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叶延滨:把诗歌请进我们的灵魂
    叶延滨:把诗歌请进我们的灵魂
    • 作者:叶延滨 更新时间:2012-09-21 04:00:5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76
    [导读]读胡亚才诗集《我的城》
     
      胡亚才当过高中教师、团委书记,在基层乡镇做了多年的党政领导,尔后又在县、市各种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工作。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真实的夜晚》,散文集《春天的角度》《另一种存在》,诗集《一切如我们的虚拟》。迄今发表文学作品170余万字。作品曾在全国获奖,《乡人轶事》入选200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情韵大别山》《关于祖母的话题》分别进入2005年、200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提名。一方面是很现实的“入世”的公务员,一方面是很“浪漫”的作家诗人,在写作的道路上他历经30年跋涉的锲而不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始终保持中原文学的传统,让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深沉与厚重,像中原大地;然而读到胡亚才的诗,却感到一种如流水般的柔情,这种与阅读预期非常强烈的反差,向我传达了一个信息,这本诗集会给我带来许多惊喜。

      这是一本我们通常所说的山水行吟诗,行吟山水是中国诗人最悠久的传统,也为中国诗歌提供了难以计数的名篇佳作。在传统的山水诗欣赏中,我们习惯于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样一些审美表达。胡亚才的行吟诗在行走之间,竟然走出了旧的窠臼,用新的眼光与新的表达,展示了属于胡亚才的山川城廓,这是一个打上了胡亚才印迹的新世界。在《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中,诗人写道:“抚摸古运河/阅读那些平静匀称的遥远或流动/阅读那些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明媚而湿润的感觉。”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赏析这本诗集的导航:从“抚摸”进入胡亚才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山川、城廓、花树与景观,都是诗人“阅读”的对象,在阅读中会有“由远及近”的历史纵深,也会有“由表及里”的哲思与理趣,然而历史与哲理只是诗境后面的文化资源,诗人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始终是“明媚而湿润的感觉”。亲历——用诗人的眼光解读——调动历史感与哲思——还原为明媚而不晦暗,湿润而不干涩的诗情。这里有三个重要而递进的阶段,第一,抚摸般的亲历,亲历是所有感觉的入口,是创造新的诗境的基础。当下的诗歌写作,无处不在的模仿和雷同,一次又一次证明,许多诗歌是由阅读他人的作品激发出来的,阅读是许多诗人创作的资源,然而止于阅读也就止于创新。亲历是许多写作者知道而又常常忽略的重要起点。第二,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哲学美学修养,重新审视和解读自己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这是作品的厚度与深度的前提。第三,还原为明媚而湿润的诗感和诗境,这是成功的最重要一步。许多作者不缺乏对历史的联想和哲思,然而却忘记了将其再次还原为最鲜活的诗情画意。这本诗集里的诗之所以别具风采,有独特风韵和鲜活意象,就在于作者成功的将文化修养、生活积累与眼前的风景对撞,完成诗意再创造后的独特呈现。

      人们常常以为青山绿水会让诗人写出好诗来。其实,事情往往有另一面,正因为山川美妙,才给诗人提出了更高的难度,用文字创造出来的世界,要比人们眼睛看到的更美。在古代也许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诗人所写的山水是大多数平民无法前往看见的,因此,诗句中的山光水色满足了他们对美丽山水的渴望。在今天,诗人所写的山水也许是读者亲自目睹过的,也许是通过电影电视或图片熟悉的,在这种情形下,要求作者用妙笔生花给读者描绘出“陌生的熟悉世界”。这就是今天山水诗的用武之地——在所有的镜头照不到的地方再现和创造美。胡亚才的山川城廓,就是由胡亚才“心生之象”再造的另一个世界:“进行时。道路收拢翅膀,在低处飞翔/许多事情便柳暗花明/许多历史劫后余生/一群群海潮在北仑港的空中散步/一阵阵长大的风就蹲守在老街眺望/一册册书稿居高临下打量眼前的生活/宁波,安放着天一阁/像安放着一种思想/如同大地上安放着河流/风生水起,流淌着多么奢侈的幸福”。这是《奢侈的幸福》中的诗句,诗人写宁波,宁波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变成和上海、深圳等城市几乎相同的水泥森林,然而诗人用另一种目光阅读这座城市,在诗人充满柔情的目光下,道路“收拢翅膀”,“长大的风”蹲守老街,不是我们仰视天一阁的书楼,而是书稿们打量我们的生活……一切重新组合,重新命名,正因为这样,思想可以安放,幸福可以在河里流淌,这种比现实更亲切的世界,就是诗人创造出来的美,胡亚才的行吟诗是带着读者去创造。

