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汝标兄的诗集如约出版发行,怦然心动,十分高兴:一是为他的作品正式问世,从过去自己一人欣赏存藏而变为公众读物;二是在他四十八岁的本命之年里,依然保存着那种永远飞扬的青春思绪,虽然他把它列入了“我们都曾经拥有过”的那个“青春的时期”。
时光流逝的真快。
转眼间,我与汝标兄相识已经三十年了。
一九八零年,我与汝标同在临沂上学。虽不在一个学校,但同乡异地相遇仍倍感亲近。那年他才十八岁,是他青春思绪飞扬的季节,也是他生命年华中最阳光明媚的时候。毕业后,他回到了故乡鱼台,我却一直在外边闯荡。三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微山湖西岸那片美丽而又神圣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苦苦拼搏、不懈努力、顽强奋争,留下了这本凝聚着他睿智火花同时也记录着他追求理想、抗争生命痕迹的诗集。
我与汝标从认识到现在,能真正记起在一块的那些零零星星的日子来,真是屈指可数。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我离开鱼台已近三十年。虽多次回去,虽每次回去都计划着与他还有那时一起在外上学的袁维新兄,能敞怀畅饮,但每每都不能如愿。然而,每次与他见面,印象确是极深极深的。我一直感觉,在汝标的生命里潜藏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深刻:不论把他放在哪里,也不论他走到了哪里,他都会不停地在那个环境里向着美好、向着深刻去思考。这或许就是他能写出这些诗篇的内在潜质。
《“的”字之歌》的结集出版,并不完全像汝标自己所言:沉思之余品玩的文字。细细读来,你会强烈地感触到,它的确是汝标兄曾经追求的青**想,是他真实的人生感悟,也是他给自己本命年的留念和向天国的那位长者还一个远久的许愿。这么久的思绪与这么多的心灵负荷,正是他那种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深刻的真正体现。这就是汝标的独立思考的个性所使然。
在这部诗集的几个篇章中,有三个部分集中体现了汝标的真情实感。
第一部分,是“青春的时期我们都曾拥有过”。这部分大多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作者在过了而立之年后对青春回忆时的真实写照。像《写给青春》、《致少女》、《向往 》、《渴望》、《别离 》、《自由》、《命运》、《年代》等,共三十六首。这部分是诗集的重头部分,也是全集的精华所在。作者在这个时期虽已过而立之年,但有感而发的强烈欲望,仍一任青春的思绪不停地飞扬,像这些语言:“处在鲜花的季节里/却不知道鲜花的芳香”、“你就在东方/并不遥远/骏马/早冲出羁绊”、“风/没有方向的约束/但执行着/春夏秋冬的约定/雨/任从天降/但接受着太阳的召唤”、“命运/悬在半空中的网/绳结了固定位置/在各自的结点/行使力的传递/限制了行为/规定了准则”等,无不反映了作者的这一时期的心理和思想。第二部分,是汝标所言,“迷惘的时期我们曾经迷惘过”,如《自嘲》、《自讽》、《无题》、《得不偿失》、读《中庸》等,体现了作者对未来仍充满着未知、充满着迷惘,反映了他不断深入思考而又迷惑不解的心理状态。第三部分是“更年期,离我们还很遥远”和“健康与奢华无关, 心脑需滋养保鲜”,作者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如《时间·地点·人物》、《 我把时代交给你》、《美丽的花瓶》、《 情感与财富》、《风的种子》、《生命》等篇章,寄托着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生活深思熟虑的思考。
总之,《“的”字之歌》这个集子,记录了汝标生活的甜蜜与苦涩、追求与思索。
我喜欢,他那种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深刻留下的文字。
这也是那块土地特有的内在潜质。
2010年5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