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或许能吸引更多热爱文学的人,让他们看到从事文学还可以是一条活路。
奖项残酷,它只能许诺一个作家,而文学史公平,作家应该把目标放在文学史而不是奖项本身。
莫言获奖,作家海岩却莫名其妙地收到了朋友的恭贺,仔细一琢磨,原来两人名字里都有一个“言(岩) ”字,都是知名作家,是朋友搞混了。
一件小事,却折射了当下文学的尴尬。一方面,中国当代文学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学传统,嫁接西方现代文学的精华,在千年未有的时代变局中栉风沐雨地成长;另一方面,遭受读图时代大众传媒的冲击,中国当代文学被严重边缘化,即使莫言这样在文学界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作家,如果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社会上依然不被大众关注。
莫言获奖,会给中国文学以至中国文化带来怎样的变化?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筹划借助莫言获奖的契机推动大众阅读的普及。也有媒体开始讨论,“后诺奖时代”的中国文学将是怎样一种图景?近日,作家海岩、蒋方舟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和众多学子一起讨论起他们眼中的“后诺奖时代” 。
“像莫言这样在文学界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家,包括我熟悉的很多人之前对他都一无所知,由此可见现在严肃文学是多么小众。 ”谈话中,海岩对当前严肃文学的处境很不乐观。莫言获奖,国内媒体、文化界反响热烈,这也超过了海岩的预想,但他认为莫言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作家,能够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的发展非常好。“严肃文学已经被边缘化多年,老百姓,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对严肃文学都缺乏了解。希望诺奖带来的公众关注能够延续更长时间,进而扩展到对中国严肃文学整体现状、作品、作家群的关注。 ”
莫言得奖,蒋方舟在获悉的第一时间就发出了恭祝的微博,她觉得这对于世界了解中国文学非常有帮助。在国外,蒋方舟发现书店中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图书少之又少,而其他外国作家,如日本的村上春树,作品却可以卖得很好。甚至在挪威这样的小国家,村上春树的书都可以卖到十几万册,中国作家的作品却很难畅销。挪威全国只有两个翻译中文的作家,其中一个已经去世,另外一个年纪也比较大了。“无论销量还是影响力,中国文学在世界现当代文学中都非常边缘。莫言老师获奖,起码能促进国外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与引进。以前去德国,几乎看不到中国作家的作品,但当莫言老师得奖之后,德国的词典很快就收入了莫言的相关词条,其中还有对中国文学的介绍。 ”
作为资深的文艺青年,蒋方舟希望文学能够借助诺奖东风再度发光发热。在蒋方舟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知名作家就像现在的歌星影星一样,出版一本小说,甚至只是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一个短篇小说,都会引起普遍的社会关注,那时作家走在大街上是会被认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以后,作家地位逐渐下降,彼此见面所聊也是版税、住房,作家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式微。“这种现象能否因为莫言的获奖而有所改变?我不是很乐观。唯一有希望的是,年轻写作者看到了与世界一流作家对话的可能性。一个优秀的作者需要一群优秀的文学爱好者培养起来。莫言获奖,或许能吸引更多热爱文学的人,让他们看到从事文学还可以是一条活路。 ”
在为莫言获奖感到高兴的同时,海岩、蒋方舟都认为,应该理性对待评奖,将目光更多地转向对文学的讨论。海岩指出,中国文学界一直有诺奖情节,就像电影界一直有奥斯卡情结一样,这是一个处于弱势的文化与民族对于西方主流文化认同的渴望。这么多年来,国内从政府到媒体,只要是西方主流机构叫好的,大家都跟着叫好,这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弱势心态。国内外有各种评奖,每一种奖项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比如诺奖,海岩认为明显地带有西方的价值色彩,虽然处于主流地位,但并不能代表全部的真理。蒋方舟也表示,不能将诺奖看得过于神圣。“奖项残酷,它只能许诺一个作家,只能许诺他在最近一些年已取得的成就,而我自己觉得达到诺奖成就的中国作家其实有四五个,我很喜欢的阎连科老师也是其中一个。 ”蒋方舟说,奖项残酷,而文学史公平,作家应该把目标放在文学史而不是奖项本身。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予莫言的评语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否意味着魔幻现实主义将成为“后诺奖时代”中国文学创作的风向标?蒋方舟认为,莫言的获奖并不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的胜利,也不能成为一种风向标。其实中国作家的风格差别很大,诺奖每届获奖者的风格也并不一致。每个人心中的文学标准不同,照着自己的标准往前走,这才最重要。海岩则表示,诺贝尔文学奖并不能成为创作的风向标,但却是西方价值观的重要风向标。他说:“尽管莫言先生说他的获奖和政治无关,是文学的胜利,尽管诺奖是由专家评出来的,但我一直认为诺奖给谁颁奖、不给谁颁奖,绝对是有政治性的,反映了西方价值观。 ”
最后,有读者表示,虽然喜欢文学,但现在年轻读者都习惯快餐化的阅读,纯文学、严肃文学虽好,已不符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纯文学作家能否根据这一类读者的口味制作一种有营养的文学快餐?蒋方舟说,很长时间以来,她也曾有这样的焦虑,但后来看到尼采的一句话就豁然开朗了。“尼采说,稀有的东西留给稀有的人。其实稀有的东西也包括消费不起的严肃文学、稀有的情感等等。任何作品都有它的载体,不必刻意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