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业界动态 >> 莫言瑞典领奖纪行
    莫言瑞典领奖纪行
    • 作者:李玫忆 刘 华 更新时间:2012-12-24 05:01:25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456
     

      从12月6日抵达斯德哥尔摩到13日启程回国,莫言在瑞典的7天时间里,参加了大小活动20余场,冰天雪地的北欧天气与莫言“来袭”造成的媒体狂热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国内外媒体的记者们陪同莫言一起经历了一周的“生死疲劳”。

     

      媒体预热打响无声战役

     

      莫言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瑞典之行自然吸引了所有中国媒体的关注。包括驻北欧、西欧的中央媒体,从国内前来的地方电视台、报纸和网络媒体等在内的40多名中国记者纷纷前来报道莫言的领奖过程。如此阵容庞大的媒体团,在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活动中,记者手中除纸和笔之外,录音笔、照相机、录像机等专业设备应有尽有,全方位覆盖。莫言还没到,记者们已经摩拳擦掌,一场没有硝烟的媒体战悄然展开了。

      按计划,莫言一行将于5日中午抵达赫尔辛基,换乘后于下午16时抵达斯德哥尔摩。当天上午10时,在诺贝尔基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诺贝尔基金会执行主任拉什·海肯斯滕介绍了即将举行的诺贝尔周活动情况。本次诺贝尔周活动从12月6日开始,至12月12日结束。活动期间,瑞典等北欧国家将举行一系列讲座和交流活动,本次诺贝尔周活动的高潮是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和诺贝尔晚宴。海肯斯滕还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奖110多年的历史和基金会管理现状。除莫言外,日本科学家中山申弥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因此,亚洲面孔成了今年诺贝尔周报道的特色。

      针对诺奖得主抵达瑞典时间的问题,基金会新闻发言人说,包括中国作家莫言在内的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将预计于5日抵达斯德哥尔摩。这时,一位工作人员进入会场宣布,大雪导致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关闭,大多数航班无法降落。听到这个消息,一些拟去机场接机采访莫言的中国记者们纷纷拿出手机联络,更改原定方案。有记者调侃道,“贵人出行,必有风雪”。

     

      旅瑞学子“快闪”迎莫言

     

      据悉,生活在瑞典的华人约有3万人,分布在瑞典从南到北不同地方。自从得知莫言得奖后,旅瑞华人组织和留学生组织就积极筹划活动,向莫言表示祝贺。其中,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皇家工学院等留学生组织的一场活动先声夺人,拉开了“莫言庆典”的大幕。

      12月5日晚,旅瑞学子们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最繁华的“走廊”购物中心展开了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红高粱式“快闪”行动,向即将来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表示祝贺并迎接他的到来。“快闪”是新近在国际流行的一种短暂性行为艺术。参与者通过短信或邮件约定地点、时间,之后群体做出一些特定的动作或歌唱,并迅速“闪”进“闪”出。

      尽管大雪推迟了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的时间,但当晚的“莫言热”已袭来。“走廊”购物中心内人潮涌动,两个穿着厚实棉服的中国男孩走近坐在咖啡店里的几位瑞典青年:“您听过中国歌吗?您看过电影《红高粱》吗?”“我听过中国歌。”“是莫言那个《红高粱》吗?”“噢,对,我看过,但我不会唱!”中国男孩随即拽下头上的帽子,露出两条白花花的头巾,甩掉身上的棉服,露出了白羊毛坎肩,一刹那,稚幼的童腔高起,呼喝声盘旋而上:“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

