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贵强:围棋溯源棋子山
- 作者:辛贵强 更新时间:2011-09-27 04:05:1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58次
(一)
出陵川县城向东去15公里许,有山曰“棋子山”,亦名“箕子山”、“谋棋岭”。遥望中群峰峻伟,层峦叠嶂,万壑松风,千山翠色,山河笼罩紫烟下,天地浮动元气中,气象非常不凡。
弃车仰首处,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巍然伫立于棋子山主峰之上的箕子巨大塑像临风而立:峨冠博带,衣袂飘然,苍髯飘拂的消瘦面庞于手执棋子的沉吟中,忧郁、凝重而沧桑。箕子塑像遥对的沟下,沿山坡石台高筑,其上有“天下第一枰”之称的“象天枰”,竖铺在巍峨青山的高坡上,尽显王者气派。
“山望殷都,气贯中原,箕子当年谋棋处;洞留仙踪,石孕神谱,棋圣而今谒祖地。”新开发修筑的棋子山景区山门两侧,翰墨飘香的楹联浪漫中见厚重,飘逸里藏深邃,虽然曲笔写意却极具张扬力度地向世人宣告着一个尚无沉淀的重大新闻——这里是世界围棋发源地;发明了围棋的鼻祖人物,就是在此推测天文,演习占卜观天象演历法的箕子!联中所说前来谒祖的棋圣,乃聂卫平是也。原中国棋院院长的陈祖德也曾到此寻根并与人“华山论剑”,对弈松间……
(二)
棋子山就是世界围棋发源地的结论,是现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晓国经多年探索研究得出的。他的《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著作发表后经《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经新华社两次向国内外发出通稿,在学术界石破天惊,也令举国震动,海外瞩目。
古往今来,在那方小小的围棋棋枰之上,黑白流韵演绎了多少才子佳人的风流趣事,儒雅手谈聚焦了多少令人魂牵梦绕的擂台风云。时至今日,无论是山野僻巷的棋坛竞技,还是流行于世界40多个国家特别是中日韩之间的高手决擂,都强烈彰显着围棋在世界体坛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其起源其流变其机理其内涵却给世人留下了一连串的难解之迷。多少年来,欲揭围棋源流之秘者不乏其人,但众说纷纭中却极少公认的解释。
1987年,身居太原的杨晓国得到《陵川县地名录》一册,翻阅中见到此地“棋子山”名称由来的种种表述,怦然心动。他预感到这里隐藏着一个沉睡了数千年的巨大奥秘,不久之后将由他来揭开!次年春,杨晓国专到陵川棋子山考察,被此地独特的“棋石岩”黑白两色的棋状石子和当地有关围棋的古朴传说深深吸引。在此后的许多不眠之夜里,他以学者的严谨态度翻阅了很多资料,涉猎商周史、甲骨学、易学、语言文字学、天文学、历史地理等很多学科领域。根据掌握的资料,他提出棋子山是殷商古人观测天象的地方,民间“占方”是围棋的源头,山西陵川棋子山是围棋起源地的观点,并写出《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的论著公布于世。此后山西省社科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分别据此举行学术论证会,认定山西省陵川县境内的棋子山为世界围棋起源地、中国围棋文化重要发祥地。
循着杨晓国学术论文的引导,我们在棋子山的随意徜徉中,会体察到围棋元素的无所不在,被浸泡于围棋初世时的浓烈奶腥味之中。
棋子山脚有个“仙泽洞”,赫然以文字形式证实“谋棋岭”这一地名古已存在。附近上年岁的老人说此洞过去泉水很大,汤汤其流,润泽一方,是人们逢大旱祈雨的地方。洞内置康熙六十一年石碑一通,碑文明确记载:“邑东有山曰谋棋山,有一洞名曰仙泽洞……”此文字没有任何异议地说明,这座以“谋棋”命名的山,自古便有,绝非是后世人穿凿附会、肿脸充胖的“造古”行为。那么一个问题立刻凸现出来:这“谋棋”二字,是何人者谋?所谋着何?棋子乎,棋局、棋术乎?更有早于此的明代陵川“武氏三状元”的后人、任江南金坛县令的武思明所作《箕子山》一诗,更有撩开这里是围棋起源地神秘面纱一角的意义:“凭虚望远坐箕山,万壑千峰似玦环。泉石岁华闻蔓草,町畦村落杳尘寰。壮怀感昔龙高卧,幽思深惭豹未斑。闻道古人遗迹在,樵夫遥指白云边。”说明箕子山这一山名不但最少在在明代便已存在,而且诗人面对频频耳闻的关乎围棋起源的“古人遗迹在”,却不能以一斑窥见全豹而深深懊丧,只得随着“观棋烂柯”的“樵夫”无语的手指,迷惘在朦胧的“白云边”!
