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姚武飞:走马浏河源
    姚武飞:走马浏河源
    • 作者:姚武飞 更新时间:2011-08-08 03:09:4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08
     

          应朋友的邀请,我们去探寻这一条名声鼎盛的河流的源头。

                               

                                      一个瓜果飘香的世界

         

           大围山镇刘河源村距离浏阳市区35公里,算来应当是

    边沿僻野之地了。等我们赶到的时候,立即就理解了什么叫做河源了。我们的汽车必须淌水越过一条河沟才能停到对面的停车场去。四周都是高高的山岚,将我们这支不算很小的队伍压缩成一群小人国里的人物。接待我们的银辉生态山庄陈总往身后的山岗一指:今晚我们就住这里哦。我们看到的却只是满满当当的绿色,连一个朱红色的檐角也找不到。

           这是一个有口福的季节,陈总的介绍不乏风趣:明天就是浏阳市第二届大围山水果节开幕,你们正好赶上了。这里是大围山的腹地,春天来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花,秋天来欣赏层层叠叠鲜艳的红叶,冬天来能够看到茫茫的冬雾,这个季节却能够品尝到累累的果实。你们进山的道路两旁,看到显出人工栽种条纹痕迹的都是果林,各种各样的果实随着颜色的色调次第成熟,仿佛士兵列队等候着你们的检阅。青色的是柿子和蜜桔,尚未成熟,黄色的生食玉米,顶上的须子,已经干透,颗粒早就长得饱饱的了。远处山岗绿色枝条上星星点点淡黄、淡红的是杨梅,深红而又肥硕的是夏至桃,红得发紫的是从美国引进的布朗奈李。在大围山,光是梨子就有两个品种。你看那些娇小秀气、挂在枝头上泛着橘黄色光泽,散发出阵阵隐约的水果清香的是本地雪梨,清纯、甜爽,象是山里人家纯朴、本份的妙龄女子。另外还有一种大围山特有的高山富硒梨,是林科部门的研究成果。每一个果实都套着一只纸袋,像是大户人家紧锁在闺房之中的千金佳丽。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娇贵水果中富含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帮助人体排毒,增加免疫力,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的神奇功效。

          这番介绍已经足以勾起我们的馋虫了,勤奋一点的就去村子里的水果园,享受采摘的乐趣了。急不可耐的就直接在接待中心买下几个来,抢在第一时间品尝大围山水果那种新鲜的滋味。

                             

                          一个至今流淌着红色故事的村庄

         

            浏河源村是不是一直就是这个名字不得而知,但这个名字已经足矣说明这个村落的偏远了。从浏阳市内一直往东,经过东门古镇和白沙古镇,还有沿着溪水上溯15公里,进入大围山的腹地,才到达这个位于浏阳河源头的村庄。从这里往东,翻过山去,就是江西省的铜鼓。当年那位伟人领导的秋收起义就在这一带鏖战过。

          于是,我们便跟着他去探访这些记忆。在白沙古镇,我们的汽车往东北方向拐入另一条山沟。公路两旁的山岚上树木越来越茂密,直径合抱的松树三三两两,随处可见,仿佛当年遗留下来的赤卫队哨兵。山脚下的房子颇具客家特色,照例是三间正房再加上东西厢房,土坯砌筑的墙体,分上下两层,房间和厢房的门窗之上装有木质的晒楼。整个建筑四平八稳,颇有一种望族遗风。

