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一种改变现实的渐进力量,它时而激进时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现实是那些对世界有看法的人们共同予以改变的。 ●批评应该是民意的一部分,哪怕只是“有限民意”!批评不应该只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寻找退路,如果它满足于这么做,终有一天会失去自己最后的那一点点小空间。 一 生活,不止是文学,正在被形形色色的批评所主宰,这怎么可能?人人都可以用言词介入生活的盛况开始出现,这怎么可能?丧失已久的异议表达权已经得到全面回收,这怎么可能?那些机器零件般的驯服工具,众口一词的胆小喉舌,还有向来习惯于盲从的群体,仍然是今天的大多数,但这一事实被七嘴八舌的表面文章遮饰在大幕背后。有人装作很天真很善意地相信,一个批评的自由时代来临了。 令人头疼的思想,它总是忍不住要说出真相。如果言论自由就是尽情表达吃喝玩乐的自由,而批评的责任,则是正确地指出那些吃喝玩乐之论不能承受现实之重,我还有什么话好说?你们希望大厨师、酒吧老板和游戏开发商和你们一样去空谈经国大事,或至少表表态,这个要求并不为过;正如你们一再提倡对穷人发发善心,要有同情与正义,但穷人也不能因此萌生偷盗之心,起码要热爱生命自强不息,没错!没错!这就是你们目前所享受的言论自由!批评自觉地逃离那些禁限,为了自身的安全也是为了保有说话的权利……三缄其口,绕道而行,迂回包抄,避免正面交锋……拓展言论的新边疆,避开不可触碰的“关键词”!必要时沉默!这样做没错,但你们不能因此就坦然地把“不得已”解释为“批评的自由”!批评并没有收回它天赋的表达权———多数声音,少数声音;正确意见,错误意见;异端思想,陈腐思想;专家观点,外行观点;虽都有部分表达,但远远不够。关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已毋须赘言,批评对此局面在近期内的改观无能为力。它必须转移阵地,也许今日批评的活动范围不该在这里寻找。 外部生活,广义的外部生活疆域有多大有多远?不必在此流连,不要再迷恋拉锯战,让我们一起逃亡,我们陪不起!我们无处可逃,我们只能在此跳舞,这里就是陀罗斯……不充分的,带附加条件的,局部的自由对我们的批评是一种技术考验……主题半透明,隐喻化,象征,代数式修辞,迷宫图,春秋笔法,考古作风与掉书袋,请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一幅何等美妙斑斓的文化图景啊! 批评实际所拥有的自由程度由历史条件来决定,而历史条件又由掌握现实主导权的人们去影响。批评的充分自由不是一件可以孤立发生的政策事件,它是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状况、转向、进步、停滞或者倒退的组成部分。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状况,则取决于该社会各种力量之博弈结果。啊,这类“存在即是合理”的历史决定论我们并不陌生!从现在起就让我们一块儿参加“博弈”,我们不想消极等待。批评是一种改变现实的渐进力量,它时而激进时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现实是那些对世界有看法的人们共同予以改变的。 所谓批评表述风格的复杂化和过度修辞化,对一般公众来说完全丧失了意义。批评应该是民意的一部分,哪怕只是“有限民意”!批评不应该只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寻找退路,如果它满足于这么做,终有一天会失去自己最后的那一点点小空间。民意常常不幸地被误导,误导者也许出于善意,他们痛感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自以为有良知的批评家当仁不让地充当了善意的误导者,散布惩恶扬善的言论没有错,空谈除暴安良也没有错;但是批评家不是布道者,如果面对残酷现实只能重复“唯一的一句真理”,那么谁又不是从小被父母教导“要成为好人”呢? 二 现实社会每天都在裸露自己,它以街谈巷议的形式传播于人们的口耳之间:荒谬的,滑稽的,离奇的,喜剧的,惊骇的大小杂闻。极少数事件因重大而成为新闻,它们引起了轰动或震惊,各种批评一拥而上,每天的报纸!公开性和透明性还远远不够,泛泛而谈依然居多;谁触及事物的根本,谁报道了全部内幕?谁将有何作为,或谁向公众承诺将如何作为?批评还仅仅是一种停留在字面上的同情、愤怒或声援,它是“弱的舆论”,它缺乏社会实体的支撑,它不过表明了“公开批评”的许可度;它是有限度的“局部裸露”,它是一种可以随时关闭的“阀门”。这一切并不掌握在批评和批评背后的民意手中。 批评家有权利讲说个人珍爱的特殊价值、趣味甚至癖好,但不要轻易为你的个人选项戴上公共的桂冠!我看见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要为公众代言,好像到了最后的紧急关头,他们说社会快要崩溃了,快去拯救!是吗?拿出拯救方案让我们瞧瞧……说了好多年了,你们老是忧心忡忡!我们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吧,在那个差不多人人自危的时期,你们可曾有过“崩溃的预感”甚至对崩溃的“企盼”?你们所谓的崩溃,指的是权力系统的崩溃,还是所有个人生活的崩溃?其实人们的“个人生活”已经崩溃过无数次了。今天,面对所谓崩溃的防范,是痛陈人们的堕落与卑污就能奏效的吗?还是在残酷的无规则的生存肉搏中,通过彼此的遍体鳞伤而建立起“共存”的契约社会?因为契约社会从未真正建立过,因为道德与暴力始终是我们理想社会的两面。 