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鲁乾亮:生活里的气泡
    鲁乾亮:生活里的气泡
    • 作者:鲁乾亮 更新时间:2013-01-26 06:24:4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710

    面对生活,孜孜以求,无所选择,毅然踩踏下去,便会冒出一些气泡来,聆听呐喊,感受心动,那些美妙的音乐与文字,就会穿过狭窄的过道与惊魂的桥板。

     

            

            劳  累

     

    1994年1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虽然很多人喜欢在回忆中度过,但对于我来说,人生无论好坏,不想作太多的回忆,只希望每年在新年的第一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尽量不浪费时间。

    今天是元旦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习惯这个节日的人,对于如何过好节日,当是预先有安排,或者也能够临时安排,特别是有条件的地方,人们都愿意过好节日,便感受节日的气氛,尽情快乐一天。

    曾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也享受过节日的隆重气氛,而且也过得很快乐。记得有一年,元旦那天去堂下叔父鲁海军家里,我们叔侄俩,说说笑笑,谈论整整一天,娘娘忙了一个下午,积极准备晚餐,特别丰盛,我第一次吃到了“辣子鸡”、“清蒸团鱼”、“新疆葡萄干”等,而且还喝了两杯“红葡萄酒”,在彼此的祝福中,希望新年收获多多!

    俗话说:“同时天光同时夜,有人富贵有人贫;闲人抽空安身过,忙人急步擦肩行;有钱人家欢心贺,无文观闹顺他云……”今天,走村串户,累了一天……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无法找到元旦的节日,只有繁重的工作累赘心头。

    昨天晚上,片区总支书感到工作压力很大:一是烤烟肥料贷款的清收;二是新一年烤烟生产任务的落实;三是农业税尾欠追交。年底收关,各类工作汇总,包括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总计下来共10多项工作,特别是烤烟肥料贷款,及时清收更为重要,因为涉及新一年的生产发展,说白一点,就是资金的运转问题,这是乡党委、政府安排的硬性任务,全乡实行包片包村负责制,有的地方还包到人头上,领导在会上说:“这次工作安排,哪一个片区完不成任务,哪一个片区1月份的工资就不发,而且过后不补。”

    会后,虽然很多人在议论,说:“像这样噻,要得过屁哟,整我们年就过不成。”但说归说,做归做,毕竟是政府工作,用一些同志的话说:“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歹做好是能力问题。”纯粹不去做,道理说不过去。我们对照名单,分村分组,分人分户,分析形势,精心部署,先易后难,从水田村开始,经“岩元”、“三坝”、“马家”、“大泉”……最后到“算子坝”收队。

    清早起来,我洗了一把冷水脸,挎上包儿,拿起“打狗杆”,开始进村入户,一天跑到黑,汗流浃背,早饭连夜饭,天黑才得一碗白水煮面条吃。一天工作下来,走了10几户人家,效果非常不好,遇到的问题又多,其中承认归还,已经约期缓日的有4户人家。

    另外,还有3户人家,虽然内心承认归还,但口里却话:“我这个人说话很简单,钱要数,米要量,有钱钱打发,无钱话打发,你们说得再好,关键是我家里没有钱,包儿不硬是真的,我想等以后有了,自然晓得,用不着你们上门来追,我一定……”这话听起来倒很舒服,挺有人情味的,可是就是无期无限,拿一条“长把伞”老(扛)起……所以,真正收到手的仅有4户人家,而且钱也不多。

    农村工作就是这样,想圆珍珠偏不圆,常有许多让人遗憾的地方,像那3户人那样,说一年是六个月,浪费半天时间和口舌,得到的却是“吹火筒做眼睛——长起看”,我不知道他们说的“以后”,是指五天、十天、一月两月,或三五年,甚至要不要还都说不清楚。

    总结今天的工作,不是昨晚上想象的那么容易,不要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是再延长一个月,能够完成百分之八十以上就不错了。我们认真分析:除了少部分农户家里有钱以外,大多数都是家庭贫困,难以归还,有的虽然能够想办法,但拖延的时间很长,有的不管时间长短,都是“石女出嫁——无指(子)望”。

    人们常说,世间有三种人无节假日:一是忙于时间的人;二是人民的公仆;三是基层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冬瓜白菜、谷糠麦灰、鸡毛蒜皮,都要捡来说一席。所认,常是田里一天,土里一天,路上一天,累死累活,缠绕的还是工作。

