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寓德于玉
儿时我曾问过我父亲,我的名字——“润璇”是什么意思,为我起这个名字的用意何在。父亲当时只是告诉我,“润”有温润之意,“璇”即是“美玉”的意思,我听了也没怎么去深究。直到最近翻了有关玉的书籍,才对玉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渐渐对玉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素来享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好的代名词,以“似石而非石,非石而似石”的简单随意,征服了众人的心,向世人展示的是一种东方神韵。不管是佩戴在身上还是佩戴在手上的玉,都显现出至高的优雅雍容、神秘及浪漫的色彩。玉,蕴涵着生命与感情,在中国数千年以来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涵义,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sāi(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之五德,既指玉,又指人,不仅包括了玉的质、色、声、雕等方面的内涵,而且将“仁”、“义”、“智”、“勇”、“洁”这五种高尚美好的德行蕴含在玉的特性中,将玉人格化,也赋予了它“美”和“德”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七千年来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将君子之德与玉之特性相比较,提出将“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德的人才能成为君子,即应有清正廉洁的气魄,应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不屈的高度气节,故“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而对于女子,亦要比德于玉,要冰清玉洁,守身如玉。我想,这就是父亲为我起名为“润璇”的真正用意吧!
(二)寓意于玉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七千年玉文化史的文明古国,千年来,人们对玉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崇玉、礼玉、赏玉、藏玉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玉被视为信仰、权力、地位、财富和和平的象征。
在新石器时代,玉曾是生产的工具,先民们用“石打石”的方法制造工具,如刮削器、玉刀、石核、玉斧等;后来又把美丽的石头,经过打磨穿孔,或系上小绳,套在颈项上以护身辟鬼魔,这是最原始的信仰与寄托。从这以后经过几千年,玉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出现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玉文化。
在民众的心目中,玉器不但是美的饰物,同时还是一种礼仪的体现,它标明着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玉的显贵首先是因为它是权威显赫的帝王象征,代表着权势,大多被王侯将相所拥有。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一块上等的蓝田玉(“和氏璧”)制成一枚传国玺,上刻“受命于天,皇帝寿昌”,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周礼》曾详细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六种不同的官吏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王执镇圭,公执桓圭,候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不够某一级别身份的人不准持佩。由此可见,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器物。
玉又是财富、和平的象征。盘庚把贝和玉连称,如今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古代玉璧都是价值连城的,因而,一些统治阶级为了占有,不惜发动战争,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足以说明玉的财富象征意义。但玉也是和平的象征,在远古黄帝之时,为防止“玉石俱焚”,采用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外交政策;为维护领土主权,祖国统一,还流传“金瓯无缺”等成语,这也说明玉的和平象征意义。
玉是人类美和道德的象征,在人们的心目中代表着美丽、高贵、圣洁、坚贞。这在中国诗词歌赋中均有体现:如庾信的《杨柳歌》:“凤凰新管萧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以玉描写美女形象;屈原的《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这是将玉比喻为美德;黄庭坚的《黄颖州挽词三首》:“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这是以玉言志。玉色晶莹碧绿,故常用玉比喻志气和贞操,如,“守身如玉”、“冰清玉洁”,于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既是做人的道德操守,也是华夏民族高风亮节的昭彰。
(三)结缘于玉
中国人爱玉,与玉的缘分血溶于水。
清代慈禧太后一生钟爱翡翠玉雕,她对玉器的热爱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在我国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她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不胜数,足以装满3000檀香木箱。在她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如翡翠盖碗、翡翠玉筷,她手腕上戴的是玉手镯,头发上插的是翡翠,耳朵上挂的是翡翠耳钉,手指上戴的上等的碧玉指环和三寸长的玉制指甲套,手里经常把玩的是一颗翡翠白菜。在进贡者所进贡的东西中,她宁愿要一枚小小的玉饰物,也不接受镶着大钻石的头饰。甚至,在义和团起义,慈禧太后避难时所带的珍宝主要是精美的玉器。她死后的殉葬品中还有大量的玉制珍品,足见慈禧太后炽爱翡翠的程度。
