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主编评诗 >>  新诗 >> 《蜗居》:这样的幸福
    《蜗居》:这样的幸福
    • 作者:丽川 更新时间:2011-07-11 02:55:2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473

          《蜗居》有三个“点”,是要重点做观看感想的。

          一是房子对于人的生活是不是可以凌驾于爱情之上——没有房子,一切便“狗屁不是”,毫无意义。
          现代都市摩天大楼遍地开花,海萍看得脖子疼眼发花,即使疲于奔命到崩溃也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套房。房奴海萍,为了一套房子,在相当时间段内,以丢失生活本源的快乐和意义做代价。这样的房子成本,算不算高得可怕?
          真的是要有房子才有幸福?要有房子才有生活?我不以为然。什么时候,当物质要求与自己的经济实力不匹配时,困扰自生。所谓庸人自扰,说的就是物质水平低于精神期望的状态。我的房子观很简单:人生在世,不要被一套房子所奴役。如果你喜欢哪里,完全可以在那里租房子住下来。因为租房与你经济实力的对等不会带给你更多的心理压力,而会让你有心境去发现和享受这个地方带给你的预期和惊喜。心情好了,心境到了,什么也就有了。
          房子,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座笼子,是以物质形式禁锢着人精神的牢笼。画地为牢,即使你的房子面积足够大,也是牢笼。因为有了固定的房子,那么,你生命中相当长的时间段甚至是一生都会与这所房子困在一起。当你发现你对你所久居的环境完全审美疲劳、完全没有感觉时,你却只是因为一套房子而不能离弃。
          精神被物质绑架。神经高度的疼痛,钱币解决不了。
          “我想要这一种幸福,有你的肩膀和依赖,有一份爱去灌溉……”在忙忙碌碌、人云亦云的生活里,太多都市人已忘记了幸福的要件构成其实很简单:有一个爱你和你爱的人,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份浸入血脉的亲情,足矣。
          幸福是一种情感,绝不是因为有了砖头水泥,幸福才会被植入生长。幸福是一种概念,你给它定义合适它便按你的意念存在。幸福是一种感受,感觉到位,它便在你手心、在你心窝。
          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这样的幸福,是你想要的么?

          二是爱情存在的方式和内涵。穿梭于物质与精神间的爱情是不是爱情,而现代人有多少承受能力可以同时穿梭于几份不同质的爱情中?爱情危机。信仰坍塌。爱情实际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在某个时空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承诺,一份情与另一份情的交融。那么,当海藻既为爱情也为物质如浮萍般穿梭在不同的“主子”间以获求爱情与物质的双丰收时,可不可以把她的生活状态理解为因为生存、因为生活的便通之举、无奈之伤,而回避对爱情本质的扣问?
           有一段对话,在这个物质崇拜的世界不可以不提而且完全可以作为某种思想推介。
           剧中,为了六万块钱,海藻哭得一塌糊涂,把宋思远吓着了。“很严重么?”宋思远问。海藻止不住地泪更多了,拼命点头。“是钱能解决的么?”宋思远小心地再问。海藻再点头。宋思远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沙发上,沉住了气:“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什么大事。”
          个人非常认同宋思远的说法。确实,在物质贫乏到无力完成所承办的事情时,钱,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甚至重要到让人觉得其它所有都可以没有唯要有钱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自己吓自己的状态,但在一定物质基础的前提下,能用钱解决的事就真的不是什么大事了。
          钱可以解决的是货币范畴内物质平衡的问题,而爱情,不能由物质平衡衍生。充其量,物质丰裕,只能为爱情提供某种物质高度的精神平台。爱情没有贫富之分。爱情与幸福可以相通,它们都是一种感觉,感觉到,即拥有。
           “是谁划走了我们的船,能让你的向往死心?”

          再有一个看点,是非常恐怖的。


          “这个片子最大的痛苦是,剧中那么多人物,很难用‘好坏’去界定。”儿子给我他的观后感。“其实,现实中,人确实很难简单地用‘好坏’去界定。坏人有闪光点,好人也有阴暗面。”因为那时没有看片子,我随口延伸了儿子的观后感。但自己看到中段,恐怖即来。
          海藻、宋思远,貌似都是在为生存、为生活“上手段”,貌似都是“平常人”。是的,人生在世,为生存为生活,各有手段各有心境,本无可厚非,但当“手段”触及爱情、公务底线时,就不能算是常态或正常了。游离于不同感觉的男人间,期望得到精神物质双赢的海藻是恐怖的;如鱼得水把玩权术的宋思远是恐怖的;而儿子对于海藻、对于宋思远是非概念的偏离和模糊,更是恐怖的。
          海藻的恐怖对我这个为人之母是深刻的。她的爱情观极可能影响到正值爱情观成形成熟期的我的儿子。“哪能?”儿子坦然一笑,我却仍然心悸不已。影视作品对孩子们是非判断、情感趋势导向的影响,不可低估。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已是国人官场之真理,或,因为认知度高、存在性广而如同法律边缘的事实真理?那么,逻辑推理应该是,我们的官员,如果不“湿鞋”,倒是不正常的。好吧,既然大家都默认为“正常”,但至少在心里要明白,这样是不对的——拿着国家的奉禄,享受着职位带来的荣耀,享受着职位潜规则带来的利益,这些都是不对的。即使个人无力改变这种“正常”,骨子里也要明白,这是不对的。更要命的是,一直认定,儿子对世事的是非是拎得清的,这次却走眼未看出官员潜规则的“不对”,居然还认为,这也是官员正常生存生活的一部分。
    把非正常解读为正常时,一定是机制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与偏离。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