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张琼:文学地理学批评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张琼:文学地理学批评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作者:张琼 更新时间:2012-12-03 03:06:0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16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批评的力量:文学批评方法原创性问题探讨”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有关“文学地理学批评及其效用”的话题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不少学者的发言涉及到了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包括湖北大学文学院刘川鄂的《当代湖北诗歌中的地理元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邹建军的《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前世与今生》、广西大学文学院李志艳的《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对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杜雪琴的《〈布朗德〉地理影像的多重性及其审美意义——以“光”为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胡静的《论文学批评方法的原创性问题》和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汪余礼的《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学批评——兼及“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发展空间》。

      文学地理学批评具有问题化的批评指向,原因有二:一是这一批评方法植根于人类与自身生存的基本前提——自然——之间的无法割断的关系。作家艺术家能够把自然环境在其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内化于其思想中的创作机制,并在其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渗透进文学作品中,从而呈现出这个作家所独有的地理问题。二是这一批评方法全面观照了作家、文本和读者的审美体验。从文学发生起源的角度来看,离不开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从文学作品产生的途径来看,作家的生存离不开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读者、现实和想象三重维度上来探寻和发现自然地理空间在文学作品的审美过程中凸显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只要有人类存在,地理的问题一定是绕不过去的。文学地理批评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其探讨的对象和内容紧扣了“地理”对于人的存在价值,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此外,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流派的产生和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文学史的演变和地理环境变迁的关系、“地理大发现”对文学创作及作品内容产生的影响、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发现及其对作家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东西方作家对地理空间的不同理解和表达等等这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文学与地理之间的联系,也都是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的范围。

      刘川鄂发现了在当代湖北诗歌中存在相关的地理元素,指出它们在诗歌的艺术表达中往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发现就表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实践价值反过来可以证明理论原创性的存在。

      邹建军认为,文学地理学批评之所以能与从前的文学地理研究相区别,主要在于文本转向和审美转向。文学地理学批评注重的是文学文本,以及提供文学文本的作家本人,而不是那么一堆没有任何鲜活生命的历史材料;文学地理学批评注重的是对于作品的审美阅读,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与地理景观、地理影像、地理空间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而不只是关注由民情风俗为主所构成的地方文化。对于不同作家与作品的解读,往往可以发现不同的理论问题与理论概念。这就是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原生性与弹性之所在。具体到文本中的地理现象,有可能是单纯的地理描写,也有可能要结合作家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理解,还有可能与某种创作思潮、文学流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立足于文学现象中具体存在的地理问题,文学地理学批评才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文学地理学批评实现了自己的造血功能,其血液来源就是地理因素在不同的作家身上和不同的作品中间呈现出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的现实存在直接构筑了其理论的弹性空间。

      李志艳阐释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相关批评资源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构建的借鉴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问题引导方法,构建理论。汪余礼用“告诉人‘如何批评才有力量’”说明了文学批评中产生于文本的具体问题对于理论的导向作用。胡静则指出“要从文学作品的文本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创造中国文学批评的新观念和新语汇”,她以文学地理学批评为例,认为批评理论术语与概念的提出应该以文本中的具体问题为依托。三位学者都谈到了理论的建立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只有以具体的问题来引导批评的方向,构成问题的链条,形成一种针对实际问题的批评结构,才能使批评的目的更加明确,批评的过程更加清晰,更加条理化与系统化。

      批评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在具体的批评过程中产生作用,是否在批评实践中产生效用是检验一种批评理论的最终标准。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核心就是结合了不同地域地理资源的特征进行思考,从地理基因、地理影像、地理景观、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切入批评实践的,只要含有地理元素的作品,都可以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

      邹建军认为,文学地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其目标就是要提出与解决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也可以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就作家而言,还是就作品而言,无论是就文学流派而言,还是就文学史而言,地理环境都是基本的内容与基本的动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文学从思想到艺术的方方面面,都不可能不触及到地理因素所发生的作用与产生的意义。

      杜雪琴以易卜生诗剧《布朗德》中的自然景象之一的“光”作为切入点,揭示出不同的“光”照下呈现的地理影像的重叠、交错和呼应中体现的审美内涵,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解读下,不仅不同的“光”从一种普通的自然景象转化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意象,更重要的是其中运用了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中地理影像的概念,通过不同特质的“光”形塑了作品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读者的审美想象,扩大了作品的审美张力。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文学地理学批评,邹建军以前曾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方向而提出来过,他称自己所提倡的“文学地理学”并不是以前有的人所讲的研究作家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潮流的地理变迁的。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文学地理学批评既拥有宏大开阔的学术眼界,又具有如此具体细致的问题切入点,不依靠现成的理论而是在具体的问题的指向下去寻找理论的支撑,赋予了文学地理学批评广阔的可操作空间。最近5年来,应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理论探讨作家作品的论文,已经发表了50篇以上。文学地理学批评通过以事实问题为依据的理论基础构建形成了其问题化的批评指向,而其问题化批评指向的明确性又决定了批评实践的有效性,有效的批评实践又反过头来进一步验证并巩固了其批评理论成立的事实基础。可见,文学地理学批评分别在批评指向、理论构建和批评实践的三重向度上体现了它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从而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当然,文学地理学批评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任何一种新的批评理论的诞生和成长,总伴随着质疑的声音和怀疑的目光,但正是这些质疑的声音和怀疑的目光,不断促使这一新生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也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构建了文学地理学批评发展的基石。(张  琼)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