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陈凡:宋词里的无奈
    陈凡:宋词里的无奈
    • 作者:陈凡 更新时间:2012-10-28 11:30:5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44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宋王朝是个特别的朝代特别得让人痛心又让人羡慕。

    首先得承认这是个窝囊的王朝朝纲不振,皇帝多为草包,大臣也多是软骨头,习惯苟安低头、纳税臣,只要保得住一朝“天下”,一切拱手相让也在所不惜,这种骨子里的软弱导致的后果是,不光领土被那些饮毛茹血的彪悍夷狄大肆掠夺黎民百姓被鱼肉,连皇帝沦为阶下囚,大量后宫佳丽和民女被没入敌国妓院为奴供人差遣娱乐留下千古耻辱,算是国体尽失、颜面丢尽;这是个羸弱的王朝,先是被辽国欺负,后被西夏侵扰,继而被金国蹂躏,最终被蒙古灭亡,337年载春秋里,苦难和屈辱一直是主基调;这是个昏庸的王朝,统治者**无度,国土沦丧、主权侵犯却不思复国图治,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最可气的是忠奸不分、是非不明在风波亭制造了亲者痛、仇者快的历史冤案,将原本的一丝复国之望彻底抹杀,也将大宋最后一丝精气消耗殆尽

    不能否认的是这也是一个自由、开阔、舒适的朝代!汤因比、余秋雨等诸多后世学者都曾感叹最为向往的便是宋朝。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为避免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连不少当朝皇帝都是附庸风雅、舞文弄墨的高手,这就给宋朝开创了一种轻松活泼、自由开放的文化艺术氛围。宋朝崇尚文治,文人一直朝廷的主角,参政议政指点江山或是官居要职,在政坛呼风唤雨、施展抱负;或是匹马戎装,驰骋疆场固守领土,反正过得甚是潇洒。而且,朝廷对文人特别恩惠鲜少处以重罚文人没有死刑,哪怕是庭前犯上龙颜大怒,也会额外开恩,充其量贬谪或者流放,性命自是无忧,这反倒推波助澜增添了宋朝文人的 “大胆”与“张狂”

    宋朝的羸弱、昏庸直接导致了宋朝的窝囊,而宽松的政治氛围让个性张扬、多愁善感的文人敢于通过文墨尽情宣泄内心情感,饱读诗书的文人思想活跃,天性敏感,情郁于中而发之于外国恨家仇、荣辱兴衰、成败得失、悲欢离合诉诸笔端,时运不济、壮志难酬、生活不幸、情感烦忧喷薄而出,可谓笔饱墨酣痛快淋漓,这所有的情感姑且笼统称之为无奈。有人说宋朝的历史就是“一颗悬崖边的树”,它似乎即将要“展翅飞翔”,却又好像要“跌进深谷”。在这起伏跌宕的旋律中,无奈之音贯穿始终。翻开宋词这部神奇的魔法书,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千娇百媚的世间万象,品位的却是深浅不一无奈。浩如烟海、博大璀璨的宋词国度里,我读到的是“满纸无奈言,一把辛酸泪”。

    帝王的无奈。宋朝的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园中最为灿烂的硕果,和汉赋、唐诗、元曲相比,宋词的思想性、艺术性与文学性似乎略胜一筹这大概与统治者对文学艺术的高度重视与包容有莫大关系。宋朝不少皇帝都工于诗画、词,文学艺术颇高,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宋徽宗。史书记载,徽宗能书擅画、名重当朝”,自创“瘦金体”挺拔俊秀,修长匀称,婉转秀丽,堪称书法史上的一颗明珠。这样一名颇有名望的艺术家生命中却也充满了无奈,靖康年的那场奇耻大辱破碎了他的文艺梦。在金人的淫威下他忍气吞声,眼瞅着妻子女儿被金人惨遭蹂躏不得善终,他却束手无策,心中的怒和恨、苦与痛可以在他的词作中管窥一二。被金人於五国城时,徽宗怀念玉京的“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联想如今“人去萧索**绕胡沙”,不禁生出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的悲凉与凄惨。北行押解途中,入人生最低谷的徽宗看到了路旁活色生香的杏花,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却想到杏花迟早也会凋零院落凄凉”,看到回巢的“双燕”,本想托其寄重重的“离恨”却担心燕子不能理解“人言语”,继而想到了“天遥地万水千山”的“故宫”,却只能梦里有时曾去”,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连旧新来梦也不做从期望到失望再到最后的绝望,徽宗的无奈已到极点,万念俱灰、肝肠寸断,据说不久便离世。

