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艾迪:宠辱不惊天柱山
    艾迪:宠辱不惊天柱山
    • 作者:艾迪 更新时间:2012-06-03 08:02:1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64
     

    曾经,被尊为“南岳”,后来,被削职为民。虽然岗位有所改变,职务有所改变,但它的根基没有改变,依旧顶天立地,它的脾性没有改变,依旧不卑不亢,这就是宠辱不惊的天柱山。

    春秋时期,天柱山已经是皖国封地了,山名皖山,水称皖水,城叫皖城。由此证明,天柱山其实就是安徽省的源头山。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率文武大臣到天柱山举行祭祀活动,并封天柱山为“南岳”。普通老百姓祭祀都很简单,摆几盘吃食、烧几柱香、磕几个头,接着,噼噼叭叭的鞭炮一响,仿佛是在宣布祭祀活动已经进入了尾声。但贵为天子,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要祭祀,内容就丰富得多,礼节也繁琐得多,仪仗也威严得多,规模也宏伟得多,场面也隆重得多。从策划者设计方案,到承办者精心安排,再到实施者热情参与;从祭祀大典前的舆论造势,到祭祀活动时的安保措施,再到祭祀结束后的宣传报道。我想,那时肯定热闹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然而,热闹是他们的。天柱山从没有因为受封而得意忘形、骄傲自大。它依旧敞开怀抱,深情地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山野村夫。

    及至后来,隋文帝把南岳的名号转让给了衡山,天柱山也没有因为被削职而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它依旧敞开胸襟,大方地接待着飞黄腾达的高官显贵。

    当文人墨客还在为天柱山扼腕长叹的时候,当普通群众还在为天柱山倍感纠结的时候,宗教却已经笃定地选择了天柱山。传说,道教中的“九天司命真君”即灶王爷就居住在天柱山。而佛教中的二祖、三祖、四祖也曾在这里开坛传经、弘扬佛法。

    也许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经世哲学滋养了天柱山,造就了天柱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性格特点,练就了天柱山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道德品质,成就了天柱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觉悟;也许是二祖断臂求法的精神,让天柱山认识了得与失的辩证关系;也许是三祖对村夫野老的重视,让天柱山明白了走向群众才是走向真正胜利的大众哲学;也许是四祖从“何更求解脱乎”的顿悟,让天柱山了解了“一切无所谓有、一切无所谓无”的禅机。

    要来的,它坦然接受;要去的,它无意强留,这大概就是天柱山向我们传递的奥义吧。

    帝王的权力似乎太威严了,宗教的理论似乎又太玄妙了,这些所谓的上层建筑都离普通人群太遥远了。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到过天柱山的名士也很多,其中就有李白、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描写天柱山的诗篇也很多,里面不乏佳作,甚至有些诗句中还流露出诗人希望在天柱山安家落户的意思。不过,这都是别人的想法。要得到自己的认知,还是需要本人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天柱山,去体悟那傲然擎天的魄力,去感悟那自娱自乐的魅力,去领悟那无忧无虑的亲和力。

    今天,我来天柱山一游,也希望写出一些篇什,尽管不敢在人前卖弄,就估且留作纪念。在闲暇的时候随手翻阅,想一想天柱山面对权势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名利不悲不喜的神态,一切烦恼便都释然了。

                  赵双虎于2012529日完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