距“仙泽洞”不远的山岭林间,有6万平米面积的一块奇特地貌:周围皆是石灰岩,独独这里是砂砾岩,其上棋子石浑然天成,黑白相间的卵石俯拾皆是,俱圆滑光洁,酷似棋子,人称“磊落黑白石”。相传箕子当年就是用这种棋石,在此推演天文,观测天象,占卦卜筮的,并逐渐演绎成了今天的围棋。甲骨文“棋”字,便是上“其”下“石”的组合“碁”,说明最原始的棋子是就地取材的石子,而不是人工烧制或打磨,一些重要古典也确有记载古人是利用天然棋石对弈搏杀。那么,“谋棋岭”谋棋二字的含义是不是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解释了呢?
围棋无不与“烂柯”的故事密切相关,在日本干脆就把围棋叫做“烂柯”。每个与围棋有关的地方几乎都有自己的故事原型,但陵川的“烂柯”传说似乎更为远古也更有真实的依托。说大约在久远的周代,棋子山脚下的苇水村有一个叫李忏的年轻人,一日上山砍柴时见溪流之上奇花盛开,一对蝴蝶翩然起舞,似为他引路,便随之顺泉流而上至现在叫做“箕子洞”的洞内。
这是一座最少存在了数千年的天然石洞,卫河水也在此流淌了世世代代,现在洞前有陈祖德题写的“箕子洞”三个大字。李忏进入洞内,见有两个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者正在此对弈,边食一种类似枣核一样的东西。他看两个老者因棋逢对手,狭路相逢,俱高度集中注意力于棋局,便偷食了一枚“枣核”,然后便也沉醉于棋局之中。但见两个老者虽凝神不语,但小小棋盘之上却藏杀机于棋局,腾硝烟于无形,直把他看得瞠目结舌,忘却尘世。须臾,两个老者因落子先后发生口角,争执中棋盘飞将起来,磕在洞顶之上,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洞顶黑白对弈残局图;棋子自然也撒落一地,许多滚于洞外,变成此地的天然棋石。两个老者发现一旁观棋的李忏,大吃一惊,催促他赶快回去,并一再叮嘱他,如回到村里无人认识,就到东边的青峰围(与锡崖沟紧邻,属河南地界)找他们去。李忏犹疑着去摸腰间的柴斧,谁知斧把(柯)早已朽成了木渣。诧异间急急回到村里,果然大家谁也不认识他,自我介绍间都说听老辈人讲早年间村中曾有过一个李忏,上山砍柴未归,可能早已葬身虎狼之口。李忏这才知道自己在洞中看对弈的是两位神仙,“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间差异,使他滞留在了遥远的后世。无奈之中,李忏只好翻山越岭去青峰围找那两个神仙,谁知他刚到青峰围绝顶的庙里,却扑地而亡,被人照形塑像立在大殿中。此后苇水村有人去青峰围进香见到了李忏的扁担与塑像,才知李忏已成神仙。苇水村中先有李姓人家,后来又有郎、牛二姓迁入。直至解放后村里一直保留这这样一个风俗,即每隔四年村里都要派出八个人,其中李姓四人,郎姓与牛姓各二人,前往青峰围祭奠李忏“老爹”(本地人泛指爷爷辈以上的祖上),此风俗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初,才被当作“四旧”破掉。
这两个对弈的老神仙是谁呢?既然是在“箕子洞”,其中之一必是箕子无疑,另一位有说是微子的,也有说是梅伯。理由是再向西北去几十公里,便是殷时微子的封地,现长治市潞城县微子镇外的比干岭上,便建有一座纪念殷代比干、箕子和微子的“三仁祠”,至今香火不断;被纣王杀害的梅伯则与箕子同朝为官,相传本县黄围山就是他修炼的道场,人称“黄梅老祖”。
神话传说不足为凭,但细思之下是不是也客观反映了棋子山与围棋发源与演变有着某种纠葛不清的渊源呢?
(三)
棋子山,一座在奇峰林立、峭壁连天、峡谷通幽的太行山中貌不惊人的山体,怎么放射出这么多围棋的信息,难道没有其合理的原由吗?
淇水——箕子——方——箕山——围棋(碁),这些以“其”为母体的字,仅仅是一种偶然聚集在这里的巧合吗?
