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行天下 >> 流泉: 萤火虫有了新想法(8首)
    流泉: 萤火虫有了新想法(8首)
    • 作者:流泉 更新时间:2012-08-30 03:00:5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945
     

                                 

        寨头之夜


    黑暗把明月收入囊中
    山势蜿蜒
    摸黑去了亲戚家,许多家常话,要对天边的
    亲人说——

    萤火虫自此有了新想法

    陌生的朋友,喜欢就着暮色下酒
    天亮时,就会看见
    一夜的露水,沾了些新鲜的暧昧
    青荷与闲置的农具
    走在了一起

    入住时
    他不知道开一开主人早已预备好的电热毯
    潮湿,就从左心房蔓延到
    右心房……

    额头上,爬上未曾有过的凛冽
    这是他想不到的
    但他,还是愿意这样——

    被周遭的物象所侵扰



        流水


    仿佛一个我
    就是一千个我的衍生
    肩负济世责任

    爱,或者恨
    都不是解渴的良药

    看见了春风的无奈,理想比春风还薄
    我已不能,迎刃而上

    救不了人间三万丈红尘

    惟有告别才是挣脱
    这样,还可以在不多的时光里,与你相守
    ——这一截越搓越柔的愁肠

    直到草木枯黄
    直到露水中渐渐洇开的神秘之国
    销声匿迹……



        致友人


    你给我带来了闪电,和
    隔世的快感……

    我是那着布衣之人
    半生浮尘,等待命运峰回路转

    胸怀裂变之渴,所谓归隐
    不过是遮羞的借口

    用闪电去拯救剩下的时光
    用三千匹马,换你的一次奔腾

    这样,我的羞耻也一定会成为
    今生的荣耀



        七夕之夕


    太阳已下山,黄鹂鸟收回翅膀
    风成了**者

    心藏鲜花之人,看不见夕阳沦落
    他们,漫步在鹊桥上

    有的人走在回家途中,心思潦草
    接纳明月的枯黄

    沿着中年腹地,水,缓缓而流
    不明处,三两萤光,带走了一片喧响 



        台风


    总有几个身着漂亮外衣的小妖精
    侧着身子来,扭着腰肢来

    先是苏拉,后是海葵,不知道接下来又是谁谁谁?
    她们极尽魅惑,要把秩序拉下水

    她们说,这人间都是好色的
    美丽的外表不过玩弄杀戮的伎俩。哈哈,她们都是虐待狂

    小妖们说得没错,这人间都是好色的家伙
    欲望制造了灾难



        小顺


    现在所见的小顺村,不是先前那一个
    或说,不是先前那一个的全部
    这并不妨碍我对小顺的深入或者淡出,云和湖湮没了小顺
    同样也滋润了小顺

    瓯江船帮已成往事,而造船者从未落下造船的绝活
    那些古迹,那些庙宇,那些长草的碑文
    带走了小顺的从前,而更多传说
    又抖落一身锈迹,葱茏着
    从水底爬上来

    村长陈小明说起小顺时,白鹭正飞在宽阔的湖面上
    潘天寿在长汀小学当老师的身影若隐若现
    浙铁总工厂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似乎依然飘荡在耳边
    手写的历史穿街走巷
    小顺,沿时光之路,越来越厚重

    越来越轻盈的,是“钓鱼岛”上那一泓看不够的新绿
    翡翠般的脸庞
    多像小顺村今日的容颜



        桑岭


    “桑岭村原为桑氏所居,
    遭耿逆之变,举族逃避,皆山路多峻岭而得名”
    进桑玲前,我只从乡干提供的资料上
    看到一个古村落历史的沧桑

    身处僻远之境的古村落,大抵都有一段相仿的乡村史
    我来桑岭,已不为猎奇
    尘埃纷扬,再也无需一颗猎奇之心来安慰
    我只想,令一次偶然的寻访
    遍布生命的土色

    桑岭的土色,是300年的泥瓦房构筑的
    “济阳旧家”、“河南旧家”……
    众多古民居,一幢一幢排列着
    在土色中写下氏族的血脉,写下一场风中愈来愈加明晰的
    “徳”与“修”

    “花楼”的蛛网网不住村人的宽厚
    他们一脸的土色,是包容,是沉浸,是山水洗出来的
    安详和宁静
    一个老人告诉我,命是泥土给的

    命是泥土给的。在桑岭,我记住了泥土是重的
    而所有的功名利禄都是轻的 



        堰头


    村口的香樟树与1500年的通济堰一样古老
    堰头村就仿佛一位时光见证者
    看吹了一个又一个世纪的风,如何自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吹到现在
    看风过之境,水如何澄澈,荷与竹如何青翠

    时光,渐渐隐去祖宗的容颜
    隐不去一个古村落盛大的祭祀与恩典

    说起范成大《通济堰规碑》,说起他的“文意赅简,书逼苏黄”
    说起主持修建通济堰的何丞相
    村人的脸庞,像一朵清露滴在了清晨碧绿的荷叶上
    通透的心,盛开堰头的荣耀

    在堰头,我卑微的目光始终离不开这丰盈之水
    水中的世界,一些东西在疏离,一些东西在抵达
    我看见的,已不是历史的繁复和邈远
    今日的码头上,装满了续写的惊奇

    文昌阁下,所有土色都变得尊贵
    来此写生的画家说——
    从铁锹、笸箩、泥瓦、石陶中走出的文脉是极具生命力的
    而如此生命,源源不断,令人胸怀敬畏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