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峄山随想
    峄山随想
    • 作者:山岳同归 更新时间:2011-08-05 02:39:0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70

    传说峄山是女娲补天丢下的炼石。

    女娲伫立在天地间,手捧炼石,迎着浩荡天风,四顾刚刚补缀过的空阔天宇,想把最后的炼石填补在某个漏口……但天是无涯无际的蓝,奔泄万里的平。女娲叹了一声,拢了下长过腰际的披发,有些不舍的将炼石丢在脚下,邾鲁大地轰轰隆隆叠盖起了一座巨石堆砌的山峰。

    峄山一出来就和洪荒远古的神话纠扯在一起,冥冥预示了峄山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

    首先来的是史前东夷先人,他们循着东西流向的沂河从沂蒙山区逶迤而来。一路上,这队原始先民手持木叉、石斧,身披兽皮缝制的衣装携幼抚老,走走停停,停停看看,最后停在了峄山北坡的野店。在那里他们筑舍而居,泽湖而渔,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星火点亮在遥寂、落寞的峄山周边。

    漫长的一千五百年间,野店东夷先人渐渐完成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化并在这一时期为后人留下了种类丰富的石器、陶器及各色装饰品。但很显然,当时没有产生文字,否则峄山层叠的巨石上一定会留有早期先人生活的记录。

    又是几千年。在炎、黄、蚩龙你来我往征讨伐略,唐、尧、禹、舜举才让贤治邦理家的杀戮声、喝采声中,终于轮到了伯禽东征。伯禽挥兵东进击败了奄国,薄姑国商殷遗族,将邾国分封给了瑞顼元孙陆终之子曹侠。曹侠便在峄山之阳筑城掘沟,广盖宫舍,过起了小国寡君的优哉生活。翻查史书,邾国大约持续千年,期间同鲁国多有战争,最后同鲁国一样为楚所灭。但史书所载邾国不甚祥尽,以至于峄山也看不大惯,不经意间便在巨石间垒出个大大的惊叹号----“这么灿烂的历史怎么没有记载?”。

    终于孔子来到了峄山。他是来邾国讲学,但官方提供的讲坛显然过于狭促、过于压抑或是过于偏僻。孔子干脆背过身去,领着学生顺着曲延的山道在峄山半腰找了处开阔穴洞做了讲坛。穴洞面朝东方,浩浩东风佛面吹来,吹得孔子冉须飘飘,灰袍蓬蓬。孔子迎着朝霞,看看列座学子,喉咙轻轻抖动,“六艺”经伦便若清泉遍经学生体脉冲涌至脑髓。

    孟子随之而来,恭立在孔子讲学处久久不想离去。他似乎听到孔子夹杂在山风中苍苍的声音,正在讲述人生根本……他默默登上山顶,俯瞰山脚茵茵绿地,想着孔子乘坐马车列国周游的情形,便于心中畅写了对孔子登山的感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是峄山,小小山峰收敛成巨石奇貌、万物百态,而后突发一声,响成孔子、孟子的鸿儒巨篇,镌写在了层层历史章节中,成为中华文化史最为响亮的音符。

    又是一天,和风煦煦春暖花开,一乘旌旗猎猎、禁卫开道的八驱马车燃着滚滚烟尘向峄山驰来。山脚下,秦朝始皇娥冠黑袍、手抚佩剑威然走下马车,然后由众臣簇拥着沿着盘曲山道朝山顶缓缓而去。

    这是秦始皇东巡登临的第一座山。沿着崎岖山路,左龟石、卧虎石、思亲石、试剑石、探海石嶙峋兀立,白云洞、居龙洞、隐仙洞、石鼓洞、妙光洞神秘幽玄,更有洞泉的清澈和松柏的翠绿悄然点饰了整个山路,使秦始皇盎然指点间不觉登上了峰顶。

    俯瞰四方,始皇分明看到了北起大漠南至岭南、西起戈壁东至大海的大秦疆国,在他心中顿时深腾起一统天下的豪迈情愫。他转过身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便叫来李斯,命他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的伟业,并将刻石碑立于峄山书门以供后世纪念他的千秋功业。

    可惜,峄山刻石并未长存,现代人已无法直面欣赏李斯撰誉的篆书刻石,否则在跨越千年的时空中,一代名相定会用气势磅礴的篆书面对面告诉我们个真正的大秦帝国。但还是让我们略约拜读后世摹拓的内容吧,不然秦朝国相的文彩韬略真的要从我们眼前悄然流过。

    “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他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共二百二十二个字,运笔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粗细均匀,内容精练概括。名相李斯随意便把自己的文彩、书法铸入了中国文化的洪流。

    立碑后,始皇的车队继续驰向东方,身后峄山渐渐迷濛、渐渐远去……

    而后二千余年间,更多帝王、更多文人开始驰往峄山。刘邦、曹操、乾隆、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一个个气吞山河、石破天惊的名字爆响在通往峄山的荒土野径,炸起了延迭千年的滚滚黄尘。他们或评点风景,或立于各种奇石前惊叹自然的神伟,再或静立于谒碑前领略前人的雄文异思,直到胸中燃起了浓浓诗情。于是峄山便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宝、摩崖石刻及碑碣刻石。

    峄山的名声逐渐远传。来了道家,来了佛家,一时间峄山庙宇森列。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及错落山间的数百楹宫殿庙庵,烟火飘飘、诵经悠悠,往来祈福袪祸、虔心还愿的香客挤满了盘山的小道……

    这座高约600米,方圆十余公里的岱南小山一下成了中国古时的九大名山。山上各式玲珑剔透、天然雕琢的花岗奇石都被赋予了生命气息。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八卦石......如同乐器的弦键,每一巨石都化为独有音阶,待游人踏过,便组合起来奏出了“高山流水”的沁人旋律……

    旋律中流出了孔子,流出了孟子,流出了整个中华文化的血脉源头。

    站在巨石堆垒起的峰顶举目四顾,早已看不见秦始皇东巡的车队,也不再看见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远去的背影,甚至香客们燃起的烟火也溶入了历史的薄雾……

    然而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福高速、104国道、日东高速、京杭运河却猛然撞入峄山脚下,他们挥着穿贯华夏南北、东西的巨手,将沉淀了丰厚文化和独具魅惑的峄山风物隆隆重重推向了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