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邵天伟:选本要“选”
    邵天伟:选本要“选”
    • 作者:邵天伟 更新时间:2011-09-08 03:38:5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70


      我是个“书虫”,家里书报刊已挤满四个书柜,买书读书如女人照镜子成癖。多年来,已形成了一种习惯:买书喜欢买选集,订刊喜欢订选刊。为何如此?向蜜蜂学习,博采众长啊!然而时间久了,发现选本的一些通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是名家重复,缺乏活力。我爱读散文,尤喜名作,各种选本有三十多本,然而选文大同小异,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家,现代成定论,当代亦如此。名作是时间、大众认可的,难道仅此就没有新发现吗?都是老面孔,重复浪费不说,对“研究创新”“新人培养”等工作不利吧?报刊情况也差不多,不信您留意一下。
      二是已故居多,新人面熟。选死者作品,一是大家公认,二也图省事省钱吧?新人多,加之怕争议,实在不好选,对吧?编选本若为当代,应突出个“新”字,名人要“严”,突出代表性,而对新人,应宽容些,为他们的明天铺路。
      三是大河奔腾,细流难留。编选刊,眼光总是盯着中央国家级大报刊,好像天下美文都在那儿。如何编?我认为应发挥读者、集体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这方面,《读者》杂志可谓是典范,选文新且广,作者优且多,订数也多且久。眼光放宽广些,编者是累点,但给读者奉献精神大餐值啊!
      四是追时赶路,严谨不够。为了快,为了钱,出版速度惊人。才开春,去年的各种选本就出现了。因为快,质量就要打问号。如我手里的某年《散文排行榜》,选文只到九月,好像后三个月没有美文似的;有的标题有“外一篇”,实则只一篇,我怀疑是编者“复制”失误;十多个错别字不堪入目,实在是没认真校对。读者是上帝,编者理应为自己、为他人负责。
      五是明星效应,弄巧成拙。选本里,有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加盟,增添了生气,但有的名不副实,恐怕是弄巧成拙了。有网友嘲笑著名演员刘晓庆入中国作协,是否有点道理呢?我手里有篇获大奖的散文作品,作者是位红得发紫的小演员,我左读右看,也不知其文高明在哪里,大概跟我教的高中学生作文相当吧。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隔行如隔山,选家当注意。
      以上五种毛病,我痛之久矣!还望各位尊敬的选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