      周围的行人在诧异中留步张望,人群逐渐围拢,忽然之间, 72个着白坎肩胯白麻裤,扎白头巾系大红腰带的男子龙行虎步,边唱边向男孩聚集过来。接着,从扶梯上走下36位身着红衣、姿态万千的“九儿”,她们鲜活朝气,与手捧“烧酒郭”好酒的小伙子们齐声相合《酒神曲》。大厅聚满了围观的行人,有些观众也开始打起拍子来。在一声声“好酒!好酒!”中,两条红色横幅从背后高空垂下——“莫言高密心、抱得诺奖归”,“瑞典留学人员祝贺莫言荣获诺奖”。随后,108位参与者悄然散去,消失在来往匆忙的人群中。围观的购物者好像意犹未尽,还在和周围的人谈论着刚才精彩的表演内容。

     

      华人组织多项活动祝贺莫言

     

      学子们的热情融化了机场跑道的寒冰。6日一早,莫言一行顺利抵达斯德哥尔摩。此后,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诺奖周活动。7日中午,莫言来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包括瑞典议长韦斯特贝里在内的瑞典各界人士来到大使馆,参加为莫言举行的庆祝酒会。兰立俊大使说:“莫言3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以充满力量和感情深挚的笔墨,展现了当代中国乡村生活的风貌。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我们欢迎瑞典和世界各国的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优秀中国文化的魅力。”莫言对来宾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说,“抵达瑞典的时候感觉天气很冷,但此刻觉得很温暖”。

      大使和莫言讲话完毕,现场嘉宾尤其是华人华侨们纷纷拥上前去,与莫言合影或索要签名,场面一度拥挤混乱。兰大使不得不临时充当起“保镖”角色,护着莫言来到大厅一角的桌旁坐下,让大家排好队按顺序签名。前瑞典驻华大使林川也捧着一本《红高粱》请莫言签名。他说,莫言得奖会极大提高西方阅读中国文学的兴趣,对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也有帮助。北欧孔子学院院长罗多弼教授说他印象最深的是《生死疲劳》,其中展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学底蕴。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于12月8日中午举行欢迎宴会,100多名华人社团和中资企业代表出席。莫言夫人杜勤兰、女儿管笑笑和莫言作品的法语译者杜特莱、尚德兰等出席了宴会。莫言向热情的同胞们表示感谢,他开玩笑道,“世界上只有鸟飞不到的地方,没有华人到不了的地方”。记者现场碰到了从丹麦专程赶来的北欧惟一华人议员王海迪,她出生于台湾,现任丹麦哥本哈根市议员,她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的母亲生于潍坊,离高密很近,她看了莫言的小说都哭了,也让我来找莫言签名。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中国人、作为老乡我觉得很骄傲。”

      9日晚19时,莫言夫妇参加了当地华人举办的庆祝晚会。见到华人正在包饺子,莫言夫妇也加入进来。莫言熟练地擀皮、加馅、包饺子,一副行家里手的样子。记者打趣地问道,“您是擅长擀皮还是擅长包饺子?”莫言笑着回应:“我最擅长吃饺子。”随后,莫言与瑞典华人联合会的部分华人代表一起共进晚餐。就餐期间,瑞典留学生为莫言朗读了他的小说《生死疲劳》片段,还演唱了《红高粱》和《酒神曲》。当地华人献上了莫言家乡名曲《沂蒙山小调》,华人联合会会长王吉生代表华人送上了瑞典传统节日露西亚节礼物。莫言感谢大家的热情款待,他说:“今天是我来瑞典后吃得最好的一次,感觉像回到了家里。”

     

      幽默莫言与媒体真诚对话

     

      6日中午12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大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这是当天抵达的莫言首次面对中外媒体,记者们似乎憋足了劲,要在这一个小时内“挖”出他的前世今生。而莫言则以他一贯的微笑回答着每位记者的问题。“感谢各位记者,我知道大家已等我很久了。我来斯德哥尔摩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领奖,还有个目的就是来参加这个记者招待会。很多人把这次新闻发布会描述得很可怕,我知道也有人把我描述得很可怕,不过来后我发现你们不可怕,我相信你们看到我会感觉我也不可怕。我们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一阵亲和的开场白很快拉近了莫言跟媒体的距离。

