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一片谩骂声中,走进影院。虽然上海这几天寒潮来袭,冷得刺骨,但票房很热。人都喜好猎奇,于是骂声越响,好奇心越盛,而又兼顶着张艺谋头顶的光环,好奇加怀疑,票房想不热恐怕也难。
但是,我还是没有料到,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一部大导演号称要放下身段、“不被举着”的作品,一部旨在让观众“乐翻天”的电影,也确实拉开了架势,做足了戏码的“喜剧”,我居然从头至尾都没有笑过。步出影院的那刻,我在想是不是我的笑神经出了问题?现在我想明白了,答案是:张导,我被您“忽悠”了一把。
二人转作为一种大众文艺样式,其本身生活化、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奇妙无穷的包袱设计,演员夸张谐谑的表演,确实充满了喜剧的元素,也确实能让中国老百姓“乐翻了天”,不然赵本山凭什么成为春晚的常青树?小沈阳又凭什么一炮红遍大江南北呢?它是俗,可是俗得和老百姓的生活很近,因此,当一位站在中国电影艺术金字塔尖的导演,要用二人转作为他作品重要的表现手段时,无论别人怎样怀疑、怎样批评,我心中始终充满着敬意。因为中国电影确实也需要一些“娱乐”精神,而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也一般沉重,放下身段,走近百姓,哪怕只是拍一部让老百姓能开怀大笑、暂时忘记烦恼的作品,真的不需要有多么高深,只是有这样一份心、这样一种敢于颠覆自己的精神,就值得我敬佩了。但是,当我整出戏看下来,我怎么觉得这一回二人转这样一种文艺样式,被你彻底地“架空”了,彷佛是徒有一副空皮囊,而内在的精、气、神全然都不是那回事了,当然,除了那碗“油泼面”还算保持了点原汁原味。
也许,你并不是有意要架空的,虽然一心想要“无为”,但有一些东西早就深入骨髓,它们已经是你的一种习惯、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思想烙印,不想被大家举着,但你的思想、眼界以及对电影艺术技巧的运用仍然让太多人望尘莫及,因此,你仍然下不来,只是这回你更多的是被你自己举着。
也许早在你向科恩兄弟购买《血迷宫》的改编权时,我就不应该上你的当的,这样的一个故事,也许改变成什么都可以,但一个纯粹的喜剧,我是根本就不应该轻信的。因为内涵的东西实在太过压抑、太过沉重、甚至太过阴暗。其实,你一开始就一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潜意识已经指向了那个方向,喜剧只是你的幌子,二人转只是你的道具。世俗化的“闹喜剧”(不好意思,借用某些宣传传媒的原词)和惊悚、悬疑剧,从一开始你就是在“混搭”,一如你用色的表现,那桃红和柳绿,那青葱般的水绿上的鹅黄和绛紫。你也在解构,用虚无的符号化来解构人物;用世俗,包括可笑的包袱、滑稽夸张的形体甚至夹着了最时髦、最流行、最雷人的网络语言解构对压抑的人性最深刻和犀利的反思。还有那完全跳出现实认知逻辑却极具象征意象的大自然色彩,极尽艳丽,却也极尽诡异,至此你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和深邃也终于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而二人转表演方式一样也有其特有的程式,相对于作品内涵的思想而言,其不仅营造出截然相反的、貌似庸俗可笑的氛围,同时还有极强烈的间离感,也许我就是对这种间离特别敏感的人,我始终无法让自己真正地沉浸入戏,因此,舞台上纯粹的一出二人转可以让我捧腹,而《三枪》中的二人转却始终无法让我笑出来。而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已经指向了这样一个必达的结果――“荒诞”。也许是你有意,反正《三枪》就没有这样去策划宣传过。不过中国影视产业前期宣传之“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也实在是多了去了,真的没有必要太较真,要怪还得怪自己没有前瞻性、没有洞察力、没有判断力、上过N次当,却总也不记得教训。但不管用什么瓶来装,也不管你把它叫成什么,酒还是酒,醋就是醋,你可以把它叫作是“闹喜剧”,你也可以将它贴满世俗搞笑的标签,但是你却改变不了其荒诞剧的实质,而且还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元素最齐全的、最彻头彻尾的一出荒诞剧。
