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陕西工人报》的“北国周末”专刊,其中有一组四幅撕纸画《老西安》,大概是作者记忆中的古城印象,笔者观罢,感触颇深。
《老西安》的第一幅是“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在小学时期老师们就挂在嘴上,后面还有半句是“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珍贵。画面上人们来来往往,工商业市民安居乐业,有一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韵味”,又使我想起了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的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难道不是吗?画面中有卖饭的“小老板”,有肩负褡裢、手牵毛驴金城进行商品交易的乡下老农,他们为了生计而辛勤奔波。
第二幅是“英气浩长空,黄土埋忠骨”。画面上有一牌坊,匾额题字为“天下为公”,背景是西安钟楼。我想这是对民国时期发生在古城往事“二虎守长安”的追忆,当年,为了响应北伐战争,“二虎”和他们所率领的将士们,铭记先总理“天下为公”的遗训,践行“民主、革命、不断进步”的中山精神,坚守古城八个月,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后来集体葬于今天的西安市革命公园。
第三幅是“前车后撤谱写了千年古都史”。画面有满载而来的牛车,这种牛车只能在童年记忆中去寻找,那时候,每逢“三夏”抢收、龙口夺食之时,生产队里仅有的一辆马车不够用,于是,那种大轱辘的老牛破车疙瘩绳组合而成的牛车就出动了,在抢收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这幅图大约是说,黄河流域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从而孕育了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蕴。
最后一幅是“祖训难忘”。画面上一户农耕人家,男耕女织,其乐融融,中堂有“耕读传家”,意在教育子孙后代惟耕惟读。我曾在长篇历史小说《关中英雄传》的开篇引用过一幅对联“承祖父一脉真情曰勤曰俭,教子孙两条出路维读维耕。”,想必是对这幅图最好的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