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光:海底隧道三行记
- 作者:解永光 更新时间:2012-07-22 03:08:5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86次
胶州湾隧道通车后,2011年7月14号我们有了初行,还写了一段初行记。记了“青黄隧连”后,自己第一次走隧道过海。隧道开通以前,黄岛到青岛,要坐轮渡。起早赶晚,顺利要用两个小时。如果雾大风大不通航,绕行胶州湾公路需要两个半小时。现在行隧道,10多分钟可以通过。据青岛晚报《桥隧时刻》3D号外珍藏版报道,胶州湾隧道,全长7800米,其中海底段隧道长约4095米。设计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于2006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4月28日贯通。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下面隧道连通,上面货轮胶州湾进出。当年轮渡开通,是青黄连接的一步。青黄隧连实现,青(岛)黄(岛)红(岛)桥连实现,胶州湾畔站起一个大的青岛。
海底隧道建成通车,从青岛市区这面的隧道入口(团岛三路上)入行,到黄岛那面的薛家岛隧道出口上岸出行,在海底只用10多分钟——这如同坐了三两站公交车。青黄隧连后两区紧紧相连,两区如同一区。作为黄岛区的两个老职工老居民,十分欢喜。单位组织员工体捡,时间安排在青黄隧连后的7月14日——使家在青岛的员工到黄岛参加体检。就当是让我们借此机会,先体验一下胶州湾隧道行车的快捷。不用像往年那样去赶轮渡渡船,新设的隧道公交车有4条线路。2011年7月14日,周四。我们一早赶到长春路站,就近换乘隧道 4路公交。我们虽已退休,也算是坐这隧道公交早的乘客了吧。
路线新建,汽车新备——乘坐舒服干净。隧道宽敞安稳,灯火明亮。黑色路面,四条白线画出三条车行道,往前看顶上是蓝顶——让人联想起车是在深水下海底行走。分段有绿色信号灯指示,或红色字标的管理提示灯,报告行车情况及安全行驶的相应操作。隧道两边黄白的墙壁,让人想起阳光的温暖和谐。边墙上面在隧道顶部,装有白色的管灯——条条管灯,远看两串点点白灯,让人平静安稳。很舒服地过了胶州湾。苏轼有诗句说: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渊。可以借用来说说胶州湾隧道的大环境——青岛山佳水亦佳,海底隧道连万家。
胶州湾隧道二行是2012年3月28日,乘隧道6路车过海到灵山卫枢纽站。从初行过海到二行过海,已经七八个月了。隧道车已经从四路增加到八路。海底隧道里面清爽干净依然,留下深刻印象。一因隧道公交新能源,全行电动车;二因海底隧道两端进出口都在山坡上,至少有几十米海拔高度,隧道底部深处在海平面82米以下,环境相对封闭。一早到达中山公园以南,换隧道6路;8:40开车。到大学路站时看见前面有321路车——321是轮渡始发车——轮渡是以前过海必去的码头。9点,隧道6进入团岛隧道口——以前在四川路和台西三路进出隧道。这次去时在团岛一路海边下隧道,回来出隧道在贵州路“双星社区”一带,出、入海底隧道都更靠海边了。隧道里面设施景观均美。隧道行了约8分钟。出隧道后,约9:20后到唐岛湾,有新建的名家美术馆;再向西,有公共艺术园,运河广场——运河指马壕运河,广场新建,意在休闲并传播运河文化——这是隧道6路车开在漓江西路上所见。路右侧有中国石油大学,近景“逸夫实验楼”,再西是学生公寓(学生宿舍)——面南对海,真好。离开海边这一路,所见高楼比云南路多——隧道两头,地价不同,建楼也不同。9:30到风和日丽站——这是个住宅小区。马路边停着四五辆装运大块彩石的货车——安徽灵石销售运作部分——可能是哪里庭院装修用的。
在灵山卫胶南枢纽站休息了半个小时。灵山卫是胶南的一个乡镇,枢纽站在开发区通胶南的近山高地上,候车棚南北向近百米,西侧隧道车来用,由南向北;东侧胶南公交车用,北面进南面出。关于灵山卫我们留有赶集的记忆:当年在开发区工作,赶上灵山卫有集市,骑自行车来赶集,买年货买海货。自行车骑累了,歇在田边道上,吃新买的甜柿子,如用美酒佳肴。现在那些记忆点都隐没在处处高楼之下让人难找了。回程10点上车。10:55已过海回到天泰体育场——隧道 6路车的市区始发站。以后这样过海,回来时就要坐5、7、8各路车试试——并熟悉一下了。
二行里面可附记 6月21日的一次,我们应老友的邀请到开发区去,这次是到青岛长途站,坐的隧道 4路车,这一次车行隧道部分用了 11分钟,友人在电话里的提醒是让我们坐隧道 3路车——坐隧道 3路的好处是:出了隧道不用换乘公交就可以到达聚会地点。这次回来过海底隧道用了 7分钟。
三行同去年的初行——单位安排过海去体检。今年体检安排在 7月17日,退休人员体检。这次我们乘隧道 3路车过海,到了区政府站下车,换乘开发区 1路公交,到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乘隧道公交是先到隧道 3路总站上车,车过利津路、科技街、市立医院、火车站、东平路,到团岛进隧道。看见隧道 7路,也是到灵山卫的。三行去、来在车上看见乘客很多——一年了,现在乘车不只是为观光体验车行海底隧道,多数乘客(年轻人多),是正常渡海上班下班,赶着忙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创业立业,海底隧道在发挥自己的真正作用了。隧道车就像水乡泽国那些木筏,即是一种流通,又是一种作为。海底隧道4100米,“隔水疑通银汉槎”(近代诗人樊增祥诗句),隧道公交车似乎可比喻为人们所说的“银汉槎”,槎,木筏。最基本的水上交通工具,来去上下班的人们会更有亲近感。
2012年7月18日草稿 7月21日定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