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苏北部的沛县,因两千多年前一个出身卑微的乡间“亭长”率众反抗暴秦而名扬天下,他就是改写了中国历史的汉高祖刘邦。汉朝初定,刘邦即命一同举事的萧何策划汉律,共为九章,此即为稳定天下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汉律九章”。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沛县又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有1人喜获全国道德模范光荣称号,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这在“全国百强县”的队列中是十分突出的。沛县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好人九歌》给了我们较为完整而确切的答案。
这部作品共为九章。从开篇的《龙城好人歌》到最后的《惠风畅远歌》,洋洋洒洒的25万字基本上凝聚了沛县面向全社会征集并评选出来的“好人好官”标准。在《孝老爱亲歌》中,早年丧夫的八旬农妇张金兰,日日夜夜侍奉着高位截瘫的百岁婆婆,如此精心照料的时间跨度竟有30年之久;县委党校教师刘庆超,十余年来不仅照顾半身不遂的母亲,又远赴东北接回瘫痪在床的岳父岳母,其毕恭毕敬伺候三位老人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在《明礼诚信歌》中,15岁的中学生谢长玉一边艰苦求学不断上进,一边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蹬三轮车卖馒头赚钱,孱弱的身躯支撑起一个破碎而贫困的家庭,稚气的吆喝声感动路人。在《厚德爱民歌》中,县光荣院院长孙沛丽20年来战胜了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员工尽心尽责地供养着孤残军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均与孙沛丽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以至于有的老人去世前一定要看到赶到身边的孙沛丽,才肯安然地闭上双眼。在《勤廉务实歌》中,现年56岁的任庄村党总支书记李素敬,当年从部队复员后主动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率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他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出色的组织能力,积极拓展富民产业,彻底改变了家乡的旧面貌,把任庄村建设成全县首个农村示范新社区,使村民们走上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城镇化小康生活之路。作家笔下的一个个沛县好人呼之欲出,真实地描述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平凡生活,奏响了今日“好人沛县”建设工程的洪亮乐章。
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首先在于,作者能够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身边的沛县好人现象作为正面案例,真诚地呼唤中华文明传播中的至善至美。众所周知,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浪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社会财富与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提高,物欲追求、金钱崇拜、****、损人利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建设层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近年来社会上高度关注的彭宇风波、小悦悦事件、地沟油和毒胶囊案件,无不追问着社会公德以及人们的道德底线。有鉴于此,作品分别从孝老爱亲、明礼诚信、乐善好义、厚德爱民、勤廉务实、公道正派等不同层面精选典型案例,在热情歌颂沛县好人好官的同时,进一步思考相关的社会道德建设问题,亦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
《好人九歌》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作者没有对沛县好人的生动个案予以简单的排列式书写,而是将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沛县好人与沛县近年来大力推动的“好人沛县”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感受到沛县人吃苦耐劳的文化品性与孝老爱亲、明礼诚信的淳朴民风,更钦佩于沛县领导班子在市场经济的弥漫气息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及时开展“做好人、做好官”的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将“沛县好人”发展成为“好人沛县”。
早在沛县的第一位全国道德模范和前两位登上“中国好人榜”的人获得荣誉之后,沛县领导班子即敏锐地捕捉先机,相继举办“中国好人”事迹巡回报告会、建设“好人沛县”颁奖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评选沛县“好人好官”标准,开展不同层面的相关讨论会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参与上述活动的人数竟高达80万之众。经过多年来的积极推进与不懈努力,沛县的“双做”标准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沛县的“好人”现象已成为这方土地的社会时尚,乃至成为各级媒体竞相报道的特殊“名片”。
这些着眼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大手笔运作,显然与许多地方政府大搞建筑类的“形象工程”之做法大相径庭,但它恰恰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完全顺乎了国人渴望道德回归与重建之民意。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策略上看,它实际上业已成为全面改变沛县社会面貌最大的民心工程。
浓郁的苏北地域文化风情和与之相应的语言个性,是这部作品较为突出的艺术特色。从地理方位上看,沛县南邻山东省微山县,更接近于黄河流域,其文化特色实际上与位于长江流域的苏南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历史上这里曾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流域,据史志记载的“黄水犯境”即达到20余次,而1851年的黄河大决口更使沛县古城淹没于水下。沛县归属的徐州地区又是闻名遐迩的古战场,从秦朝至解放前,这里平均每20年就经历一场战争。频发的自然灾害与社会战乱,不仅造就了这方人民坚毅顽强的生存能力与高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而且培育了他们乐善好义、敢于担当一切艰难险恶的社会责任感。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淳朴宽厚的民风与豪爽仗义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84岁老人张悍华16年来精心守护着烈士陵园,清理杂草和垃圾,开荒种植花木,只因为他年少时亲眼目睹了八路军72勇士与日寇激战而壮烈牺牲的难忘场景;53岁的村民时贵荣,年轻时不顾家人的阻拦而无怨无悔地嫁给了身体残疾的初恋对象,在结婚后的漫长岁月中,她不仅悉心照料行动不便的丈夫,还充满爱心地侍奉着公婆以及现已年过百岁的外祖母,为生活日夜操劳、辛勤奔波,是支撑起一个大家庭的响当当的顶梁柱。作品还以收放自如的笔触,描述了主动捐献身患绝症的4岁女儿眼角膜和遗体的女教师王萍、带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煤矿工人马吉国、20年来不间断地坚持献血的纪检委干部朱耿银、沛县残疾人创业基地创始人张兴亚等人的生动事迹。无论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还是场面和情景的描写,乃至作者的抒情和议论,都使我们感受到十分浓郁的苏北文化特色和地地道道的徐州风味,这也是长期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三位作者的创作追求与艺术表现。
在中央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0周年之际,《好人九歌》散发出清新的时代气息,再度唱响了沛县人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