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炉登上舞台,身着工服的工人师傅们成为舞台主角,对诞生了共和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蒸汽锤、雄伟的盾构机乃至500个中国第一的热烈歌咏,对产业工人经受的火热的生产年代和艰难的转制过程、而今走向全面振兴这一动人历程的深情回顾,融诗歌、话剧、音乐、舞蹈、影像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舞台表现,合力铸成了大型诗话情景剧《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艺术效果。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总策划,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总工会、中共铁西区委、铁西区政府等单位联合创编制作的这部工业题材舞台剧4月29日至30日在辽宁大剧院一亮相便赢得各方喝彩。演职人员怀着真挚的情感投入创作表演,观众感到既震撼又亲切。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在观看演出之后特别向各位主创人员及所有演职人员表示感谢。他谈到,沈阳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沈阳的工人阶级是沈阳市的英雄,他们创造了沈阳的辉煌,也见证了沈阳的发展历程。这部大型诗话情景剧大跨度、全景式、史诗般地再现了这段历史,讴歌了工人阶级勤劳质朴、自强不息、奉献祖国的崇高精神。
构筑在壮阔历史和生活基础之上的“内核”
《我们走在大路上》作为沈阳市向建党90周年的献礼作品,艺术地展现了沈阳老工业基地走向全面振兴的历程。这部舞台剧分“奠基的炉火”、“磨砺的铮骨”和“振兴的步伐” 三幕,以沈阳市铁西区一个工人家庭中新老两代劳模的感人故事为主线。剧情从铁西区某大型企业搬迁,举行“最后一炉钢水”告别仪式展开,通过老劳模“老铁”的回忆闪回,一幕幕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火红的年代里,老铁、陈师傅等沈阳产业工人以主人翁的身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锻造共和国第一枚国徽、制造第一台蒸汽锤乃至创造了500个中国第一的英雄群像。进入改制年代后,工人们承受着下岗的压力和生活的艰难,这是对他们精神上的巨大考验。当故事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以老铁女儿铁花为代表的铁西产业工人经历了阵痛,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不等不靠,以盾构机等新成果证明着东北振兴的壮举。正如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凤波所强调的,这部舞台剧展现了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实现涅槃重生的壮举,展示了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和共和国“脊梁”的精神。
正是基于对老工业基地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对产业工人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主创人员准确地找到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内核”。这部舞台剧的策划者唐明和编剧商国华就生活在沈阳老工业基地,他们对工人和工业题材创作怀有深厚的感情。商国华是工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作家,近二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工业题材诗歌和报告文学。这次正是以沈阳铁西的工人们作为原型完成剧本创作的。他说:“我的语言来自铁西的工人,我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于他们。 我相信这部剧会让很多人感动,因为它诠释着产业工人们的精神。”在商国华的记忆中,铁西一家大型企业因为没有资金,被停水、停止供给煤炭,面对这种情况,工人们硬是从煤场里用推土机“刮地皮”刮出了5000吨煤,在厂区里打出了两眼水井。这种不屈的精神,让商国华久久地记在心底,这一次终于有机会被搬上了舞台。商国华在创作中几度落泪,他和所有参与这部剧创作的人们一样,共同的心愿就是将中国产业工人的形象,丰满而骄傲地展现在舞台上,因此,他们实现了对自己心灵的超越,实现了工业题材舞台剧创作的超越。
本真的表演催发情感共鸣
怀着真挚的情感投入创作和演出,由工人群众为主体出演工人形象,是《我们走在大路上》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一大亮点,由此形成剧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该剧由国家一流舞台剧艺术创作团队为主创,以民营文化企业和大型企业为支撑,特邀了部分老艺术家担纲主演,并由沈阳市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中选拔出来的群众演员作为演出主体,充分展示了文化体制改革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崭新成果。
该剧演员阵容由话剧队、舞蹈队、合唱队三支队伍构成,云集了王余昌、房明震、齐芳、冬雷等演员和播音主持人。演职人员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导演陈蔚的称赞:“我虽然是总导演,但剧中每一位演员对自己家乡的浓厚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可以说这部戏就是演绎他们自己的故事。”据沈阳市工人文工团团长盖崇茂介绍:“在这些演员中,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特别珍惜这次演出机会,表示只要让我上,演什么都行。”演员们的故事也令人感动——孙雅君是北方重工集团的工人,修平炉、铺电缆都干过,他说这次在剧中就是自己演自己,所以演得十分认真,一招一式都十分投入; 这部剧的主角老铁是由知名演员、编剧、导演王余昌饰演的,他说:“我是工人的儿子,我生在工人村、长在工人村,老铁这一形象在很多方面也与我父亲很神似。”可以说,这部舞台剧从排练场到演出剧场,从台上到台下,都燃烧着一种激情,演职人员和台下观众共享着心灵的感动,他们在舞台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永恒的精神及自己和亲人并未远去的身影。
多种元素的融合创造艺术魅力
这是一部集话剧、诗歌、音乐、舞蹈、影像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舞台剧。以话剧形式推进情节、表现人物,以诗歌形式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以音乐、舞蹈丰富内涵、感染观众,以影像展示交待背景、烘托气氛,这种艺术上的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该剧总导演陈蔚曾担任过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艺术总导演。她曾于1988年成功导演了大型歌剧晚会《中国歌剧之魂》,其后导演了《原野》《司马迁》《八女投江》等中外歌剧和《五姑娘》《冰山上的来客》《三月茶香》等音乐剧,并屡获文华大奖。由禹永一担当的音乐创作是舞台剧《我们走在大路上》的一大亮点。剧中,气势恢弘的合唱《钢铁作证》、深情委婉的合唱《当雪花飘落》用不同的音乐旋律谱写着这段历史,印证着这段历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让观众的情感迸发,陷入对这不平凡岁月的久久回味之中。
同样,由于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元素,使这部舞台剧全程实现了与观众的心灵共振。当沈阳人锻造的第一枚共和国金属国徽在舞台上出现时,观众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当一个个“第一的喜报”在舞台上响起,台下的掌声接连不断。手持钢钎、铁锤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飞舞着,他们用激情和活力展现着工人的干劲和活力,还有那一段段激情澎湃的诗朗诵,就像是那铿锵有力的铁锤一样敲击着观众的心灵,让人们回到那难忘的岁月。当舞台大屏幕上的列车缓缓驶过白雪覆盖的铁西旧厂区,那份萧条和残破也成为了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而当铁花跪在她父亲用生命铸就的铁锭面前失声痛哭时,观众再次送上了掌声,热烈而充满着敬意。在第三幕“振兴的步伐”中,随着舞台上展现出沈阳地铁通车当天的场景,铁花等6对产业工人举行集体婚礼,并从老工人村搬入到新工人村,最后在《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声中,全体演员和观众都深切感受到了沈阳工人继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的自豪。
工业题材佳作如何产生?舞台剧《我们走在大路上》从生活基础、情感积淀、艺术创新诸多方面给我们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