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张鹰:大灾难中的精神史诗
    张鹰:大灾难中的精神史诗
    • 作者:张鹰 更新时间:2011-06-11 03:24:4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13

     

      歌兑的长篇小说《坼裂》是一部以三年前发生的中国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表现当代中国人深刻内在矛盾的长篇小说,是当代中国人在大灾难中所凸显的一部心灵的史诗。

      以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敏锐与犀利,将艺术的解剖刀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对大地震中的世间百态的解剖中洞悉了当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深刻矛盾,是《坼裂》一书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坼裂”就是对这一矛盾的高度概括和深度提炼。在作品中,作者将大地的“坼裂”与当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坼裂”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种种怪诞与荒谬。在这部作品中,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就像一个横断面,在揭开日常生活面纱的同时,也将业已存在的矛盾凸现到作者的面前。作为医生的作者,就像医生解剖病灶一般,解剖生活。一方面,作者以鲜活生动的艺术场景,表现了灾区这一特定的艺术情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从这一特定情境出发,表现其中所隐含着的生活真实。正在举行婚礼的“新娘”与“新郎”死后,两家人围绕着他们的葬礼而展开的各种纷争;“鬼眼睛”小伙在被情人以命相救之后却不得不面临着现实的种种丑陋:妻子早知道他和“寡妇”的关系,为了多得一份赈灾救助而让其和自己补办一份假离婚再和死去的“寡妇”去补结婚手续……这种种已经为我们所习以为常了的世态人心,大山一般沉重地压在前来灾区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的林絮、卿爽的心头。

      《坼裂》一书,塑造了具有当代中国人精神特质的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这集中体现在卿爽与林絮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卿爽和林絮,更像是我们生活中一对“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身上,体现出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特质。他们有理想,但却不知道该如何为理想奋斗;他们渴望爱情,却又像当代许多年轻人一样,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爱的能力,而把“似爱非爱”的情感投入到飘渺的网络中,在虚拟中过着网上的“现实生活”,如收养“透明宝宝”,建立“网上家庭”等。但林絮与卿爽的性格,却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林絮才华横溢,却又玩世不恭,“冷”与“傲”成为他性格的主色调。正是这种“冷”与“傲”赋予了他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站在生活的更高处评判生活的能力。在灾区,他始终以冷傲的姿态审视着他置身其中的现实生活;但他的心中,却分明存在着如火一般的生命热情,那就是对医学事业,对医生的职业,甚至对于他心中爱着的爱情的挚恋。冷傲与孤独终究包不住如火的爱情,而“冷”与“热”的对立与统一,赋予了林絮这一艺术形象以斑斓的性格色调,也使得这一人物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艺术上,《坼裂》一书充分发挥小说艺术伸缩自如的专长,将对人类生存本质的哲学探讨与艺术表现的灵动性有机地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艺术空间。《坼裂》一书,并不以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见长,也不以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而争雄于世;对于当前文坛小说越来越戏剧化、影视化的现实,《坼裂》不能不说是一种反拨,它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小说文体。从结构上来说,作者用的是齐驱并进的双向结构方式,以卿爽和林絮在现实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相互寻找作为主要的结构线索。在叙述中,作者又常常中断故事的情节进展,显示出一种不急不缓的从容。读《坼裂》一书,就像是经历一场充满神秘色彩的历险,在作者那幽默、睿智的语言引领下,忽而是幽邃深密的洞穴,忽而是遥远而空旷的天际,你惊叹着,欣赏着,流连着,却不急于去走向那最后的通路。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