杨晓国先生对此予以极大关注,将此作为他研究的突破口。
杨先生发现,“其”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为“凶”,它的本义最初是指时间,即古代先民对天体时间初有认识与理解后的原始抽象概括,在此分别代表了天体运行的四时位置所指和大地原野的四方位置所指。接下来杨先生的研究的论述便十分深奥,为我们非专业人士难以通会,涉及到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气、占卜、星象、纪时、定历、时间、方位等,大意是指那时古人的文化和行为活动与这个“其”字分不开,杨先生将之称为“其文化”。不过,有四点是我们必须予以注意的:
其一,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是《诗经·卫风》“淇奥”篇描写的淇水风情的源头,同时也是卫水的源头。这里距商都殷墟(今河南安阳)和商陪都的朝歌(今河南淇县)距离均仅为一百多里,属当时“畿内”之地。这里是商末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贤”之一、商纣王叔父箕子的封地“方”,以及他遭纣王迫害后的隐居地。
其二,民间占方(也叫走方)。居住太行山中上点年岁的陵川人几乎都玩过占方,其中一种叫做“吊茅坑”的棋盘图形,就是一个“凶(其)”字的形状,有的上有一个圆圈,有的没有。杨先生认为它直接导致了太极、阴阳、五行、四方、四时观念,以及“扶乩”(也作“扶箕”)这一古代罗盘、占盘的生成和几千年的运用,《史记》称它为“旋式正棊”,主要作卜筮器具用。“围棋”,在古代也曾写作“围”,“围”字正是来自“旋式正棊”。古代历史上天文纪时和历法术语中有“小劫”、“大劫”等概念,仍然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围棋术语。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占方已经是围棋的雏形,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天元”、“四时”、“九星”等后世围棋最基本的布局方位。
其三,太行山,古时亦称“五行山”,有“天下之脊” 之称,与华北大平原形成阳上阴下之势。棋子山在海拔1488米的太行山之“极”,其旁更有海拔高1790米的“太行第一峰”佛山,以及紧挨着的现在科学测定海拔高1790.9的北板山,遥对殷商之故都的殷墟与朝歌,不单是非常理想的观测天象的地方,而且涉及到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围棋渊源。《世本•作篇》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博物志》则曰:“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以“尧造围棋”之说来讲,尧都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尧的长子丹朱的封地却在太行山上,因丹朱是尧的长子,其封地至今仍叫作“长子”,即今长治市长子县。与箕子位列“三公”的比干被纣王杀害了,微子被贬放到了太行山上,箕子也逃脱纣王囚禁潜往太行山隐居。这些当时顶尖级的大学者大知识分子不可能在这太行山中甘于消沉而无所作为,有些创造性文化活动在所难免。
其四,最让人不能忽略的是箕子的所作所为。他本名“胥余”,却被呼作“箕子”,大有奥妙——他是当时的一位观测天象、授时制历、指导农桑的专家和卜筇学家、占卜大师。《韩非子》中曾记述:商纣王通宵达旦寻欢作乐,连时辰也搞不清了,问身边的人,谁也说不清楚,只好派人去问箕子。因为只有箕子懂阴阳四时之事。南北朝时范晔写《后汉书》,将天象观测和阴阳卜筮称作“箕子之术”。那么问题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其——箕————棊——碁(棋)一脉相通,顺理成章,足以证明箕子就是在他的封地?方淇水之畔的棋子山(谋棋岭)观象授时和避难隐居的时候,为打发忧患郁胸寂寞难耐的时日,利用此地的天然棋石,融合民间走方于天象记录板,使之有娱乐功能,演绎为后世风行天下的围棋!
——淇水源自棋子山,棋道本来法天然!
