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征稿 >>  业界 >> 《你在高原》囊括所有文学实验
    《你在高原》囊括所有文学实验
    • 作者:陈华文 更新时间:2011-08-30 02:02:5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290

     

     

         张炜:1978年毕业于山东烟台师专中文系。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我的田园》、《怀念与追记》、《柏慧》、《家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你在高原》等;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瀛州思絮录》等;短篇小说《玉米》、《声音》、《一潭清水》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等;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等。2011年8月,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张炜凭着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得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长达450万字共39卷,归为10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你在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张炜用20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

     

      崇尚自然

      囊括所有文学实验

     

      《你在高原》主要讲述的是一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经历。围绕地质队员宁伽不断探究父辈及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质。《你在高原》的分卷各不相同,创作风格差异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古典、现代、梦幻、意识流、魔幻、武侠叙事、寓言、童话……既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该书终审编辑杨德华评价这部长篇小说,不论是故事还是语言,不论是形式还是意境都大不相同,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童年的生活经历往往会影响日后的文学创作。17岁之前,张炜生活在胶东半岛一个靠近大海的山林里。小时候,他见到一群搞勘探的地质队员,在山林搭起帐篷,竖起铁架,没日没夜地在大地中寻找什么。他战战兢兢地接近地质队员。原来,地质队员是在勘查地形,寻找矿藏。很快,他和地质队员们成为好朋友。夜晚,地质队员燃起篝火,在野炊的快乐中一边唱歌一边喝酒。张炜感觉当地质队员真幸福,整天与大自然打交道,何其快乐!

      在他的心中,萌生了将来做一名地质队员的想法。可惜后来阴差阳错,他上大学念的是中文系,最后走上文学之路。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张炜一直惦念着地质队员,做梦都是自己行走在万山峻岭中搞勘探。《你在高原》正式出版前,张炜拟了副标题“一个地质队员的野外工作手记”,编辑怕读者误以为是专业书,就把这个副标题删掉了。每当说起这件事,张炜内心总有丝丝的遗憾。

     

      全球视野

      记录历史为时代代言

     

      为了更好地完成写作计划,他花了大量时间去民间考察,去最贫穷落后的山区体验,也去最富庶的地区和城市记录。他了解到当下中国的整体现状,体察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他亲眼看到了令人震惊、沮丧和狂喜的一切!张炜笑着对笔者说:“在胶东半岛地区进行采风时,有一次来到深山老林,突然天降大雪,自己被困在一间破旧的老屋里整整一天一夜,既没有食物可吃,也没有柴火取暖,又冷又饿,要不是朋友来得及时,不是冻死饿死,就是被狼吃掉。”

      上世纪90年代,张炜家里陈设极为简陋,家里没有安装暖气,冬天的寒夜里,他穿着厚厚的棉衣,用哆嗦的手写字。夏天,一台老式电扇呼啦啦地响着,可他依旧满头大汗,不顾炎热,激情四溢地进行创作。他时而伏案奋笔疾书,时而走向旷野追索求证。他要做一名忠实的历史记录者和代言人。

      张炜对笔者说:“创作长篇小说,是意志力和体力的较量。上世纪90年代,写《你在高原》其中一卷时,出了一次车祸,由于是内伤,在医院里躺了半年多,当时真有放弃的想法,但是我控制不了写作的热情,只好坚持写下去。”

      为了参照和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不同境遇,他还两走日韩与港台、四去欧洲、远赴美洲,抚摸过残存的柏林墙,登过“9·11”事件前的美国“双子塔”,这些纵横比较和认识,使其尽可能地具备了全球视野。深入底层,详细考察和鉴别,这一切都为《你在高原》奠定了广阔的思维框架。

      在创作《你在高原》期间,张炜长期自修考古学、植物学、机械制造、地质学,他仿佛是一个吞食书本的大功率机器,他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数十本田野笔记。在20多年中,他搜集的民间资料就有几大箱子。这些年来,张炜就是这样扎扎实实的不停地写、不停地行走,背着背囊,一步一个脚印。说《你在高原》是一部大地之书,一点也不为过。

     

      寄情乌托邦

      见证人类漂泊际遇

     

      纵观张炜的所有文学创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对记忆中的自然大地直接的描述和思念。这里面有太多真情的歌颂,还有许多今天生活在钢筋水泥都市丛林中的人想象不到的快乐。其二是对物质欲望和喧闹世界的质疑。张炜和大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对山野有了充分的情趣寄托,对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表示厌倦,对争名逐利的浮华与虚荣极为鄙视。

      张炜除了小说创作,对文学与生态、艺术与自然有很多深入的思考。自然决定文章品格的高低,决定艺术家品格的高低。他从对待自然的态度来分类艺术品和艺术家。他说:“我们发现作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柔和宽厚的,对大自然满怀深情;而另一种正好是冷漠的,对大自然无动于衷。”张炜对笔者说,我们当代的文学创作,作品中的“大自然”越来越少,对于自然风物的描述部分,在整个篇章中的比重越来越少,甚至出现过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作家的人物、故事都不错,却没有能力把一片山脉写好。往往在几十万字的小说里,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条小溪,看不到一片田野。而在18世纪、19世纪的古典小说中,都有大段大段自然风光的描写,河流、山川、平原、树林都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这样的小说有生命的气息,有艺术的张力和无与伦比的美感。

      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你在高原》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作家韩少功在评价《你在高原》时说:“张炜是一个优秀的文学长跑选手,他用心跑了1000多万字,这是空前绝后的,他对土地、历史、文化、精神的坚守让读者感动,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张炜创作中的罪感、洞察力和承担精神,源于他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见之于他对现实的批判、对个体的自省。如何在虚构中持守真诚,在废墟与荒原上应用信念,在消费主义的潮流里展示多变的文体,这已成了一个写作的悖论,《你在高原》的豪情与壮丽下面,藏着的其实是难以掩饰的孤寂。他20年来不舍昼夜,体恤世情,辨析恶,想象存在的悲欣,寄情乌托邦,见证人类无处还乡的漂泊际遇,进而为国族的苦难身心、同时代人的曲折命运,也为自我囚禁而有的莫名痛楚,留下了体量庞大的史证和心迹。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