      记者问:“10多年前你来过斯德哥尔摩,此次故地重游有何感想?”莫言回答:“11年前我确实来过这里,当时有几个朋友带我去参观了瑞典的皇宫和颁发诺贝尔奖的地方,他们开玩笑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领奖。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争取站在这里。现在来到这里,除了高兴外,还有一点遗憾,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可以得诺贝尔奖,希望他们可以继续努力。”

      谈到他此次获奖的意义,莫言说:“我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相信我的获奖会引起一些作家的创作热情,我也希望我的获奖对中国文学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得奖之后就说过,我希望大家把对我的热情转移到对中国广大的作家身上去,也希望能从阅读莫言一个人的作品开始阅读更多人的作品。中国以及全世界有很多年轻作家,我一直在支持他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一代人也应该写自己的文学。任何一个作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他。我们对未来的东西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作家。”

      大家提问莫言,得奖之后他的生活有什么改变?莫言幽默地回答:“对我个人来讲,最大的变化是,过去我在北京骑车上街没人理,前两天在街上,几个年轻姑娘要和我合影,我一下子知道,我是个名人了。”“我父亲有一句话很好,他说我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以后也是,我看见好多人请我签名我觉得很奇怪。我是一个谦虚的人,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我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谦虚的本色。有富豪榜说我版税收入了2150万元,我去银行查了一下,哪有那么多?”他用“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

      莫言还向大家解释了自己笔名的来历:首先,莫言的本名管谟业中,“谟”字拆开就是“莫言”;其次,他小时候因为乱说话,给父母带来很多麻烦,父母因此教育他少说话;此外,选择作家这个职业,就希望把用嘴说出的话全都写出来。他说:“我的创作一直在寻求变化,这是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一成不变的作家不存在。”有人说一个作家获得诺贝尔奖后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但也有很多优秀作家打破了这个魔咒,莫言表示,自己当前最希望重新回到书桌前写小说,努力加入打破魔咒的行列。

      针对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与马悦然关系的问题,莫言也坦诚作答:“我得奖后马悦然背了很多罪名,我只能说他太冤枉。截至目前,我跟他总共见过3次面:第一次在香港,我们一起抽烟,这支烟是我给他的;第二次在台湾,他递给我一支烟;第三次在北大,我又递给他一支烟。我和马悦然是3支烟的关系。他多抽了我一支烟。”有记者追问,你在书的序言里为何称他是“亲爱的朋友”?莫言说:“你们外国人跟一个人见面都称亲爱的。我第一次到欧洲,认识一个意大利女孩,她给我写信称呼我‘亲爱的’莫言,我当时心潮澎湃,以为她对我有意思,可别人告诉我,你别自作多情了,那是外国人的礼貌,有时心里骂你,嘴上还叫你亲爱的。”

      这场新闻发布会让首次亮相的莫言得到很多掌声,7日的《瑞典日报》用3个整版介绍了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劳》。罗多弼在《每日新闻》上称莫言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他把数百年来的中国说书传统发挥到极致,这是瑞典学院颁奖给他的原因。我很高兴莫言获奖让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学感兴趣。”

     

      “讲故事的人”展示真实自我

     

      7日下午的诺贝尔演讲是莫言此行的重头戏之一。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会在领奖前进行一场主题演讲,历年来,有的作家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在文学领域的探索和思考,有的作家畅谈文化、民族和历史。莫言的演讲题目是“讲故事的人”。此前莫言曾表示:“我准备演讲稿时没有压力,稿子两天就写完了。让得文学奖的作家在演讲稿里把世界上所有问题都讲一遍是不可能的。我就想讲我自己,讲真话。”

