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皮皮:阅读不如从源头开始
    皮皮:阅读不如从源头开始
    • 作者:东方综合 更新时间:2011-12-05 04:19:0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08

      皮皮:读书要跟着名家找名家

     

      意大利知名作家卡尔维诺曾这样定义经典作品:“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11月26日,严寒的天气、泥泞的道路、不给力的交通都没有阻挡大家来到“重读经典”的步伐,在下午2时,本报举办的“重读经典”第二场讲座如约开场,作家皮皮穿着一件灰色的呢子大衣,优雅而简洁。从她落座的那一刻起,对于经典的定义,如何来阅读经典,以及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查尔斯·狄更斯等作家都给出了全新的解释。让在场的近100名读者都领会到了,原来经典还可以这样读。

      演讲结束时,全场持续着的热烈掌声,也让我们感到,经典其实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时间去靠近的。在最后的互动环节,读者们又是争先恐后,让正常讲座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走近了尾声。

     

      经典就如同“老话”

     

      在开场皮皮就讲到,觉得阅读很“奢侈”,因为它可以让读者和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还记得我读卡夫卡的书时,我算了算,正好我与他相差了80年,但我仍然有着与他相同的感触,这些都推动了我对生活的认知。 ”

      皮皮认为经典就如同生活中的“老话”一样,经过时间检验,让人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值得信赖。

      皮皮说,现在每当走进书店,都会感到恐惧,所以她选择在网上买书,因为80%的图书都是“垃圾”,想要找到某本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认为,在今天,我们阅读重点更有意义,但我也深知阅读经典有着一定的困难。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学史

     

      “有段时间巴金的阅读书目的名单很火,对于我来说却没有什么用,因为我们的经验、性格都不同,所以说,科学史只可以有一个,但文学史可以有很多,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学史。 ”在讲座中,皮皮如是说,也让在场的读者感到惊讶。

      这样的见解还要从皮皮年轻时说起,曾经的皮皮每次去沈阳市儿童图书馆借书,只能走着去,坐车回来,因为她只有7分钱的坐车钱,而这也仅仅只够一次的车费,可即便是如此,她也感到很高兴、很满足,拿起书就会如饥似渴的读起来。那时候每周借回来5本书,都不舍得看,至今她还记得去借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时,由于被很多人传看过,书页都已经发黑泛黄,可她还是觉得很珍惜。上了大学时,图书馆的一些经典名著,都是要排号才能借到的,借回来看得有滋有味。回想起曾经艰苦的读书时光,皮皮十分怀念。

      她说:“过去《牛虻》电影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也找来了书籍翻看,当时觉得很热血沸腾,深深地被吸引了,但现在再看,就会发现完全的看不下去了,绝对不会把它看做是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如此。其实不是经典变了,是我们变了,有些我们曾经看过的书,今天拿起来打开时会觉得我好像从未读过一样,甚至对自己是否看过都会产生怀疑。其实真正的经典是超越时代的。今天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是经典,不妨从自己曾经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受益最多的开始,就会找到与曾经不同的感受,同时,你也就是在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学史。 ”

     

      阅读不如从源头开始

     

      走进书店,书籍的数量可以用“书海”来形容,面对经典也是如此,数量也不在少数,在时间有限的时候,该如何去阅读,皮皮选择了进行源头性的阅读。什么是源头性的,就是人类精神的源头,比如西方文化的起源可以读古希腊,东方的可以读诸子百家,印度则兼有西方和东方的元素,以及埃及,都可以作为阅读的选择。

      对于中国的诸子百家,皮皮却没有选择一本本的去读,而是通过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引起了皮皮很多的思考。有时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的,只要去读,不知不觉之间就会有受益,而且阅读要讲求横向上打开边界。

      皮皮说,自己有一次写作累的时候,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名为《致命的盛宴》的书,一开始只是想拿它来放松一下,却没想到一下子就看进去了,书中讲的疯牛病是如何产生以及传播的。

      读完后,一时间就让她感慨到,在很多强大的灾难、规律面前,人类纠结的很多情感是那样的脆弱和无力,也让她在写作时考虑了全新的大方向,就是这样一本与文学跨度很大的书籍,让皮皮进入了哲学的思考,写作走进了更深入的一步。

      可以说,横向上打开边界的阅读,会让一个人收获到更多。

     

    点评

     

      《老人与海》写的是人和生活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在1953年和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分别获得了普利策奖及诺贝尔文学奖,在把奖项授予给他的时候,人们都觉得他是赢得了,但是又有谁思考过为什么海明威获奖的是《老人与海》,而不是他任何其他的作品。

