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多朋友说,你是在城市里长大的,是不懂乡村生活的,也不可能理解乡村中的云淡风轻、鸡犬相闻、粗衣素食、家长里短,更不能理解在乡村的孩子在城市中“寄居”的惆怅和行走在城市边缘的感觉。其实,我想说,我压根儿就是农民的儿子。
记得周边的很多同学抱怨,南昌真是很落后,天气又不好,真不是什么好地方,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总是希望能够逃离自己的家乡,那一块对他们来说“落后、闭塞、没有希望”的土地,确实,在现今的中国总是没有“乡愁”的,因为人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乡”在何处,困惑也就当然紧随其后了,或说他们从未有过明确的“乡”的意识,总是在批判中陷入精神的泥潭,越加困惑,而且还有人津津乐道于自己不是那里来的人,说我现在是北京、上海、广州……的户口了,我是北京、上海、广州……人。人们似乎都需要一种很强烈的近乎于歇斯底里的表达,说,我现在已经混的很好了,总是在模糊自己的身份意识。
现如今有很多朋友在外地工作,他们都在各自所在的城市,有的是在那里读书就在那里工作了,大多数在北京的同学都希望留下来,希望自己能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好将来可以似刘邦“稳坐大统”之后荣归沛县一样,颇有点想光耀门楣的意思;有的同学是在咱们这犄角旮旯里边儿的南昌读书或是跟南昌平级的中西部地区的学校毕业的,都想插上梦想的翅膀赶紧飞到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去,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去充沛自己的人生阅历。总之,都是青春散场之后,大家的共识。美其名曰,为了理想。
我生活在南昌,一片滩涂旁的小村庄,而且如果不出意外我会一直生活在南昌,生活在这个可以过滤喧嚣和浮躁的村庄。从出生到死都在一个地方,有人说那是活的憋屈的表现,是混的最差的人。我不知道是我自打穿开裆裤那会儿开始就比人家差,还是因为这一步差我就步步差了。有时候还真是很迷惑,颇有点生活在海市蜃楼里的感觉,不过有时也会被生活中的真实给震慑。就像我的生活在南昌,在自家门口,而有的人生活总是在别处,有种鹤立鸡群、标新立异的感觉。城市给我的是钢筋和水泥的森林,是霓虹灯和镁光灯的闪烁,是忙碌和快节奏的生活,是一出出没有情感的戏剧快餐,是一场场没有灵魂的滑稽表演。城市的主题总是如此模糊,同时又总是与乡村矛盾的存在着。
其实南昌需要表达,至少我生活的城市需要表达。
岩松说,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表达,我看,在中国,每一座城市都需要表达。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人需要表达,而且是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每一幢建筑都需要散发出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表达需要灵魂,灵魂可以在每一座城市的天空下自由生长。
前几天去江西电视台看看实习的状况会是个什么样情形,拿了准入证,没啥事儿,我就不想多呆了。可能是因为对那里过于熟悉还是怎样,觉得没有任何期盼,而且所在的栏目组《金牌调解》不是我最中意的节目,其实说穿了江西电视台的节目都没有啥中意不中意之说。我权且一直当是个锻炼的机会,毕竟自己的兴趣是关注媒体。如果从媒体说开,南昌就没有很好的表达自我,而且是深陷在表达的尴尬当中,从没有打造出属于这座城市的内核。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足足二十余载,不能说没有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趋势性”的,因为“中国属于这个世纪”,GDP的数字是在土地、钢筋、水泥中打造出来的,生活是在银行存款的数字变动中实现变革的,物质极大的丰富了,却成了人心的负累,精神也随之而来的呈现荒漠化了,“文化快餐”是时兴的名词,娱乐的年代是可以“过把瘾就死的”。因此南昌出现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在变化的当口,南昌却失语了。或许是发展的太快了,步子迈的大了,“扯着蛋了”。
其实,我们很容易淹没在时代的口号中,我们经常性的“集体无意识”,在时光交错中被巨大的洪流推动着不自主的朝前走着,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被宏阔的时代命题所裹挟着,在异次元空间做着无关时代的梦,而梦醒却是我们家园不再的梦魇。现实真实的刺痛着每一寸肌肤,以及由神经所传导出的欲哭无泪。记得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中所蕴含的巨大人文寄托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憧憬、所希冀的未来,我们很赏识这样带有号召性、鼓动性的主题,正因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宏远,所以中国的老百姓普遍的体会到这种生活的可贵,城市毕竟是人们追求的梦想,城市就是“高质量生活”的代名词。此时,我们就真正就可以体会“稀缺原来是一种资源”了。
我不知道南昌是否在努力当中,纯粹的政府公关是没有任何效益的,在每一个“地方”都不缺少口号。我现在都记得,我是迎着“七城会”的口号上的大学,如今我该要迎着“七城会”的口号毕业了。康德曾说一切“人是目的”,从道德、德性的高度来诠释和论证。但是我们谁又能否认城市不应该以“人是目的”为根本准则呢!人类的文明很大程度上依托城市的发展,而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城市的发展。南昌不可否认在发展,而且正以自己的“引擎”驱动着“舰体”的前进。但是我们是否忽视了某些局部的怪异现象。这艘舰艇是倾斜着航行的,而且已早早的偏离了自己的航向。我想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最为关键的不是速度而是方向,城市选择在此刻显得是如此的重要。
“一点点青春,一点点走开,一点点流浪起来;一朵朵鲜花,一朵朵盛开,一朵朵飘散开来”,我的青春坐落在南昌这座城市,而青春的精魂却是驻扎在那片滩涂的山村里。鲜花随着城市一起盛开,又随着城市一起飘散。玛雅文明早已遗落在历史的记忆中。南昌记忆从斑驳而清晰,与我而言仅仅是幸福与不幸二选一的问题还是生活在别处与此处的问题呢,我有点模糊。前几天,从瑶湖到市区的路上,道路又被肢解了很多块,车道现在是呈现出“每日一变”的趋势,红谷滩这边同样,市区更不用说,昨天坐在车上,我被堵在洪城路上足足半小时,这或许是好的,幸好赶上了去台里的点,否则我的青春真是一片狼藉。而我晚上在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即是耻辱也是教训,是这个城市的教训,在八一广场站,一位年迈的老人下车被司机快速关上的门给夹到了,整个脚夹的淤青,身体被拖拽一段路程,若不是乘客提醒,司机恐怕会将老人活活拖死。而事后司机竟然漠然相视……似乎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而老人也只有坐在地上哀叹,我被死死的挡在人群外围,交警也成了“看客一族”,不仅如此也不让人近身。
我的笔行文至此,我深感耻辱,为这座城市感到耻辱。我曾说,一个城市的光荣不在过去,而是当下和未来,此刻南昌尽是脏脏和耻辱,南昌在此刻的表达是哑然失语的。
我不止一次的写过关于“城市”这个话题的文章,自己的笔触总是有种莫名的凄凉,并在这种凄凉中带有一种渺小而无奈的沉痛。我想说,南昌为何需要表达呢?在今天她能表达出什么呢?如若有表达的内容,又将会怎样表达呢?此刻,我不禁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