    在村庄的路口、在田园的沟边、在农家的楼上,单被薄衣,灰尘汗臭,也常要过一夜,有时下村时间很长,不说饥餐露宿,早起晚睡,回来的时候,还要带起一身虱子……乡下没有节假日,只有工作、压力、劳累、汗水,只有上坡下坎的艰难,只有工资抵扣的追赶,只有狭缝生存的摸索。

     

                                    

                                     冷  漠

     

    1994年3月26日,星期六,天气:小雨加雪。“闻道故来相问访,西楼望月几时有。”暮春来临,依寒不断,素有高山之称的泉坝乡,已经下了二十多天的小雨,最后还问津一场小雪。高高的山冈,长长的寒冷,退还季节,相迎花放。

    昨天下午,接到开会通知,我从“算子坝”出发,经“簸箕岩”、“旋风岭”到捷克办事处宿夜,转而到泉坝乡政府。早上,尽管我起得很早,路上走得快,但原于路途遥远,加之连日劳顿,实在没有办法,结果错过了政府食堂就餐的机会……与人相比,同乡职工,“生在皇城有三分福”,酸菜萝卜,锅巴冷饭,好歹不一,也能填饱肚子,可是边关小差“进京”,就没有那么重要,过了就过了,不要奢望。

    起初,我准备不吃,混混时间,等待晚饭,不是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吗?“男饿三,女饿七,老婆婆饿二十一?”我想,最少也能饿三天吧。所以,一餐不吃没有关系,可是到了下午,还是有些受不了,周围无人开馆子,怎么办?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去罗家买把面条,拿到学校一位老师哪里去煮,刚好路上遇着一位同事,他说:“我也想吃一碗,因为今天早上食堂人多,饭不够,加上我又肠胃不好,吃得慢,最终只抢到一碗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有人这样做,行个方便,又何常不好?于是……当我煮好以后,准备去喊那个人来吃,突然发现那位老师脸上阴了天,便直截了当地说:“管他过球,像你这样的话,这个没有吃,那个也没有吃,到处都没有吃,你去喊嘛?” 刀在人身杀,血在我身流,心里非常难过,尽管面条里盐巴下得很重,可是我实在没有吃出一点味道来,好像全是人间的苍凉与冷漠。我想,有缘共事,同船过河,生死为上,不知何处有错?

    说起那老师,还有一定的感情。两年前,我分到“土地坳”工作,曾去看望朋友的时候,他也在那里教书,我们在餐桌上认识,作为朋友的朋友,等量代换当然可以。去年,他调到这里来,因为曾经的认识,彼此交往频繁,感情还算可以。去年底,自从我“流放”到边关以后,分开不到半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对于这件事情,我反复思考,如人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在现实的感受,以前是以前,现在归现在,将来归将来,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自不必说朋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位悬殊,往往带来前后眼光的变化,还是古人说得好:“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沉  默

     

    1994年4月3日,星期日,天气:小雨。古人说:“屋漏偏遭淋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 时运不来,心中不晴,当要行事,处处狭窄,让人伤心。昨天,我下队回来,反复摸了前天所洗的被条,还是有点湿润,一时没有睡处,想去想来,学校有个同乡,不妨去那里寄宿一下,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人们常说“甜不过故乡水,亲不过故乡人……”

    一般情况来说,作为家乡人,同乡同土,同水同脉,如此小事,既然找到,当是不用多说。可是,我去以后,不是之前的认为,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用冷漠的眼光冲洗我渴望的脸,无过又无罪,为何如此这般?难堪挤压心头,现实的选择应该去向哪里?如果当时急转回身,或者针尖对麦芒,势必两人从今以后……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就假装没有看见,心里糊涂,或者说假装一次愚蠢。

    今天中午,领导召集大家在“黎家”开会,对前期工作作了总结,并进一步安排下步工作,包括生活具体问题等。可是,马某同志因生活之事,与何某同志意见不合,由此心里不舒服,就当场在会上开炮,说:“何某人对着领导干,在工作安排上,有不满情绪,公报私仇……”何某当场作解释,但马某仍然不服,指着我说:“还有他在这里,你和他说的,有他作证,不相信的话,领导可以问他……”当时,我捏了一把冷汗,不知怎样回答马某的问话,如果我说出一个“有”字,那么何某同志肯定下不了台,领导要整他;如果我反过来说没有这事,那马某同志也下不了台,领导会说他无事生非,制造混乱,影响同志之间的团结。可想而知,如果马某同志丢了面子,我还有好日子过吗?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尽管领导当场问我,再三要我证实,我却是保持了沉默,包括会后何某同志指责我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保持了沉默。

