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陈华文:在生命高原书写精神内涵
    陈华文:在生命高原书写精神内涵
    • 作者:陈华文 更新时间:2012-08-08 04:23:5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27
    [导读]读《阿里 阿里》有感

      西藏神秘而美丽,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原,还是文学创作中的精神高地。女作家杜文娟最近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阿里 阿里》,以一个女性视觉,用生命的思考和细腻优美的文字,给人全新的西藏体验。和以往作品所不同的是,《阿里 阿里》没有依托西藏文化的神秘与趣味,摒弃以往书写“高原猎奇”、“避世情怀”的格调,将“西藏的西藏”——阿里,这个中国最特殊、最边缘的地区叙述得极其真实与纯粹。

      杜文娟花费八年时间,五次进藏,采访几十位阿里人。她以虔诚的态度,记录下阿里人独特的生存图景,他们的生死、命运、爱情、信仰、暗伤、悔恨与灾难。阿里这个名字和战争有关,有着凄风苦雨、波澜壮阔的历史。

      《阿里 阿里》记叙了29位阿里人真实故事,他们有苦寒枯寂的过去,平静安详的现在,更有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书中记录了阿里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军官,还写了老阿里、援藏者;写了他们的婚礼、生育、死亡,还写了他们的孤独、恐惧和渴望……

      杜文娟在书中写道:“每一次去阿里,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震撼,逐渐理解了这方荒凉之地为什么顽强地生活着九万子民,他们怎样与自然抗争,与外来侵略抗争,与心灵抗争,简单又艰难地生活在这里。”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时时刻刻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他们虽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对于雪域高原有着深沉的爱。书中讲到的藏族人洛年赤烈,在阿里和平解放前是一个穷苦的孩子,后来他给县政府放马、送信、做饭、还当过小学老师、电影放映员,最后成为地师级干部。其实在阿里,像洛年赤烈这样的藏族干部很多,他们工作时吃了很多苦,退休了本来可以安享晚年,可是他们都选择留在雪域高原,他们把生命中的一切,都托付给了辽阔的阿里。

      《阿里 阿里》一书中,写到了很多默默无闻在阿里的奉献者。万超歧,曾任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一位年轻有为的年轻干部,放弃在京城的稳定生活,来到阿里任地委书记。他是一个低调的干部,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是他高调做事。他在牧区,和牧民一起抓羊绒,在农区,和农民一起种青稞,利用到内地出差的机会,还专门去山东看望孔繁森的妻子和家人。而李玉健,一位真正的老阿里。三十年前,他从山东老家来到阿里,成为一名机要员。当过孔繁森的秘书,地区旅游局长、地委常务副秘书长。十年前,拉萨一家单位调他去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阿里。书中,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孔繁森式的好干部,他们默默无闻,为阿里的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的足迹、功绩,铭刻在阿里的苍茫的雪山之上。

      阿里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很多“暗伤”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感受到。一个军嫂,带着四岁的女儿辗转半个月来到阿里见从军的丈夫,从结婚到孩子四岁,丈夫还没有见过女儿,而到阿里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小女儿路途劳累,患上肺气肿而夭折。这是何等让人伤心欲绝的事情!杜文娟在创作中,没有回避高原自然环境对于生命的威胁。也许正因为如此,阿里的建设者、军人们人才显得那么崇高!

      《阿里 阿里》一书文字质朴纯净,又极具画面和色彩感。在杜文娟的笔下,一边是“七月草绿,八月草黄,九月下雪”的自然描写;另一边是艰难岁月里豁达开朗的阿里人。阿里不是观光客的猎奇与掠影,也非避世者的空灵抒怀。这里,没有小资的朝圣和时尚的炫耀;这里,只有漫长的驻守和真实的融入。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