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举浦的新作《中国古盐》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本集历史、地理、科技、经济、文学、摄影艺术诸多的学科形态于一书的作品,凝聚了他5年的心血。
《中国古盐》的装帧设计精致、大气,白色特种纸的封面切合了盐的主题,压凹的“古盐”两字,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翻开内文,版式设计大方简洁,色调雅致。看完全书,感慨有三:
一是《中国古盐》用文字和视觉影像相结合的这种时尚的方式来表现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但却往往熟视无睹的古老题材,利用摄影技术,把盐田作为科学现象和知识形态,表现出它的文化内涵,这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可以说,这是中国第一本通过盐田景观来表现盐文化的图文书,并以其较为权威、较为丰富、具有科研和学术价值,且最具美学价值和摄影水平等特点,填补了此类图书出版的空白。作者的摄影理念是:“我的片子可以说是风光片,但是更贴切地说是风光纪实,没有知识和内涵的片子是苍白无力的。” 他让单纯的唯美摄影增加了科学考察的因素,赋予了风光摄影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样,这一理念在《中国古盐》一书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对海南洋浦盐田的表现,就突出了传承千年的日晒制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山西运城解池的表现,就突出了其为全国最有历史的盐,突出了中国最古老的盐神庙;西藏的芒康盐田,建在澜沧江上游江边,因为当地平地较少,勤劳智慧的纳西族人民因地制宜,人工造地,用木头搭起了一块块晒盐的“坝坝”,远远看去,犹如层层水田,在阳光照射下,别有一番韵味;还有亚洲最大的盐厂——河北南堡盐厂,突出了其特殊的运送方式,蜿蜒的运盐船队,犹如中华大地舞动的巨龙。
二是《中国古盐》一书同样可以作为中国进入世界的一张名片,因为盐文化在整个世界基本是相通的。让中国盐田屹立于世界地质之林,让盐田景观进入世界摄影史和世界文化史,是《中国古盐》一书传递出来的文化追求。盐作为大自然的恩赐,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的生存、健康都是息息相关,和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休戚与共。盐是财富的象征,这是每个国家共同赋有的含义。一些国家,甚至用盐来比喻有本事的人才。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如牛、马、羊等牲畜也需要补充盐,它们往往会舔舐墙角边的硝盐,草原上的动物会主动寻找盐碱地。中国的盐田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盐田相比,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和民风民俗。这种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国古盐》一书浓墨重彩地对盐姓的来源,和盐有关的地名,和盐有关的俗语和成语、歇后语、词语典故,和盐有关的诗文、神话故事、公案故事,和盐有关的节日和民俗活动都做了叙述,极大地丰富了图书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
三是《中国古盐》一书除了对盐文化进行阐述以外,还对盐与经济的关系、盐与科技的关系进行勾勒。在古代,盐这种特殊的商品并非随处可得。那些产盐的地方,往往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山西运城地区之所以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就是得益于拥有烟波浩渺的大盐湖——解池。盐商,成了富裕的代名词,普普通通的食盐造就了早期的晋商,成为了“黄土地上的白金”。“扬州繁华以盐盛”,明代新的盐法制——纲盐制的推行,大批盐商携家带口,驻足扬州,促进了扬州经济的繁荣。同样,公元6世纪的撒哈拉地区,食盐可算是价值连城,贩卖食盐的摩尔商人常常用长途跋涉贩运的食盐换取高额利润,一两食盐可值一两黄金。盐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往往又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因为中国古代具有由商而仕的传统,一些商人富裕了,会谋求仕途的发展,所以不惜重金延请名师,兴办私塾和书院,这样,盐商们又以自己强大的财力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各个时期盐业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所体现的中国先民的聪明智慧和创新精神,在《中国古盐》一书中也有体现。
《中国古盐》一书当中表现出来的盐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和启迪我们再攀科技高峰。在目前原创图书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这样的图文结合、又有相当的文化内涵的读物,是不可多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