(四)
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了殷末哲者贤人的箕子,虽有长髯飘然、通透睿智的淡然大定,也难掩妲己蛊惑暴君祸朝故国沦丧的一腔忧愤。
商末那个叫帝辛的国君商纣王,虽也经年用兵,南征北讨,武功显赫,但同时也是一个昏庸无道、极度奢侈糜烂和残暴的帝王。他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发明了诸如“烙”、“腊”、“脯”、“剖”等历史上著名的酷刑,将国家推向了腥风血雨人神共愤的崩溃边缘。箕子是纣王的父辈,属于“父师”,他和同是纣王父辈的比干、纣王长兄的微子的“三公”,面对纣王暴行之下祖宗基业将毁于一旦的危局,无不忧心如焚,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向纣王提出劝谏。丧心病狂的纣王非但不听,反恶毒残暴地将比干 “摘心”予以杀害,微子则被放逐于太行山。箕子的心在滴血,曾一度想负石投河。怕他遭遇不测的人都劝他早日离开无道的纣王,但深爱祖先之国的箕子虽恨纣王昏庸,仍然期盼他能改过自新,重整国家。然而,结果深深令他失望。面对随时都可能重蹈比干覆辙的危险处境,他只好佯装癫狂,以一曲“箕子噪”宣泄心中愤慨,期间也一度藏匿于他的封地“方”。纣王对已是“疯子”的箕子,没有施酷刑以加害,只是将他作为罪犯囚禁起来。就于这时,周武王率诸侯讨伐纣王,牧野一战,纣王大败,“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史记•周本纪》)。伴随商朝的灭亡,被囚禁为奴的箕子也才获得自由,重返他的封地“方”,出入林泉,放浪山野。
月隐星朗的夜晚,箕子走出结庐而居的茅舍,登上山之最顶观测天象。浩淼的夜空,银汉灿烂,星移斗转,变化有序亦作反常之态。箕子与他的弟子就用眼前这棋子山上白色的或黑色的石子儿,在专用的记录板上记录着天上的星相,摆放出不同时辰的星图。累了,便借民间走方的方式在记录板做“围”与“反围”的游戏。弈者,易也,弈易并举,在易中作弈,在弈中演易,如此这般,循环往复。就这样,在横竖线交织成众多方格的天象记录板上,留下了圆圆的棋子,天圆地方,黑白对垒,充满变数,玄妙无穷……一种供人们游戏娱乐后世称作“围棋”的东西就这样诞生了!
接下来的事,是周武王慕箕子之才,专到太行山中寻访箕子,求问治国安邦之道,留下了“于此纳履”的巨大足印。经典文献《尚书洪范》对此是有记载的:“唯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丧君失国的箕子对此是什么态度呢?他对武王献上夏禹所传《洪范九畴》,大谈阴阳五行,认为欲解决疑难,就必须“择建立卜筮人,乃名卜筮。”此事同样记载于《尚书•洪范》。对武王想让他出山辅佐新朝的诚挚邀请,作为殷商高位官员的箕子耻于“一身事二主”而不予答应。古人对气节二字是看得比生命还高,伯夷、叔齐不就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吗?于是箕子被贤明的武王封于朝鲜,此事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有明确记载:“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在朝鲜,自古而今很多人认为箕子是古朝鲜的“开国第一人”,他称君的时代被称为“箕氏侯国”、“箕子朝鲜”。他在平壤的坟墓虽被挖掘,但是围棋在朝鲜半岛极为兴盛,与箕子的到来势必有着极大的关系。
箕子到朝鲜的两年后还曾到国都觐见周王,当途径商之旧都时,见宫室毁坏荒凉,遍地野生麦黍,心生无限悲切,遂作《麦秀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把一腔怨愤宣泄于纣王……
(五)
纵横交错地,黑白磊落子;棋局世态中,输赢人生事。今天,围棋的职业棋手明星璀璨,业余爱好者与棋迷密如星汉。当大家沉迷在围棋案前演绎“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局棋”,或作如佛禅一样的棋禅,从棋道中感悟世事,解读人生时,应当记住有这样一个地方,叫做棋子山;还应该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箕子。
尤其对于陵川人来说,更应该记住箕子,感恩箕子。陵川虽然地处太行深山僻壤,却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古代俊造辈出。金元间的大诗人元好问曾投师于此的郝天挺,元代重臣、史学家的郝经就是从这里走进忽必烈的军营大帐。你能想象得到吗?就在这个偏僻的陵川小县,古代竟然出了7状元93进士!这是否属于箕子在陵川谋棋的文化流韵呢?今日棋源圣地游客济济,国内外围棋高手、元老数度云集这里,一年一度的围棋文化节令世人瞩目,棋源地再无“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落寞,这难道不是箕子谋棋的福泽吗?
当然,我们还应该记住和感激一个人,他就是竭尽全身学问、花费二十多年心血研究、破译了围棋起源奥秘的杨晓国先生!
录清同治五年本县恩贡生王临池《箕子岭》诗一首做结:
一片箕城石,寒云亘古封。
曾无前圣履,惟有巨人踪。
日落空山草,霞明半岭松。
至今馀庙貌,矗对状元峰。
辛贵强,男,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陵川县人,现就职于陵川县新闻办。散文《失却的野山风情》、《站在历史的岔道口——白陉古道感怀》、《历史深处的清明雨》、《太行石》、《跟着父亲往前走》等发表于《散文世界》、《华夏散文》、《中国散文家》、《黄河》、《西南作家文学》、《散文福地》等,另有二十多篇散文散见于市级报刊。通联资料如下:通讯地址:山西省陵川县新闻办 邮编:048300 手机:13934316630 QQ:921848424 电子邮箱:xwbxgq@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