开辟新疆界吧,批评的狂喜和沮丧应该活跃在美学头脑中,仅仅是美学上的浪漫主义,积极的或消极的。不要企图用美学去教训契约社会,契约社会很缺乏诗意!小心,以诗意代替契约非常危险……我们试验过了,别再玩火,诗意为我们开辟的疆界在心灵之内,而不在现实之中。商人与诗人的敌意根源即在于此,其实他们各有各的地盘不应该相互妨害。批评家是“另一种诗人”,还是打算介入商人世界去主持公道的“律师”?如果你想成为后者,你就不能用诗的煽情来为你的当事人辩护。 那些缺乏才华的批评者,批评对他们而言无非是一种遮掩。说一些大话吧,论题的重大将人们的视线吸引了过去,众目睽睽之下的抒情,多么快意的时刻……宣布站在抽象的“民众”这一边,就暗示了可以从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身边逃逸;宣布自己总是忧国忧民地思考大问题,就暗示了可以无视一切“细枝末节”,包括“美学感受”…… 三 让我们重新回到开头部分——文学以及针对文学的批评——狭义的文学,据说现在已少有人问津,可我还是听到那边在吵吵嚷嚷。发生了些什么?批评在继续慷慨陈词,批评在作越界旅行,批评在发布抵抗宣言,文学讲堂成了假想中的议会大厅!众多论辩之声重叠交织此起彼伏:“辩证法!”“阐释学!”“主体!”“新帝国!”“解放!”“合法性!”只有一个声音稍显微弱,但也非常肯定:“作家的世界观!”这看来是最小的话题了,世界观!发生在某位作家头脑里的“有关世界的变形镜”———它要在此获得批评家的审查与核准,却没有人置疑批评家何以高于作家的“合法性”———“阐释学”吗?让我们先来阐释“阐释学”!“解放”吗?让我们先把自己从“解放理论”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正确地指出“作家缺乏一个世界观”之前,毫无疑问,批评家已经认定自己不仅拥有了一个世界观,而且还肯定拥有的是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这一逆向推论是否合乎逻辑?让我们试试:一个没有世界观的人不可能批评别人“缺乏世界观”,一个“世界观批评家”不可能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错误的,难道不是吗?最麻烦的就是此类自负的、热衷于在“感知世界”的虚构领域卖弄概念的“世界观批评家”,在他们自以为是的、统一的、明确的世界观面前,没有什么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文学叙事,它借用的寓言、语体描述、情感和隐喻偏偏最反对“明确而现成的答案”!为什么作家“必须”要有个世界观?他们并不习惯你们这一套……你们的世界观都从理论书本上模仿而来,既不特殊,也无趣味,更别说你们又没有理论天赋。作家习惯说,“我觉得”,“我感到”,你们有没有能力从中发现他们“不自觉的世界观”?尽管我对这一话题毫无兴趣……如果经由文学叙事所呈现的生活只是为了让人们去感觉去体会,又有什么必要对人们因阅读而唤起的感觉及体会再进行判断?没有判断,我们照样在感觉生活。批评家的判断啊,你真是多此一举!也许有些情况下,判断比感觉更重要,可你的判断是否是众多判断中比较蹩脚的一种还说不定,凭什么对作家们一会儿说“缺少这个”,一会儿又说“该有那个”…… 无论是天才作家或是平庸作家,皆有摆脱“确定性”和摆脱“世界观”的自由(当然,他们在自主的前提下有权利“寻找确定性”和“建立世界观”),没有这一自由自主,作家就不可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洞察世界”——事情并不关乎他们作品的高低优劣,只关乎“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世界观”并没有真理的优先权……世界上有多少世界观啊,伟大的世界观早已在世界上出现,可是世界仍然一片混乱。世界常常被世界观引向歧途,想想为什么吧!世界观的“误导”和“滥用”,也许在文学叙事中不会带来灾难,倘若真是这样,拒绝世界观吧,至少可以使一个人的脑袋免受其害。不要自以为世界观正确而向那些“无世界观”作家问责。努力倾听“个人世界观”之外的声音——它们来自别的世界,文学写作与文学阅读难道不就是为了展示“差异”才存在的吗?请容许我模仿“世界观批评家”的权威口吻向“世界观批评家”告诫一句:你们继续坚持相信只要持有世界观就能写出“站得住”的作品吧,但是这个结论是虚假的——作品永远“躺在”书本里,并有可能“活跃”在你我的记忆中……它根本不需要“站起来”!至于作品里有没有“世界观”之类的神秘观念,那取决于读者不同的眼睛与灵魂。 在一个平庸而混乱的世代,不要指望有非凡的写作、更不要指望有非凡的心灵……批评家们!你们读了各个世代的伟大作品,那些稀少之物散见于漫长的岁月,你们的书架上塞满了它们又有何用?短短十年,顶多二十年,你们就想看到奇迹,而且是在这么一个迷失方向的历史间隙……将筛选出来的伟大经典作为标杆,这并不恰当!重要的是重建生活,而不是诞生惊世骇俗之作。让人们去争阅平庸读物吧,可能更适合他们目前的脾胃。他们受不了震荡,他们宁肯逃避到虚拟世界,那些影像与游戏的活动幻影之中……批评家们!说不定某些饱受你们践踏的“失败之书”恰恰是留给未来的重要备忘录,你们嘲讽它,你们用手头的既有尺度去衡量它。你们是“宁信度”的博识家,但是你们缺乏将已知之物融入到从未见过之物中去的能力。只是备忘录!不是史诗!杂闻写作!毁誉参半的通俗大全!随时代速朽而被迅速遗忘的草率之作!因普遍误解带来的荣誉!时髦的拙劣风格!隐藏在庸众里的天才!事先张扬的皇帝新衣!你们要发现身边的“经典”,就必须降低自己因博识而抬高的衡量标准!一个时代有可能由于它的“废墟化”和“垃圾化”被后世不断提及,谁能肯定这一幕绝对不会出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