      对于这个问题,皮皮给出了她的解释:海明威的写作都与他的一生有关,他认为作为一个男人,你可以打死我,但你却不能打败我,海明威的一生作品中都是在写男人,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在《老人与海》中,他笔下的男人变成了老人,他的对手不再是另一个男人,而是一只大鱼,为了能将这条大鱼拖上岸,他要与海浪斗争,要与其他来吃大鱼的鱼斗智斗勇,到了最后他上岸时,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其实,海明威不仅仅在写一个故事,而是在写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同时也是全部文学的主题,鱼就如同是生活,需要与它抗争。故事中的老人读了之后让人很有感触,人到了50岁时就会感到无论在工作、生活、感情上都会觉得力不从心,就如同《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样,但他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拼尽了自己最后的力气,让读者也知道,老人在面对失败时有着不同的感触。

      皮皮认为,海明威还有还有很多组品都很优秀,如《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等,但为何惟独他后期的《老人与海》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是有着其中的深意的。

     

      狄更斯写作是为了挣钱

     

      如果自己没有选择经典的眼光或是经历,不妨可以尝试一下皮皮推荐的这种方法,借他人的一双慧眼去寻找经典。皮皮说,对于发掘经典,我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找一个我喜欢的作家,然后看他关注谁,然后在从这个人引出另外一个他所关注的人,以此类推,你就会发现,通过大家你会找到更多的大家。另外一种就是你可以利用网络来选看一些对自己口味的书评,看书评中你感兴趣的书籍。

      这时,皮皮也提到了一名自己很喜欢的小说家——毛姆,毛姆曾评价过狄更斯,他说狄更斯的写作就是为了赚钱,这一点皮皮非常赞同。狄更斯的生活其实很艰辛,他有一大家子的人要养活,所以他就要不停地写不停地写。这样的作家不仅仅狄更斯一位,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如此,他只有不停地写才能还他欠下的债务,他的写作即使为了还钱。但作家也不全是如此,也有些作家写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比如卡夫卡,他的小说莫名其妙,不太好读,而他的一生也是如此,他一生与人定过3次婚,也退了3次婚,到了最后,他一辈子没有结婚。每次他到了快要结婚的时候他就会感到他有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感,这也就是他的表达自己和抒发的愿望。可以说,从某种角度来看,很多知名的作家都是有精神病症候的,虽不会发作,但做出来的事情和思维或异于常人。

      在众多的文学评论中,皮皮更愿意选择作家作为评论家角色时的书评,因为作为同行,能有更多的理解在其中。

     

      推荐狄更斯的《荒凉山庄》

     

      在皮皮大学的时候,她曾非常的蔑视巴尔扎克,认为他的故事太常规了,什么都不是,但当20年后的今天,在翻开巴尔扎克,皮皮发现自己错了,他是第一个把经济引入文学中的作家。“其实,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是要在年龄增长以后才会发生认识上的改变,就像提起狄更斯,很多人都会说《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但他最好的作品其实是《荒凉山庄》,很值得一读。 ”皮皮推荐说,与狄更斯很多的小说不同,《荒凉山庄》中不是讲人物命运的故事,而是在写断裂,读起来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你会看到,那时候的社会是如何的黑暗,人们又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与狄更斯其他的书籍比起来,《荒凉山庄》并不是很有名气,在书店也并不好买,但它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也就是这本书,被萧伯纳、康拉德评做是狄更斯小说的一座高峰。除此以外,皮皮还像读者推荐了汉密尔顿的《希腊精神》和剑桥大学出版的《西方哲学简史》。

     

      互动

     

      年轻或许与阅读有关

     

      在当天活动的提问环节,读者都很踊跃,甚至出现了争抢话筒的热烈场面,而皮皮机智的回答,让活动的场面生动而热烈。

      读者: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中,学习任务重,就很少能有时间去阅读书籍,有时候学累了看看漫画就当放松了。现在漫画书都买了一摞子了,我看着摞的高高的漫画书我就想,孩子读了是否有益呢? ”

      皮皮:我也是母亲,很理解你的心情。我建议,你不妨先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你看你自己的感觉,如果你觉得好,你就可以把这些书给孩子看。作为母亲,书应该自己先看完再孩子看。对于漫画,我觉得帮助并不大。

      读者:我想知道您现在还保持这么年轻与您读书有关吗?作家经历与创作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

      皮皮:其实我已经不年轻了,但如果你要是觉得我还年轻的话,那我只能说或许与阅读有关,因为阅读能让我离尘世远一点,少了更多的纠缠,内心归于平静,即便是我看一个故事,我也是旁观者,更多获得的是心情的愉悦。但阅读有时候也不能完全跟着情节走了,不能光看热闹,也要看门道,比如你看一个小说第一次你看哭了,那你可以再看第二次,你就会发现它能让你哭的门道在哪里,而这个门道对于你的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个人的差异会造成作品的差异,比如性格,郭小川的作品就有着他的个性,经历也是如此,杰克·伦敦的复杂生活经历也给予了他作品的复杂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