好上述列举的涉及教师的领导工作,平衡好制度与人性化的管理关系,让老师们感受到教师工作的价值、意义和成就感、幸福感,就会自觉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会产生良好的办学效果,这样的一把手理应称得上优秀的学校管理者、领导者。书记校长,你做到了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