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兴东、陈宝光联袂创作的电影剧本《辛亥革命》聚焦100年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宏大的气魄、史诗化的追求再现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同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懈奋斗。剧本中,民主革命先驱者们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孙中山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读者。
剧本结构。面对辛亥革命浩瀚的历史史料与众多的人物,电影剧本《辛亥革命》的编剧精心提炼出4个章节,可谓匠心独运。第一章《血染黄花岗》描写了推翻满清帝制革命的兴起。革命先驱大义凛然,前仆后继,英勇就义,以黄花岗72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唤醒四万万沉睡的同胞为脉络,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第二章《武昌城首义》突出了孙中山“医国”革命和救国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三民主义尤其是民族主义即爱国主义思想。第三章《阳夏保卫战》真实描述了汉口之役,黄兴虽在此役失败,不得不离开武昌,却成为辛亥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第四章《走向共和制》体现了辛亥革命在孙中山领导下,最终让清廷退位,南北合一,走向共和的伟大历史进程。剧本讲述了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如何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没落、卖国的清朝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的故事。
剧本的结构原理依据“驼峰式”起伏段落模式来推进和展开的。每一章均有其高潮点,剧本饱满的情绪引领观众一路推向剧终。正是在这种驼峰式的故事演进中,创作者以史诗性、全景式的笔触,形象表达了百年前中国大地上,一批革命者为实现孙中山的思想和主张采取与清廷激烈的流血冲突,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奋斗过程。
电影剧本《辛亥革命》在艺术上也有新的探索和收获。
人物定位。《辛亥革命》严格遵循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确定4个核心人物,以他们为轴心调动和编织通篇剧情。一是革命的领导者、思想家孙中山。剧本突出塑造他医人与医国的个性,过去相关电影尚没有从医生角度描写他,这是编剧的创新设计之一。孙中山的个性化道具是手术刀。二是革命军事行动的指挥者、军事家黄兴。他冲锋陷阵在前,争权夺位在后,断指盟誓,憨厚忠勇,为人所敬。他的个性化道具是烟斗。三是革命的顺应者、政治家黎元洪。他被动卷入革命,却能顺势而动,成为革命的参与者,客观上也成为革命的推波助澜者,当然也是革命成果的意外摘取者。这是任何一场革命都可能出现的典型人物,擅于看风使舵。他的个性化道具是望远镜。四是革命的篡夺者、政治军事谋略家袁世凯。一个利用革命和被革命所利用的野心家,玩朝廷和党人与掌股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迫使清廷寿终正寝,他也发挥了内因作用。他的个性化道具是阴阳球。人物定位与个性化道具的设置,强化了电影的故事主线和可视效果,延伸和拓展了电影的艺术张力。
叙事风格。而在叙事上,由于电影剧本人物众多,场景变幻节奏很快,编剧采用了“块状情绪段落式”的叙事方式。每一章突出焦点人物在核心事件中的独特作用、痛苦挣扎、内心矛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在叙事风格上,既注重揭示革命的残酷性,又善于制造情节的刺激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揭示人在生死、权力面前的复杂性,塑造人格的多样性。二是用抒情手段展示革命者的大义情怀,用诗情画意体现革命家的崇高心灵境界。三是以史诗般的意境表现战争场面,不是一般化地交待战争过程。四是反复通过战争场面与权力交锋场面,展现血与火的搏斗和人格与人性的较量。剧本中的一切场面都是为了揭示人物灵魂而营造,其实质是充分展示革命的领导者、参与者,通过反衬人物精神世界的种种较量,完成揭示人性、人格、人情、人道的题旨。
意外迭起。编剧熟知电影叙事技巧,剧本从第一章便给受众带来环环相扣的意外情节,揭示了历史的必然性往往蕴含于无数个偶然性中的道理。徐宗汉打了清廷设卡点的搜查者,出乎意外地掏枪逼人还能闯过关卡。温生才与党人在码头受阻恰逢广州将军孚琦,温生才突然掏枪将其击杀,引起码头大乱,胡汉民和罗辉等几个青年学生得以趁机拥出码头遁走,而温生才最终被剐。在之后的几章中更是意外迭起,一次次将剧情推向高潮。旅美华人罗舜明之子罗辉的牺牲使孙中山陷入尴尬境地。清廷派出的杀手在美对孙中山行刺未遂,杀手之一突然犯急性阑尾炎,孙中山当场做手术救杀手一命,即以切除的阑尾为例宣传他的革命主张。而在武昌,黎元洪却意外地被革命党人推为都督……剧本中,从黄兴辗转赶赴前线军威大振,转而在汉阳再度失败陷入沮丧——革命之路是充满荆棘的。北洋军眼看就要攻下武昌,袁世凯突然叫停——其间潜藏着历史杀机。洋人来武昌议和总督大印却不在,孙武现刻萝卜印救场——在历史关头总会有一些超乎常理的细节发生,且会从某种意义上成为历史进程的润滑剂抑或是助推剂。袁世凯出人意外地让唐绍仪割掉自己的辫子——他见风使舵的政治表演达到了极致。当所有的历史因素迫使皇帝退位,消息传来,推翻清廷目的已达,只见孙中山毅然辞职让位,伟大人格完成。历史的隐秘和波澜都在其中得到了展现。
个性台词。剧本精心运用个性化台词,既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时代特点,又强化了全剧的感染力,深化了电影主题。如准备广州起义时孙中山道出:“其实我们这次策划广州起事,就是生孩子,要阵痛,要流血,要割断两千年的封建脐带,接生的这个孩子,就叫中华民国!”一语中的。在面向海外同胞筹钱时说道:“国内同志舍命,海外同胞出钱。”当有人提出革命是犯上灭祖,大逆不道时,孙中山当场宣布他的革命宗旨:“革命是天底下最神圣不过的事情。法国革命是为了自由,美国革命为了独立,我们革命是为解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问题……”革命胜利后,当广东方面要推举他的长兄孙眉为省都督时,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拒绝签批,他说:“任人惟贤,天下为公。家兄一向老实厚道,不懂政治,一旦上台,遭人欺骗,误省害民,强他所难!我爱家兄,更爱粤省,绝不能惟亲所任,电告粤省,此议永不再提。” 孙中山提出的“任人惟贤,天下为公”,成为我们迄今追寻的目标和实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