    宋徽宗的词作,让人情不自禁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才华与人生际遇惊人相似。当年后主偏听谗言,错杀忠臣,**失国,破被俘做了宋朝的阶下囚,寄人篱下忍辱负重,晚景自是凄苦,追今抚昔,悔恨难平,“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山河”、“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出了多少堆积心头的辛酸与无奈。

    其实,宋徽宗与李后主被推上最高统治者宝座本属无奈。宋哲宗没有子嗣,驾崩后向太后在哲宗兄弟中选择继承人宋徽宗赵佶本太后亲生,按辈分、论嫡庶新皇帝怎么也轮不到,但历史却开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玩笑,太后不顾重论,坚决地将赵佶推上皇位,北宋的江山最终葬送在他的手里。李煜是中主李第六子,按资排辈帝位也不可能轮到他,但他的同门叔哥居然全部过早死去,南唐的重担只剩下他独自支撑。我想,赵佶和李煜都天资聪慧,年少多才,他们理应是非常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在自己所钟爱的艺术领域创造一片震古烁今的辉煌业绩。两人也许都无心眷顾皇权都没有称帝的欲望与雄心,因为他们都不是当皇帝——准确地说是好皇帝的料,但历史却让他们鬼使神差地拥有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至上的权力,他们却使用不好,驾驭不了,更何况还是在无力回天、气数将尽的王朝末期大厦将倾狂澜既倒,改朝换代的历史大趋势无可阻挡,所以他们注定以悲剧收场,成为历史或说皇权的牺牲品。这岂非是社会的无奈?

    将军的无奈。宋朝之所以屡屡被异族欺负,与其重文轻武有莫大关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自古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耍耍嘴皮子倒是可以,但是要是拿起刀枪、指挥作战就差远了,所以文人主政的结果就是军队战斗力不行,底气不足、拳头不硬自然要挨打。在尚武力、善骑射的异族强势攻击下,宋朝饱尝战争之羞。这种状况是当时朝廷的体制决定的,绝对不能因此得出宋朝官员都是一群贪生怕死、酒囊饭袋的废物的结论。事实上,不少宋朝文人骨子里流淌着铁血和热情,他们亲自披甲上阵、忠心报国,为国家安定立下了赫赫武功党项族李元昊建立西夏国后,多次率军侵袭宋境。已过知天命年纪的大臣范仲淹力主抗战,打击西夏的嚣张气焰并亲自挂帅戍守边疆,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筑建了一座锲入宋夏夹界间著名孤城——大顺城,并以大顺城为中心,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掐断西夏人南下关中的交通线,迫使西夏知难而退,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戍边的日子无疑是艰辛的,目睹“塞下风景”、“衡阳雁去”,听着“四面边声”,远眺“长烟落日孤城”,喝一杯“浊酒”,家却远在千里之外,更何况“燕然未勒归无计”。悠悠羌管吹出凄怆的音调惹出眼泪一片,此情此景人怎能入眠?只能仰天长叹一声“将军白发征夫泪”!白发的老将军虽满腔热血奋战在保家卫国第一线,但在那种风雨飘摇、黑白颠倒的年代,个人力量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政治改革失败后范仲淹屡遭贬谪,宦海沉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豁达与乐观中,隐藏着多少无奈?

    和范仲淹白首戍边相比,辛弃疾则称得上是少年英雄。二十一岁那年,辛弃疾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因义军被叛徒出卖损失惨重,愤怒难当的他居然带着五十余人偷袭数万人的敌营,硬是将叛徒抓回,时人称赞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就这么一位有勇有谋、能文善武的将才却不被怯懦的朝廷重用屡被主和派暗算不断受到排挤,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