          白沙古镇,你们知道的。伟人在铜鼓振臂一呼,集合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团,首战就在这里打响。我们去看的时候,古镇至今保存着一段不足两米宽的河街。街心上的麻石板尚在,街边前店后作坊的店铺也还保留着几家,有一家居然还在卖着一种地方特产白沙豆腐和白沙霉豆腐。古街的东端就是当年三团的驻地刘家祠堂。祠堂的隔壁新建着一所小学,整个祠堂还算保存完整,只是不知道为何要将正面的三张大门封掉两张,只剩下以前只有煊赫贵宾登门才能打开的中门出进。河街的西侧还保存着一座麻石古桥,船型桥墩古朴苍劲,至今岿然不动。桥面和栏杆是被洪水冲走后用水泥重新做上去的,看来实用的需要超过了对文物保护的需要了。石桥的下游,建有一座水坝,坝顶做成跳岩的形状,既能够通行,也便于居民洗刷。囤积的河水正好在古镇所在这一段河道形成一个平整的水面,使得沿河吊脚楼底下延伸出来的码头仍然能够用来清洗蔬菜和拖把,算是多少保留了几分古镇的味道。河的对岸,也有一处历史的建筑,叫做孝仙寺,祭祀的是浏阳医生杨耀庭。这是一位萍浏醴地区特有的地域神灵,在这一地域内到处都有祭祀他的庙宇,因为投河的时候身着麻衣,又被称为麻衣老爷,是至纯至孝的典范。因为生前的功德转化成为受人尊敬的神灵,仔细算来这也应当是距离现在时间最近的被封为神灵祭拜的浏阳人了。这样一条街道,当年也许就是一个冲锋,也就彻底赤化了。然后伟人站在石桥上一张口:旗开得胜,马到功成。这个古镇便被载入了辉煌的史册。

          沿着浏阳河再往下游去,就是规模更大一点的东门古镇。两座古镇应当都是从这里翻越大围山的湘赣通道上的驿站。越是接近下游的省城,居民多一点,镇子规模大一点,驿站上的守卫兵丁也就应当多一点。伟人的这一次冲锋没有在白沙古镇那样顺利,退回白沙之后,就有了浏河源的上坪会议。

           或许不仅仅是巧合,接待我们的银辉山庄的陈总正是当年接待伟人的陈锡虞的嫡孙。当年,新败的伟人没有像刘豫州那样一路狂奔,而是带着三团连以上干部找到比白沙更加偏僻的上坪。陈锡虞是伟人在省立第一师范就读时候的同班同学,正好也是共产党员。他的这栋凹字形四平八稳的客家风格两层土楼就成了可靠的会场。会场的墙壁上除了斑驳的红色标语,还有一面复制的第三团的红旗。应当也就是在这里,伟人正式下定了放弃攻打长沙的决心,转而通知其他两支部队到文家市会师。说是从这里开始构筑起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思想,应当也是可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浏河源村应当称得上是红色第一村了。

                             

                               一个堪称红色第一漂的漂流

       

            红色第一村里的漂流自然就是红色第一漂了。我们去体验的时候,就一直带着这个看法。浏河源的漂流实际上位于浏阳河的源头大溪河上,发源于大围山森林公园七星湖的另一条源头叫做小溪河,从流程长度上来看,这里才是浏阳河的正源。漂流从千秋水库开始,全程八公里,资料上说是落差达到120米,往返迂回16道湾,要经过28个急滩、8个深潭。实际漂流中自然没法子去细数这些标志,但是清楚地感觉到这段漂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是一个几乎完整保存着自然状态的原生态漂流。整个漂流的河道浑然天成,即便必须提高水位的几个拦河坝,也尽量选用河道上原有的卵石来建筑,绝少实用窑砖和水泥,这就避免那种长长的人工滑道带来的那种儿童乐园的感觉。其实,四公里的漂流河道基本上分成了两种风格。前两公里较为平缓,河道在柳树和槐花中穿行,河堤上沧桑的古树,执着的诉说着树林深处探头探脑的老人、孩子的淳朴和善良。后两公里直接在巨大的砾石中间滑行,坡度大,弯度也大,游客尖叫声此起彼伏、延绵不断,仍然基本上是天然的河道。二是在漂流沿途先后要经过万亩竹海、黄花梯田和水果园,河道两边的田畴逐渐宽敞,带给人一种逐步走出山沟沟,走进一片逐渐开朗的新天地的感觉。同行的朋友一听,兴趣高涨起来:这不正好和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发打响农村武装革命第一枪,最终打下一个崭新新中国的进程相吻合嘛。建议陈总做一番改进:将漂流的起始站装扮成红军的营地,为外来的客人提供红军服作为漂流专用服装,再在这些突兀的石头上刻上当年红军出征的标语口号,在跨越河道的路口组织几个百姓给漂流队员们送上一杯凉茶、塞进一个鸡蛋。在最为险要的地段,正对着河道的岩石上可以设置几挺机枪,运用声光电营造出地主武装设卡堵截的情景,最后冲破封锁线,胜利来到终点码头会师。果真如此,这浏河源的漂流不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红色第一漂了么。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