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林渊液:走不出的中秋月
    林渊液:走不出的中秋月
    • 作者:林渊液 更新时间:2011-09-12 03:12:3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245

     

      我们潮汕有一句老话,说道“五月疯男人,八月疯女人”。端午在五月,男人们张罗赛龙舟的事情,足足会疯上个把月。到了八月,那是女人的戏,因为中秋,因为要祭拜太阴娘。

      在所有的节日里,只有中秋与女人互为表征。神灵是女的,祭司是女的,神话传说的主角儿也是女的。这个节日,正如“中秋”两个字的读音一样,呈现一派阴柔之美,普通话如此,潮汕话亦然。似乎唇齿一歙合,柔和的月光便会漫溢出来,人的内心也便舒出广袖。这样说来,还觉得把中秋往小里说了。中秋如果真是一个女人,那实在不止是温柔、婉转,她还应该是蕴藉的,有气场的。

      生为“70后”,内心大都十分富庶,也十分复杂。童年的前后,外部世界刚好有了分野。这世界、那世界,有时相互干架,有时相互远观欣赏。

      童年的中秋是在老式院子过的。中秋还未到来,女人们先就筹办起一场规模颇大的糕点制作活动。用上好的糯米,炒至微黄,香气四溢的时候火候就到了,接着是碾粉,和上白砂糖水,千回百转地搓,然后敷到圆圆的糕印模里定型。糕印模子是精美的木雕。花是菊、兰、梅、芙蓉,字是福禄寿禧。我们把这叫做白糕。中国结衔在白糕里,草花结、如意结、同心结、万字结、双喜结、蝴蝶结,还坠着长长的穗穗儿……千百年来,女人们乐此不疲,把这当成自己的深奥事业。

      等到八月十五,女人便成了太阴娘祭拜活动的主祭司。在其他节日,女人们只当后勤,排办好一切事宜之后,是一定要男人们来上香、祷告的。只有中秋女人才可以做得了主,男人们只跷起二郎腿在厅堂里喝茶聊天。在我们家,这个主祭司就是奶奶。月还未上树梢的时候,奶奶已在院子里摆好了祭案。与以往时年八节不同,中秋节除自制糕点之外,盛装出场的还有刚刚上市的各式瓜果。奶奶招呼孩子们把新置办的学习用品,诸如作业本、铅笔之类的小东西拿去祭拜,大意是上过供的文具,用起来会受太阴娘福庇。我当时竟然对此十分迷信,上供的文具总比同伴翻了几倍。只是从未听说过太阴娘家有上学的小孩,不知道她要这许多文具何用。

      小孩们只知道疯玩,在月色下放纵地追逐、捉迷藏。不知道谁想起什么,神秘兮兮地说,用素净手帕蒙上眼睛,便会在月亮上看到嫦娥。大伙便齐刷刷地掏出手帕蒙上,踮起脚尖仰呀仰,看到的说看到了,没看到的也说看到了。集体的力量是粗横的,谁也不愿意被孤撂在一旁。嫦娥便真的坐牢了广寒宫。

      突然间,听得奶奶喊我,倏地钻到她跟前。奶奶让我跪向祭案,她手持一双筷子,夹住了我的鼻梁,口里念念有词……原来,奶奶嫌我鼻梁不够高耸,不够俊。传说太阴娘可以帮女孩的这个忙。小小的我在心里不停嘀咕,我们的太阴娘管得也真够宽。只是,奶奶帮我夹了那么多年的鼻梁,我一直也不见长俊。

      每一年的中秋,我都是最会熬的那一个。熬呀熬,熬到祭案上的香烛凋了,熬到眼睛睁不开了,熬到月光在我的跟前漫漶成一个湖泊,一个透明的海。

      这个节日赋予我的体验如此独特:狂欢而宁静。

      中秋的宫殿不知是在何时倾毁的。奶奶老去,老屋拆迁,祭案不断地简化,而我也一天天长大,以至于不再相信那些带着甜乳味儿的美丽传说。

      中秋有据可考始于唐朝,文献记载始于宋朝。节日的盛况非今日可比。女人们穿了漂亮衣裳,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观潮、走月亮、嬉游,我怀疑,很多人趁机交上了男朋友……令我惊讶的是,在男权统治的社会,谁给了女人这样的权利?中秋这个女人节日,镶嵌在时光的河流里,显得有些别致。

      节日的设定,无一例外地都是先民们对于时光的恐惧。逝水流年,哪里才是起始和终结,何时方应停靠和启航。节日定下了,心便有数。这是最原始的因由吧。一年之中,春种秋收,中秋之期,瓜果熟了,先民们摘了来供奉,对着明亮的月,终于可以坐下休整了。乡里乡亲唠嗑起来,谈兴浓时,有人即兴扯开嗓音开唱,欢乐便成倍膨胀。忽然记起了缺席的谁谁谁,思绪和欲望更炽,便有了但愿人长久的惆怅和念想……只是,这些都不是中秋成为女人节日的理由。

      几天前好奇萌发,网上网下问过几个女孩,今年的中秋怎么过。一个女孩还是我当年的年龄,她说,爸爸妈妈会带她去一个叫做莱芜的半岛,看海上生明月。另外几个女孩已经上大学了。一个说考研失败了,没什么心情,还是回家吧;一个准备与同学们穿着汉服祭月,效法古人;另一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她要租一个男朋友一起过中秋。有的人奔着家的方向走,带着心事疗伤;有的人从家里、从庸常的日子里逃逸出去;有的人希望穿越时光,回到古典;有的人大步流星地走向后现代……

      用一张宣纸,把这些生活原型制作成一幅阴文拓片,所有的图景便更加纤毫毕现。进与退、去与留,那都是事出有因。

      在这张拓片之上,我突然发现了一些若隐若现的纹路,像极了一个银色的蜘蛛网。那个纹路是属于女性主义的:

      原来当年男人所给予女人的中秋特权,近乎一场阴谋。节日的狂欢是暂时的,她们很快就得回到生活的正常轨道里。而短暂的一个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信仰,将成为她们漫漫日子的支撑。

      即便到了今天,即便女人们有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和不再缠绑的脚,可是,她们真的走出那一枚中秋月了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