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叶梅散文创作中的人文精神
    叶梅散文创作中的人文精神
    • 作者:周明 更新时间:2010-01-17 05:26:36 来源:东方之光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5736

      叶梅是当前活跃在文坛的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早些年,她以对鄂西土家族风土人情的描写引起文学界及读者的关注。那时她主要以中短篇小说驰名文坛,与池莉、方方被誉为湖北文坛“三朵金花”。2006年春天叶梅奉命进京,先是担任《民族文学》常务副主编,半年以后成为继陈企霞、玛拉沁夫、金哲、吉狄马加之后的第五任主编。三年来,《民族文学》的版面新貌及几次大动作颇得文学界好评。诸如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多民族作家呼伦贝尔草原采风等活动的成功举办,都体现了叶梅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叶梅说:“这几年因为没有大块的时间而时常只能写一些小块文章。”听起来,教人有点心酸,其实小文章也一样有大乾坤,比如鲁迅、比如冰心、比如泰戈尔,并不见他们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倒是短小精辟、意味隽永的小文章成就了一代宗师的英名。现在,摆放在我们面前的正是叶梅这几年在间隙创作的“小块文章”——散文集《朝发苍梧》。《朝发苍梧》是一个极富诗意又兼具中国文人审美意趣的书名,让人心灵律动。它不仅使我想到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使我看到叶梅从小说创作转向散文创作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那么,叶梅的散文创作到底追求了什么?叶梅的散文作品中传递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阅读《朝发苍梧》我高兴地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这正是一位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所具有的特质和品格。

      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敬畏和自觉维护,同时包涵了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现象的高度珍视,和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肯定与塑造。在《由田土司想到梅兰芳》中,作者怀着对故土的一往情深、对曾经是抗战时期湖北省临时省会——恩施——这块福地的热恋,为我们介绍了恩施的几件风雅之事:浪漫诗人李白朝辞白帝,一路豪歌,沿江而下,进入恩施;屈子行吟,北通巫峡,沿江而上,来到恩施;明末清初的容美土司,常约请一些有名的文人墨客到山里喝酒、吟诗、作画。那时偏远的鄂西山区曾经上演了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与土司田舜年结下了很深的友情。作者写道:“自古以来,恩施的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在山峦叠嶂的鄂西大山里萦绕着或优雅或铿锵的南腔北调,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篇作品从田土司到梅兰芳,实际上就是由少数民族文化想到汉族主流文化,进而涉及到地域文化,引出了红透荧屏的小品大王赵本山,引出了陕北民歌明星阿宝。这时,作者感慨万千,她甚至对“城市文化中心”一说提出质疑:“所谓文化中心说实在令人起疑,物质丰富,交通便利的城市并非就是文化中心,它只是将许多文化现象罗列在一起,透过表层的喧哗,常常可以感到不足的底气,因而不必向他们顶礼膜拜。”通过这种声音,我们看到了一个少数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化的捍卫、守望和与生俱来的热爱。小而言之,少数民族需要这种捍卫自己民族文化的作家;大而言之,中华民族更需要这种捍卫民族文化的作家,鄙视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败类。

      在《走在蒙自明亮的街头》《舞蹈的土地》等文章中,叶梅对于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现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作家对“人”的普遍关怀,对人类创造的所有文化现象的敬重。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叶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拨动起读者情感的琴弦,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社会的关注。

      悲悯情怀是人文精神的延续,或者可以说是人文精神澎湃大河上一条细水支流。《朝发苍梧》中的不少篇章表现出叶梅的悲悯情怀。在《洪水滔天》《眷念的蜜蜂》《红背心》《弹匠》《寻觅》等文章中,作家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作家与描写对象休戚相关,生死相连。叶梅甚至踏上洪水滔天的荆江大堤,走进了准备分洪开闸的圩垸。“那是四十四年来第一次大转移。人们说,在几条必经的路口,半夜里人和车马牲畜挤得水泄不通,为了让群众迅速过江,摩托车自行车一律不准通行,江边被人们舍弃的自行车成百上千。”“从分洪区转移出来的群众已经离开他们的家园整整五天了。有的被安置在邻县的一些村子,有的住进了学校,还有十几万人就住在了荆江大堤上。”读着这些句子,我们仿佛感到一个流着泪、滴着血的女作家面对浊浪即将冲决大堤吞噬家园,她的悲悯、她的良知不容许她有丝毫平静,因为她是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现实主义作家。悲悯有同情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切、爱护和给予应有的尊重。所以鲁迅要在长夜难明的如磐岁月里发出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叶梅虽然生活在一个政通人和的开明时代,但是在某一时候、某一阶段、某一场景、某一范畴,总会有一些弱势的个体或群体,譬如洪水来袭时灾区的民众,繁荣城市的打工阶层,以及远走异国他乡求学的少男少女,生活在边疆民族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等等,作为一名作家,叶梅所给予的关切、爱护、理解和尊重,像冬日暖阳下一条明净的小溪潺缓流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潺缓的小溪一定能汇集成澎湃喧嚣的大江大河,不舍昼夜,流向未来,流向永远。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