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抱卷册,顿感古今中外的元素交集;但见韵如朗月的封面之上,一边是古意温润的勾勒——婀娜的姮娥携引着玉兔奔向圆蟾,一边却是风格迥然的题名——与缪斯对话。是书既成,王志清教授应邀作序,评价斯人“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同步”,评价斯书“表现出对诗意和诗性的欣赏和追求”,皆切中肯綮、探骊得珠。我于捧读之际,神游间骋怀游目,会心处得意忘言,读罢欣然作评。
一、名归实至的内容定位
王美春先生师出名门,文学功底深厚,迄今已在国家级、省级的出版社正式出版论著多种,并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公开发表过评论五十余万字。正如书序中说,“这些研究成果,即便是放到大学文学院与一般教授来‘PK’,也并不逊色”。可以想见,王美春先生的文学评论是颇具影响力的。
事实上,对于诗文与书籍的评点,王美春先生可称得上是得心应手了。这毋庸赘言,因为只消开卷阅读本书所收录的诸多评论,读者自然会有切身的感受。在评述过他人的诸多作品之后,对于自己的新书,作者的评价显得谦和而实在;翻开书页,可以看到在开头的内容提要里这样写道:“全书行文活泼,集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尤其是关于十二生肖古诗的评论,发前人所未发,颇值一读。本书适合文学爱好者、大中学校师生阅读,也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结合全书的内容,颇觉字里行间,体现的是面向广大读者的一份真诚。
书名中提及的缪斯,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九位文艺女神,于是顾名思义,是书亦可谓一本文艺学的论著。虽然如序言中所言,多是鉴赏性的短篇,皆为“精致且细致的个案研究”,然而却与书名中的“对话”相契合,亲切平畅的内容定位,无疑使得本书实至名归。
二、韵律别致的风格构建
王美春先生在新书的后记中说,他“酷爱文学,对诗歌更是情有独钟,以致即便现已超过所谓‘知天命’之年,对诗歌的酷爱仍不改初衷,尤其是对古典诗词的酷爱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信哉斯言!对于一个长期怀揣着诗意胸襟的人来说,诗性会无知无觉地陶冶其一切的生命活动。而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也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与缪斯对话》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古典诗词评论,下篇是当代文学评论。可以说,就如同那一袭元素交集的封面一般,上下两篇的分置也体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交汇。许多论集都有类似的处理方法,或是古典与近代、现代、当代的分立,或是民族经典与域外风情的对比。尽管这一手法显得普遍,然切莫小觑了个中的玄机,因为如果掌控不力,就将囿于风格迥异而形成内容上的断裂。如何既保持思维上的跳跃感,又不失去内在的关联,的确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在这里,作者凭借着其在诗歌方面长久地浸淫,以诗性的节奏与气韵,构建了一组宛转流利的意群。该书起首以《鉴赏散论》为引,先从字句的发抉钩沉娓娓道来,以十二生肖古诗的评议系列形成第一个高潮,再继之以诗词连章的赏析漫谈;过渡到当代的文学评论之后,以相对个性的篇什呈现,自诗歌集到散文集,流贯而下,最后附之以他人的相关评述,形成余韵的反响。一切就仿佛是一首慢词情景参融的上下两阕,又仿佛是一副长对潜气内转的前后两联,以一个咏叹的复调,构成了协谐的和弦。
三、严肃理性的文本解读
鉴赏性的个案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无论作品的体例、时境如何,皆概莫能外。《与缪斯对话》一书收录的评论文字在这一方面体现出的是严肃理性的特性。尽管深厚的文学素养,使得谈诗论道间往往能够由兴所致,信手拈花,顿成妙悟,但作者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立足于审慎的考释与探析。甚至在有时,仅就是网友的随口一问,也能换来作者的悉心查证。譬如,在《关于“落花”与“落英”》一篇中,作者就查询了《全唐诗》、《全宋诗》等多种卷籍,并以之为据罗列论证了自身的观点。
纵览全书,几乎每一篇的论述中都少不了文本的解读,其中包括所引用材料作者的生平、材料之中进而是材料之外典故的出处,以及相关的旁例等等。秉承着执著的心态,作者常常不避繁冗,细致认真地查询佐证。而这种严肃理性的行为不仅增加了评点的说服力,也显示出作者相当的文献功底。
四、独具只眼的评述立意
由于是“述”与“作”的并重,王美春先生的鉴赏评点不仅只是站在批评论的角度,还包含了创作论的角度,因此,其评述立意往往独具只眼,令人耳目一新。而展读此书,品味其中的不少精彩之处,往往使人产生振聋发聩,甚至拍案叫绝。
譬如在《和尚敲的是哪扇门?》一篇结尾,王美春先生谈到,“诗,毕竟不是科学,不是纪实文学,其内容也无须一一坐实”,就是颇值得注意和重视的。其对于文坛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学创作的局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如《继往开来唱新韵——评刘章、高昌的白话格律诗》中,王美春先生高度评价了刘章、高昌白话格律诗的创作。由于其触及到新诗、白话诗通过格律表现音乐美的问题,对于已经走入误区、走入低谷的新诗创作,可谓是拨乱纠偏的革新能动力,因而令人击节叫好。
结语:如王志清教授在书序中所言的,王美春先生“在市级机关工作,工作的性质与文学毫不沾边”,然而仅就此书来看,窥斑见豹,仍能从中感受到其对于文学葆有着一份执著的信念,这对笔者来说也是无形中的一种共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