玉也演绎了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弄玉吹箫”的故事世人皆知,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颂。弄玉公主是秦穆公的千金,她出世那天秦穆公正好得到别人进贡的罕有的美玉。在她周岁“抓周”之时,小公主慧眼识宝,一把抓住美玉玩弄不舍,于是秦穆公就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焕发,聪颖绝伦,喜欢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曲调,秦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萧,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秦穆公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有高台,名曰“凤台”。
一晚,弄玉公主在梦中邂逅一位吹着箫,骑着一只彩凤翩翩飞来的美男子,名萧史。穆公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名萧史。使者将其引至宫中,秦穆公赐箫史与弄玉成婚。一夜两人在凤台吹箫,忽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自凤台双双腾空而去。“乘龙快婿”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亦可以说是“玉记”也,“玉”是《红楼梦》的精髓、灵魂,它围绕着一颗“石头”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贾宝玉衔玉而生,“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有“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的诗句;“玉带林中挂”是林黛玉,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的诗句;“金簪雪里埋”是薛宝钗,有“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的诗句;探春有“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的诗句,史湘云有“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的诗句……
(四)“人养玉,玉养人”
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故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平民百姓,对玉总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甚为珍视,他们认为玉是天地自然的精灵,是阴阳二气的精粹,对人体健康有着神奇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玉屑是以玉石为屑,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足见,玉自古入药,它对疗疾和保健强身具有极好的作用。千百年来,皇室贵族除了喜欢佩戴宝玉之外,还喜欢服食玉屑珠粉,甚至死后还要以玉陪葬,藉以保护遗体。
玉器在古代还用于风水或祭礼,有护身、护宅、驱凶辟邪之意,比如玉制金蟾、玉白菜可旺财,玉佛、玉观音可保平安等等,因此人们视其为“通灵之物”。相传玉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光泽,这种特殊的光泽在白天不易见到,到了夜晚则可照亮方园数尺之地,而这种光泽正是“妖魔鬼怪”的“天敌”,人们喜欢佩戴玉器以求平安。《红楼梦》中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其正面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刻有“一除邪祟,二疗实疾,三知祸福”。这块“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跟贾宝玉几乎可以理解为“人玉一体”。可见,“玉”、“玉文化”深深植根于世人的心里。
记得小时候,祖母摔倒了,她左手上的玉镯子不幸摔坏了,但还好人没受伤,祖母说,这是玉镯子的庇护,只是,摔了怪可惜的。她说,玉石细腻、晶莹剔透,触之清凉细润,既令人赏心悦目,又可平静心绪,化解烦躁,也可清神醒脑、冷静思考,因为玉也是有价值的东西,佩戴在身上,当人不顺心、发火时会怕把玉碰坏,这时它就能起到止怒的作用。
玉还是上好的保健美容品呢,西方人称之为“东方魔石”。《御香飘渺录》中记载道:慈禧太后驻颜有术,她有一套奇特的美容“秘密武器”,就是“以玉磨面”。特种玉石究竟是怎样使红颜永驻的呢?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特种玉石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场,在摩擦、搓滚的过程中,可以聚热蓄能,形成一个电磁场,使人体产生谐振,促使内部各器官更协调、更精确地运转,从而达到稳定情绪、平衡生理机能的作用。另外,民间还有孕妇分娩时用双手握玉以镇痛助产的习俗……
(五)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的美,是永恒的,其轻灵华贵的流韵,充分展露出其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在灿烂的八千年中华文化中,唯独玉文化一直连绵不断、贯彻始终,正由于它久远、深邃、厚重,才显出它的无限神秘和深刻内涵。它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科技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而将玉文化中所蕴含的纯净、智慧、包容、进取、不屈不挠的品德精髓永远传承下去,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玉都”、“亚洲玉都”——揭阳的新青年的我们责无旁贷。
也是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润璇”二字的涵义,其中饱含了父亲对我的期望与寄托,我也希望我能如父亲所愿,有玉一般的温润柔和、自然灵秀,有玉一般的纯净坚洁、不屈不挠,像玉一样地生活,在喧嚣的闹市中,以君子之美德自勉,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真正成为一块温润的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