      当日下午17时,身穿中式服装的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院士埃斯普马克陪同下,走上演讲台。他演讲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自己的母亲。他说,很多亲人与他分享了得奖的荣耀,但他最思念的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了。她的尸骨早已溶化为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也就是对母亲的倾诉”。对母亲的回忆主要由4个故事组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他失手打破热水瓶不敢回家,被母唤回,没有打骂,只是抚摸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最痛苦的一件事,是到集体地里捡麦穗,母亲被打;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母亲把舍不得吃的饺子给了讨饭老人;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他卖白菜多算了1毛钱。4个故事朴素感人,令人动容。莫言的语气缓慢而沉重,字字句句都凝结着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

      演讲的第二部分是谈写作。莫言介绍了自己走上写作之路的缘由:“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他说,“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他还谈到了恩师徐怀中和前辈作家沈从文。他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

      在第三部分中,莫言用3个故事谈了自己关于个人与集体、个人的价值和宗教的思考,也是对获奖后的一些非议的回应。“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地,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最后,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演讲结束后,听众集体起立鼓掌,掌声长达一分钟。埃斯普马克走上前去献花,在掌声中,莫言一再举手致意。记者随后采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派尔·韦斯特伯格。他激动地说:“这是一篇精彩的极具个性的关于他的人生的故事,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诺贝尔演讲。”瑞典电视台记者安·维多利亚曾经到莫言的故乡采访过,她说莫言的演讲非常有意思,告诉我们作家是什么,他们为何写作,他们的经历和背景对其写作的影响等。他把他的经历描述得很美,很动人。陈安娜是莫言演讲稿瑞典文版的翻译,她说,他演讲的主题很好,就是讲他自己。瑞典人不太了解他,这样可以增进了解。对我们女人来说,他讲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很感动,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这样。瑞典红十字会国际部部长约兰·巴克斯特朗德说,他的语言很有力度,充满思想内容。当天晚上,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便致信马悦然:“亲爱的悦然和文芬,我们刚刚读了莫言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

      莫言亲友团成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对莫言演讲作了深刻解读。他说,一个获得了世界级荣誉的成功人士,在这个时候一般会思念母亲,荣耀自己的成长经历。而莫言的演讲却是一种深深的忏悔。他所举的童年过失,有些似乎是不可原谅的性格缺陷:逃避责任的怯懦、睚眦必报的狭隘、自私而缺乏同情性、贪图小便宜不够诚实。一个人选择这个足以荣耀自己的时机,竟面对全世界的听众和读者,一件一件地抖搂出自己的“家丑”,用字狠劲,毫不留情,坦率得让人心惊。而这些缺点、弱点、致命的伤害,都因为他母亲的身教言传而被提醒、被正视、并且企图被克服,因而,他的人格在忏悔中获得了拯救和提升。巴金生前大声疾呼的“讲真话”,在今天的莫言演讲中获得了真诚的体现。他向卢梭致敬,向巴金致敬,以母亲的名义进行一场真诚的灵魂忏悔。同时,通过一个个成长故事,莫言把几十年中国农村的苦难史串联起来,环境与性格成为一种现象的两面。

      瑞典媒体对莫言的诺贝尔演讲期待已久,称这是莫言让瑞典知识界了解与接受自己的最佳途径。瑞典电视台当日全程直播了演讲,8日的《每日新闻》和《瑞典日报》跨版全文刊登了莫言演讲全文,《每日新闻》文化版另有3个版面报道了高密东北乡,采访了莫言的亲友。

     

      在交流中再次引动中文热

     

      莫言抵瑞的前一天,瑞典政府宣布将在瑞典所有的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这使瑞典成为第一个对中文如此重视的西方国家。莫言的到来让瑞典的中文热又升温了几度。7日,莫言到访了位于斯德哥尔摩郊区的一所中学,该学校由于较早开始中文教学而闻名。莫言现场观摩了中文教学并和孩子们一起练习书法。孩子们用中文为莫言现场演唱了《酒神曲》,并朗读了《红高粱》的部分篇章。