      当下一些现代诗习作者往往为了现代性而抛弃诗歌抒情的传统,这种不成功的尝试,最大的危害就是用冷漠的诗行将读者驱走。诗歌可以有各种方式,但让诗歌走近读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情动人”,情感是诗歌最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最能展示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博大。《要去,干脆就去秦皇岛》就是一首可以称为精彩的作品:“这该是走进历史体内的时刻/让孤寂与时光把心磨得发亮/在布满海风的脸上/磨出和秦皇相似的眼神/脱掉内心朝飞暮倦的青袍/脱掉云与水/搜寻那煮沸大海的一腔豪情”。好一个“搜寻那煮沸大海的一腔豪情”,为了此情,诗人能脱掉云与水!这种近乎非凡的想象力,其推动力就是作者自身的激情,激情将典故化为意象,将思维变成色彩与线条,诗思自由凭借情感之风更加瑰丽!

      诗歌的现代性在胡亚才的笔下不因情感的张扬而失色,更因诗人把对象人格化,直接用人性的力量赋予山水城廓,从而让笔下的山水城池如佳人相向:“信阳天生丽质/花夸张地开,一朵就总结了绽放/树自主地长,一棵树绝不抄袭另一棵树/美丽追逐着美丽/快乐紧挨着快乐/幸福簇拥着幸福//山的怀中,人们善良/有着敬畏,有着爱与回忆/哪怕不益于表达/也能像山一样持久的葱绿/像河一样温软的流动/成为相互命运的一部分”。诗人用写人的方式写一座城市,因为这样,能写出一个城市的风情和性格,读来倍感亲切。同样因为对观察对象人格化的处理,使有了性格的城市,成为诗人创造的新的意象:“哦。原来的地方/已成为现在的一棵树/另外一处地方的树与花/已成为趾高气扬的楼/直到天黑,我终于在河边/拦住一条途经城市的鱼/它竟能在黑暗中奔跑……”诗人笔下的深圳更具有时代烙上的印痕:“深圳的时间很快/不像我们很多人的日子/内心拧紧的发条/让闹钟置放在每一个睡眠”。这些给我们新鲜感的诗篇,证明了诗人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语言方面,诗人也独具特点,表现手法上的现代感与形式的自由,让诗的意象总体多姿,同时在语言上的现代性,体现为语言干净、纯粹、直接、朴素。诗作《屋外能静寂多久》意象叠加,句句递进、直接有力:“……屋外能静寂多久/取决于虫子的鸣唱/虫子的鸣唱/取决于草/草,取决于雨水/雨水,取决于天//天啊!”语言的直接,在于思想的敏捷和锐利,如写都江堰,作者的诗题《不与水敌》响亮而警醒:“掬一捧江水洗洗脸/可以闻到/成熟的稻穗与稻穗之间欲望的声音/站在风调雨顺的背后/不与水敌,都江堰独步千古”。读到这里,我想起那句话“一句顶一万句”。语言的朴素回答了我们经常争论的“口语”与“口水”之争,当口语用得好的时候,便呈现了朴素之美:“在大理城街巷深处/高尚的清风独守苦修/阳光安详而豁达/早晨就是早晨,中午就是中午,黄昏就是黄昏”。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嘛,其实,在这里,的确是将貌似废话的重复,表达了安详和豁达的境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