他们骂《三枪》,骂它“通篇充斥着涌动的欲望”,充斥着畸情、谋杀、丑陋、背叛、愚蠢、阴暗、恶俗、污秽,是对世俗人物的亵渎。我想,不仅是这些谩骂的人、也包括我们,也许从来就没有真正读懂过张艺谋。一个不喜欢重复自己的人,也尝试过很多不同的样式、风格、表现过不同的主题,但是有些深入骨髓的东西真的早就是某种习惯,总会在潜意识里自然显现,终于也成为一个人标签式的印痕。而对中国文化和国民精神层面的表现和反思,却彷佛也一直是张导的一种习惯。《三枪》这一次依然在表达一种人性压抑,压抑下的扭曲和畸形,痛苦的挣扎中渴望突破和释放的欲望,甚至是以一种鱼死网破的绝决态度实现突破和释放。无上的男权外加变态和凶残的压制下的性压抑,等级、伦常森严之下对人自由个性之束缚压迫而造就的奴性,当生存最基本条件和作为人最基本的自然需求也被打压、甚至强暴地掠夺之后,反抗和爆发,也以一种变异的状态走向了反面。镜头展现的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不理性的、疯狂的,道德早就失落了它的底线,出轨、背叛、见利忘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号称宇宙间最高等的生物竟然沦落为欲望的奴隶。当这样的一种www.200n.cn荒诞扭曲的镜像,又和现实生活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的、时髦语汇串烧成一体时,其背后真正想要映射的东西实在是太堪品味了。张导,由于你的隐晦,我都不知道我是否应该一一点明,但是它真的让我记起了太多现实的沉重,“小三”、欠薪、官商勾结、官“黑”一体、诚信失落……体味着这样的沉重,又如何勉强我自己再分裂一次,来呼应你的喜闹风格,我没有这样的淡然的定力。我知道当现实的一切不得不以一种扭曲和变异的荒诞来展现时,其背后蕴涵的一定是刻骨的痛,无法排解的苍凉和深入骨髓的无奈,这样的作品,也实在是太诛心!
你说希望增加点时尚和轻松,让八、九十年代的小朋友们也会喜欢,但是,恐怕你要失望,因为他们太年轻,而你、连同你的电影语境都太沧桑,人生的历练大抵如此,顿悟也只在经历了之后;有人“劝”说,《三枪》最好在三线小城镇放映,就权当是一片好意吧,不过估计那儿的观众是能真正享受“喜闹”剧的,小沈阳的“娘”,倪大掌柜的“泼”,赵本山的“雷死人不偿命”,估计还真能“乐乐腾腾”地贺出一片喜气来; 而至于那些个自吹自擂为文化之都、时尚之都,反正是精英、白领、文化人扎堆的地方,去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人不知而不愠”的气度,反正好奇和怀疑早就确保赚了个盆满钵盈了,而真正能够心照的观众也许就是个额外的彩头了,快乐地享受这份“有朋友自远方来,不宜乐乎”的惊喜和宽慰吧。
我,作为一个被你“忽悠”的受害人,却不得不对你“忽悠”本事之高超、手段之“狡诈”,佩服得五体投地。反正被你忽悠的人,早不止我这一个,若那些个业界的大佬们、那些位高权重、执掌作品生死令牌的大人物们没有被你忽悠进去,那《三枪》还能不能问世?其实,你这样的“狡诈”也不是从今天才有的,既执着于自己的思想,又非常清醒地知晓它可能引发的冲突,或权衡、或打擦边球、或索性“忽悠”,反正即使面临的是天罗地网,你也总能为你作品破茧而出找到一丝缝隙,这样的睿智,我想不佩服都不行。
说句实话,这样的压抑、这样的沉重、这样的近乎于绝望,并不是我所喜欢的。但是,个人的喜好是一回事,作品的品质是另一回事。而当那道《三枪》中最浓烈的狂欢大餐“端”上台来时,我终于看到了我一贯认知的那个张艺谋。随着西北风信天游和RAP的又一次“混搭”,听着《我只是一个传说》将你内敛着深情彻底地释放,这一回你是向着你一贯关心的、那些最广泛、最底层的人民发出了疾声呐喊,彷佛是要撕破那份沉重和阴暗,体味着内里隐含着的一种坚强、不屈、执着,一种对人生的豁达乐观,我彷佛再一次感受到了一骑千里绝尘而去,天苍苍、野茫茫,拔剑四顾,英雄寂寞的况味!
我但愿,但愿你也只是个传说,而不是中国电影业的一个传奇,我但愿你也不再寂寞,只是,我怕那可能还要等待很长久、很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