      12月9日下午14时,莫言冒着大雪出席了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他组织的读书讲座。莫言的来访吸引了众多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1000多人的会场里座无虚席。莫言用中文为大家先后朗读了他的小说《狼》和《生死疲劳》的片段,随后,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帕克电影院,为来自瑞典各地的500多名师生上了一堂“特别的中国课”。通过对电影《红高粱》的解读,莫言生动介绍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他还回顾了当年与张艺谋共同筹拍电影的时光,他说:“如果抛弃所有奖项和荣誉能让我回到当年的青春岁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去。”

      一位瑞典中学生问:“在瑞典这几天,你最喜欢吃的中国菜是什么?”莫言说,这两天在酒店吃早餐,最喜欢瑞典的土豆,“我是农民出身,瑞典的烤土豆很好吃”。另一名学生问:“你的作品中有许多女性角色,你是怎么看待女性问题的?”莫言回答:“其实我真的不太了解女人,只是从一个男人的角度来写女性,以后会更多地研究女性心理学。”

      12日晚,莫言来到斯德哥尔摩皇家话剧院,出席他来瑞典的最后一场公开活动。当晚的读书见面会嘉宾包括莫言作品的瑞典语翻译陈安娜和瑞典电台前驻华记者汉娜·桑伯格。嘉宾们在台上与莫言交流文学心得,间歇时,7名剧院演员用瑞典语朗诵莫言作品。陈安娜问:“你写小说非常快,《生死疲劳》写了43天,我翻译却用了6年。你写作是构思好了再动笔,还是边写边构思?”莫言回答:“有的小说构思成熟了再写,有的则是有个大概想法,很多精彩细节从写作过程中产生出来。《天堂蒜薹之歌》属于后者。小说的故事原型是我的故乡山东发生过的事。我看到报道很生气,拿起笔来就把它写成了一篇小说。写作中,我不是冷眼旁观,而是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中。在写《生死疲劳》时,我索性让莫言自己跳进小说里成为一个角色。但小说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不是一个人,他既是我也不是我。小说里的莫言没什么优点,现实中的莫言优点还是很多的。”

      谈到高密和瑞典的渊源,莫言说,他曾经和一个瑞典传教士的女儿聊天,发现她虽然是瑞典人,却说一口高密话。她随父母在山东传教,长到17岁才回到瑞典。“我的小说里有个瑞典传教士的角色,当时中国有人批评我,说我为了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写了个瑞典传教士。其实是确有瑞典传教士在我的家乡传教”。谈到小说中的动物,莫言说,狐狸在家乡人的心中,是非常神秘的动物,《聊斋志异》中就有很多狐狸变美女的故事。现在男人说女人是狐狸精是在赞美她漂亮、有魅力,女人骂另一个女人是狐狸精,说明是嫉妒她。“我小说中很少正面描写狐狸,在少年时,我曾远远地见过一只狐狸,真正见狐狸是2005年在北海道,那只狐狸像狗一样不怕生人,会吃我手中的香肠,一下打破了狐狸的神秘感。”

      瑞典语版莫言作品的主要出版者、鹤出版社总裁斯图勒布庸·古斯塔夫松对记者说,除了诺贝尔奖的光环外,瑞典读者对莫言的兴趣主要源于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中国正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当然包括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国迅速的崛起引发各国强烈兴趣。大家都希望、都需要对中国了解更多。而文学是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人们希望从莫言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中得到更多有关中国和中国人的信息,例如中国人的思想、生活和文化等等”。陈思和说,当学中文的热潮在瑞典慢慢提升起来时,更多人对中国文学乃至对中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颁奖盛典享受至高礼遇

     

      作为第一位登上诺贝尔文学奖讲台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得到了至高的礼遇。瑞典各大书店的橱窗或主要图书展台上,都醒目地码放着莫言的作品。在8日晚举行的诺贝尔音乐会上,瑞方特意邀请华裔著名小提琴家陈锐进行了精彩演奏,向莫言表示敬意。

