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青瓷》:社会关系手册的文学演义
    《青瓷》:社会关系手册的文学演义
    • 作者:张炳剑 更新时间:2012-06-24 03:09:52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29

     

      很久不看电视剧的我,最近却迷上一部国产剧。最初只是冲着张国立和王志文这两个老戏骨而去,对他们多年的迷恋,总让我对有他们的影视剧热爱有加。事实上,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影视剧时,我总是有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坏习惯,那便是急于想知道结局如何,而要做到这点,唯一的办法就是看原著。幸运的是,《青瓷》的足本刚刚出版,总算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妻子明白无误就在外面敲门,张仲平在与情人深深对视一眼后,前去开门……”张仲平是以怎样复杂的心情去开门,我们无从知晓,开门后将面临怎样的状况及以后将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我们也无从知晓。小说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深深的思索,每一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社会体验和个人主张,来给张仲平未来的命运下一个不同的注脚,但无论怎样,张仲平顺风顺水、左右逢源的美好日子将从此改变。

      小说《青瓷》是作家浮石“青红皂白”四部曲中的首部小说,主人公张仲平是3D拍卖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搞“三陪”,陪法院执行局的法官、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干部吃、喝、玩、乐。法院是他搞拍卖业务的主要依赖,他与掌握拍卖业务资源的法官交往的第一步是进行感情投资,第二步向对方证明自己能把事情做好,第三步向“受贿者”证明“绝对安全”,这几乎是张仲平与操纵了拍卖委托生死大权的法官打交道的“不二”法门。

      但从内心来说,他也想独善其身,心无旁骛地做一个安分的商人。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在商场上陷入这种欲罢不能的境地,与他的三角恋、四角恋一样,都是各种有形、无形的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他很清醒了,清醒得不敢正视自己机关算尽后面的结果,只能心存侥幸。他把社会比喻成烧制瓷器的“窑”:在那个看不见的地方,瓷胎有可能会发生一种非人力能控制的、也不能被重复的情况,这种“窑变”使器物因独特而瑰丽,也因瑰丽而成为另类!

      然而,张仲平的人生并没有发生他臆想中的窑变,当他把以青瓷为标的的670万拍卖款打到承诺给他上市公司股权拍卖业务的高院执行局局长的账户上不久,却被告知该局长已被“双规”;当他在重重压力下向情人寻求一丝心理的安慰时,一直并不知情的妻子却站在门外正在敲门。张仲平注定不会“窑变”,他必然与和他境况相似的人们一样,要面对当代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妻离家散、情人背离、朋友反目等悲剧性结局。

      当下,类似于这类情节的商战小说有很多,但大多没有走出摹写现实的窠臼,只满足于编造浅显的故事、制造热闹的情节,没有写出事象背后的生活肌理,尤其是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情,至于反思意识、批判精神等,更是微乎其微,难觅其踪。反观之下,《青瓷》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了,可以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战或财经小说,它之于我的震撼是源于它的“真实感”。小说中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细腻描述,以及对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给人一种无法逃避的逼仄。这里展示的商场,虽没有剑拔弩张、血肉横飞,却常令人胆战心惊,扼腕叹息。

      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有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与张仲平一样,在大时代和大环境的裹挟下,忙碌于失信、欺诈、倾轧,甚至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生活追求中,最终却又陷入挣扎、迷失、沦陷或者突围,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因此,张仲平的命运之所以令人唏嘘和发人深省,正是因为这一形象后面隐藏着的社会诟病,张仲平作为一个个体,注定无法在这一乱象环生的战斗中实现胜利大逃亡式的全面突围,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因此,对于这部小说,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探讨张仲平的人生追求、职业操守以及道德水准等问题,未免会沦于肤浅苍白,而对于人物所处时代环境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才是我们关注这本小说的要义所在。

      而这样的“真实”却是得益于作者自身的奇特经历,与其他作者相比,浮石并非专业作家,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心无旁骛的商人,从事的行业是拍卖,也像小说主人公张仲平一样,主要是做法院的业务,整天跟承办法官打交道。后来因为某个案件受到牵连,身陷囹圄。在万般寂寥之时,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生活,同时也开始反思人们在求权力、金钱的道路上,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正是这种在新的视角下还原于审视现实与自我的冲动的驱动下,他找到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而且获得了一次真正意义上重生的机会。

      可以说,小说《青瓷》正是作家浮石在灵魂规整之后的一次自我救赎和反思。如今《青瓷》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而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将会有更多人去阅读原著,或许很多人会从中窥见官商关系、男女关系的“内幕”,甚至将其作为一本“职场秘籍”来读。但就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他更倾向于将其看做是一本社会关系手册的文学版,它揭示的是当下社会中官商交际方式、男女交往方式的本质——被温情脉脉的面纱裹着的各种关系后面的利益交换。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