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电视新闻讲到开发区某海边公园水面,来了两只小野鸭居留,守护的人们说它们是一家。想起:这是飞鸟们的城隙一家呀。
住在城里旧村改造地方。看见一些进城打工者,写过一篇小文《赶招工》。那个旧村已经没有踪影,坡地洼地上矗起十几座高楼。人说同东部浮山后一样,这里将是一个新的社区,设计预留的空地上,一座九年制的学校已经建了两座楼,都起四五层高了。
“赶招工”写到的路上现在车辆很多,公交车、建材车、商用车、私家轿车,常有停止待通(行车)时刻。住在路边的城隙人家,有三户。
西南角上一户给城市打扫卫生,近几个月开始,门外有了区环卫机构统配的工作用车(自行车带污物箱)。有了工作车说明已经有了固定的环卫工作。这一家自有住房——这座自己的房子,是把路边的一个久已不用的公厕清理出来入住。入住后仍是环圆形的,不过原是公厕,现是人家——这是一种“城隙”。这处“城隙”里面的企业今年夏末搬家,里面的房子和工作间多已拆除,这一户的“家的屋顶”却没拆,环圆形内墙的高处的玻璃窗(原公厕照亮通气用)没有拆——不在企业管辖之内,公厕产权另有辖属。
这一家的北面山坡上是另一家企业,企业已经停产,这停产企业在“赶招工”提到的路上有个向东的大门,大门对面是另一户城隙人家。——有长辈在青岛打工,带来了亲属,这亲属带来了家庭——妻子和女儿。小女儿,常要坐在婴儿车里。临街租住处开了一座小商铺——他们城隙的家。夏天,我们去那儿批发过冰糕,回家存储。
零售店北面十多米处,有个小院——一家旧企业院里公用部分的剩余。这院外是近年新起的住宅小区——十几座楼房。小院是建楼规划剩余部分(也许是暂无权规划部分),路边还有三两家坚持着的在营企业,南头一家大些——用着几层的旧楼。再是一家修车、装货的小企业。再是一家制做加工玻璃门窗等的店铺。北头就是这小院,家是挨着路边平房的山墙接出的厦子。(厦子,方言,顺接着屋墙搭出的小房子。)这户城隙人家夫妇二人在北面一个生活小区“收破烂”,二人身体都好——结实的农民。开头是“捡废品”、帮助人干活挣点钱。后来搞过一段时间卖菜蔬,再后是收购废品。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供养着儿女两个大学生。今年已经毕业,儿女没有来过,我们没看见过两个金凤凰。
城市在发展,生活在继续,命运在改变。城隙也会长出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