      莫言瑞典行的高潮是10日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和晚宴,当日下午16时30分,颁奖典礼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开始。数位瑞典女性身着东方旗袍作为晚礼服,为盛典涂抹上一层东方色彩。音乐厅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胡格广场东面,蓝色的外墙古朴素雅,10根通天巨柱从地面直通楼檐,前有俄耳甫斯的雕像,手中拿着他擅长的乐器竖琴。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将莅临此地,亲自为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颁奖。除了国王之外,王后西尔维亚、王储维多利亚公主、丹尼尔王子等都将随国王一起出席典礼。

      国王和王室成员在舞台的右首落座之后,莫言与其他8名获奖者一起,由数名美丽的礼仪小姐引领到各自座位上。舞台上设置了95个座位,为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成员、瑞典皇家科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瑞典文学院等诺贝尔奖各项评审委员会成员的席位。9位获奖者坐在左首第一排座椅上,莫言坐在从左边数第7号椅子上,与日本科学家中山申弥相邻而坐。他们的后面则坐着包括韦斯特伯格和马悦然等评委们。

      颁奖仪式的第一个环节,是诺贝尔基金会主席马库斯·斯道奇致辞。他回顾了诺贝尔奖的历史,对几位获奖者来瑞典参加颁奖仪式表示热烈欢迎。然后,按照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的顺序,先由不同奖项的评委会主席分别介绍获奖者的成就,然后由国王向每名获奖者逐个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

      轮到文学奖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韦斯特伯格走到讲台前致颁奖词。年届八旬的他手持讲稿,认真而用力地把每一个瑞典词念出来,“莫言的想象力穿越了人类的历史,他是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描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他比拉伯雷和斯威夫特以及当代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来多数作家更滑稽和震撼人心。他语言辛辣,在他描述的中国近100年的画卷中,令人亲历其境”。近10分钟的致辞后,他用中文说:“莫言,请。”莫言随后起身,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然后他缓慢而严肃地向左、右和前方鞠了三个躬。现场掌声雷动,乐队奏响了《阿拉丁组曲之中国舞曲》。莫言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荣耀。台下,他的女儿管笑笑热泪盈眶,不住地擦拭着眼角。

      颁奖仪式结束后,获奖者的朋友和家属纷纷上台合影。随后,1000多名宾客乘坐大巴,转往诺贝尔晚宴所在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市政厅一层的蓝厅能容纳100多张桌子、1200多名宾客。由于高朋满座,每个客人左右只有40厘米的活动空间,诺贝尔晚宴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奢华晚宴”。

     

      童话般的豪华晚宴

     

      10日晚19时,晚宴正式开始。瑞典国王、王室成员及获奖者分别携带自己的异性客人,从楼梯缓缓走下。按照西方礼仪,宴会上夫妻需要分开,由主人根据情况让不同的异性之间对面而坐,以利于社交和对话。由于莫言夫妇不懂外语,当晚他们夫妇二人破例坐在一起,莫言的右面是夫人杜勤兰,左面则是中国驻瑞典大使兰立俊夫妇。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马库斯·斯道奇首先举杯向国王祝酒。随后,瑞典国王起身,举杯向100年前设立诺贝尔奖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致敬。接着,长达3个多小时的晚宴开始了。在享用了4道丰盛的菜肴后,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开始逐一上台致答谢辞。按照颁奖的顺序,莫言被安排在第4个出场。莫言说,“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能在庄严的殿堂里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我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为世界的文学”。最后他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晚宴结束,记者走出市政厅,外面的雪仍在飘飘洒洒地下着,市政厅旁边的梅拉伦湖笼罩在半是风雪、半是迷雾的沉静中。从10月11日瑞典宣布莫言得奖到今天的两个月里,记者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每一个插曲、每一个细节。看着莫言登上诺奖领奖台的一刹那,这个事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这个句号也标志着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希望莫言的获奖,彻底解开国人心中的诺奖情结。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