    事后,我反复回忆,近几天来我跟何某同志没有单独在一起过,更没有议论过相关之事,真是祸从天降,马某同志纯属是无中生有,拿私人之过嫁祸于人,就当我是远方人、外地人在打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古话说:“过山虎敌不过坐地猫”,但从内心来说,管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是什么东西,是苦是甜,是辣是酸,我都认了,我都忍了,我都吞下去算了。

    “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在生活的空间里,有些地方很狭窄,顾不得自身的感觉,如果自己不低头,别人就过不去,世人常说:“人生可比同林鸟,大限到头各自飞;万事不由人计较,手指何曾生得齐;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风口能有笑脸在,自然天地不将亏。”人高人矮,话长话短,忧愁微笑自难料,关键之时量力而行,做到问心无愧,则良心过矣。有些事情觉得不行,就不要硬撑,不妨为难之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相信: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点起宽敞之灯,让沉默照亮通往未来的小径,即便是山重水复,也会柳暗花明。

     

                          

                                      服  务

     

    1994年4月5日,星期二,天气,阴转晴。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不要怕别人嫌弃自己,就怕自己嫌弃别人,嫌弃别人是思想的平庸,嫌弃自己是灵魂的倒塌,因为曾经有人这样说过:“世间的真情永远是自己生命的依托,那是一种奉献,那是一种关爱……”

    前天下午,领导突然改变预先的计划,说:“这段时间,大家很辛苦,工作就到今天为止,暂时告一个段落,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回去换一下衣服,但必须注意,如果有人问起这事,绝对不要说我们已经放假了,以免传到领导耳朵那里,问起来不好交代,到时候你们日子已难过!”

    其余三位同志,都是本地人,离家不远,独有我一个人隔得很远,但是既然领导这样安排了,又留下来干吗呢?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家乡那二十几户人家的食用菌,相离栽下去的时间,已经得了近一个月,到底长得如何呢?趁些时间,顺便回家看看。

    家乡学农的人很少,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许多人对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都是一个陌生的认识,尽管平时吃过人工栽培食用菌,或者说也听人作过技术介绍,但始终不知道怎样去操作。去年12月,我制作了一些低温型的“平菇”菌种,消息传出去,人们纷纷上门求教,买种回家,便要求我指导栽培……我内心感到很欣慰,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广大农村,服务于生产实践,服务于群众生活,并受到别人的尊重,我觉得是最有价值、最令人幸福的事情。

    对于购买菌种量较多的农户,尽管一一作了技术讲解,但我还是不放心,怕他们浪费菌种可惜,虽然花钱不多,七八角钱一瓶,可是或多或少,对人家来说都是一种经济损失,更重要是他们的向往——花了小钱,有点收获更好,当然主要还是想学一下技术,亲自看到菌子长出来。所以,我只有采取“现身说法”,除了自己亲自去操作以外,每一个环节都手把手地教给他们。

    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际操作,却是硬手硬脚,尽管我费尽了心机,但收到的效果还是不好,再说这项技术本就是一个无菌操作的过程,一旦因为操作不严格,到头来就是一种损失,为此……对于这个问题,我曾有一个想法,有必要办一期培训班,针对食用菌的栽培,专门作一期技术培训,让乡亲们通过技术应用走上致富之路。

    昨天,我从“水田坝”出发,暮色西沉的时候才到家里。今天早上,我清早起来,从鲁家开始,户户上门,尽管户与户之间的距离隔得较远,累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可是心里感到很舒服,因为在他们的脸上所呈现出来的都是等待的热情与微笑,以及那些反复留我吃饭的心情,其中有两家人,我上门的时候,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说:“好像没有成功,种子都烂了,连同草料烂成了白色……”我说那是长得好的标志,他们不知道那白色的东西就是菌丝,听我这么一说,简直乐得合不拢嘴,由此我得到一个启示——人民脸上的微笑,是干部服务的方向;人民心头的愁苦,是工作潜在的危机!

    当然,乡亲们都不希望我走,最好能够一直在那里指导他们,便看到食用菌长出来,可是……太阳舔牍山冈的岁月,工作伴随群众的希望,山那边也有我服务的对象,没有领导的批示,我不能擅离职守,也不能在家里多待一天,只能按照时间的安排,必须提前一天回到单位去。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