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历经几千年时间的涤荡,生命力依然如此旺盛,成为人类精神的一座富矿;她是人类漫长历史发展中对苦难与快乐、煎熬与奋进的真实记录,是反映人性、投射挣扎的一面镜子。
文学不分国界,不分种族,表现人本身的情感和生存的处境,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让人沉湎其中,唏嘘喟叹。这些独特的魅力,使文学的殿堂熠熠夺目。
文学任何时候都在表达着人性中的坚韧与勇敢、包容与和谐、耐劳与牺牲、怜悯与荣誉等。这些人类伟大的品格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呈现出来,为读者构建了广阔的世界和精神的高度,从而使读者看到活着的意义,并进而探寻如何活着。
如今已是21世纪,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了多样性。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暖色的、明亮的,是为广大群众书写的,通过书写人类原本的闪光品性,去感化读者,唤醒读者追求内心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名藏族作者,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的历史给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这60多年里,藏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落后走向了进步,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从**走向了民主,从封闭走向了开放。藏族作者可以书写的内容极其广泛,我们只有扎根到人民群众中去,本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可能描绘出一个时代的画卷。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在记录本民族的心路历程,记录本民族人民在时代进程中的点点滴滴。作家应该肩负这种责任与义务,用文字记录下高原上发生的巨大变迁,用文学的形式向世人展示60多年来在全国各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藏族人民努力建设家乡的火热场景,反映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富裕的真实生活,反映军民鱼水情深,共同巩固边防安宁的诗篇,反映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这一历史变革的时刻,正是作家该大显身手的时刻,作家该全面而多角度地呈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样的创作是贴着生活原貌的,是紧随时代步伐的。
文学作品的高度,与作家精神世界的高度是一致的。作家内心要充满关切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充满对人类的无尽关爱,充满对人类的悲悯情怀,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充盈着正气、博爱、感恩、爱国等积极的元素,少些颓废、绝望、变异,即使作品里展现的生存境况是艰难的,表现出来的却是温暖人心的希望,以及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这些弥足珍贵的东西,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它像火炬一样照亮周遭,抚慰躁动的灵魂,展示生活的质朴和人心善良的美好。
我们的文学表达,应热情地关注人类的命运,关注时代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奋争,关注未来生活的诸多可能。
文学除文本外,更应注重表现形式的创新和拓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的叙述不能老停留在不断的重复中,要在前辈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汲取有益的养分,开拓出新的叙事点,文学的生命才会更加旺盛,文学才会与时俱进,成为一个时代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