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谭旭东:文学批评须用正确的方法
    谭旭东:文学批评须用正确的方法
    • 作者:谭旭东 更新时间:2011-04-15 01:51:2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74

     

      现在的文学批评问题多多,作家不买账,批评家自己也很困惑很苦恼,希望校正一下自身在读者中的印象。应该说,文学批评之所以出现这种写作与接受的困境,与整个文化环境及创作态势有关,也与批评家本身的素养与操守有关。批评的文风不正,说到底就是批评家的姿态和精神追求有问题,当然,也与批评的视角与方法不当有关。

      姑且不论文学批评的精神困境,先来谈谈文学批评的方法。现在的文学批评大体都是针对文学评论的,而对文学批评的意见也大体是针对作品评论中的过誉现象而发出来的。比如说,现在读者一看到有些评论家集中地吹捧某一部作品时,就会很反感,很失望,甚至觉得整个文学创作与批评环境都非常糟糕。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文学评论界的确存在这种借“文学批评”之名行“商业化营销”之实的行为。但商业化的书评和隐性图书广告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是两回事,目的、动机不一样,方法也会有较大差异。不过,这提醒文学批评家,不要轻易地去僭越自己的职责,要找准自己的文化定位,批评家的身份决定了他必须是怀着严肃的态度,怀着对文学审美世界的守护与对文学理想世界的敬畏来写作的。

      真正的文学批评因为批评对象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对文学作品的批评,二是对作家创作道路的批评,三是对文学事件的批评,四是对文学批评之批评。批评家在写这四类批评时,应该在视角、方法上有所区别或侧重。第一类批评最适宜采用审美批评,即形式主义的批评。对诗歌作品,就要评价它的意象的建构和意境的营造,就要对诗歌的语言修辞做一定的分析,使读者在诗歌批评中感受到诗歌不一样的语言艺术魅力,使读者体验到写诗时应该注意到的语言修辞问题。对小说作品的分析,就离不开对其语言风格、情节的构造、人物塑造和叙述艺术等的分析,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从小说这一叙述艺术中得到很多启发,感受到小说艺术里的奥妙。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李健吾、李长之等之所以很受作家尊敬,成为大评论家,就是他们的批评都能从作品出发,把阅读感悟与作品分析相结合,既有审美的分析评价,又有知人论世的率真和亲切,还怀着一种对于文学的理想主义。当然,对作品的批评也可以采用精神分析法、结构主义批评和文化分析等方法,但如果批评家针对具体的诗歌、散文、小说只是谈它们的思想文化内涵,谈它们的社会背景,谈它们背后的权力结构,而绕过它们的语言艺术问题,那么这样的批评肯定就显得空泛,甚至觉得有些狐假虎威了。第二类批评,因为主要是对作家创作道路及其文学观念与创作风格的评价,因此通常还是要用社会学的批评,包括我们现在很喜爱用的文化批评的方法,当然也要从历史学的视角去考察。如,朱自清写的《闻一多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主要用的是从史料和著作中求证的方法。它开篇就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到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随后,朱自清就从臧克家的书信和闻一多的诗及《中国文学史稿》等著作出发,论述了闻一多如何由诗入史,如何由一位现代诗人转变为一位学者,并如何因为献身于民主运动而过早地停止了对其文学史研究的完善,以及他在现代新诗方面的贡献,等等。不过,对作家道路的批评,有时候也要用社会学的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因为一位作家的观念一定是有背景的,至少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和社会习见的影响,且一位作家的风格通常也是与时代趣味和背后的社会思潮、文学流行趋势有关,因此对这样的作品还是要对人,而不是对作品。不过,对作家创作道路的批评,作品也是可以拿来做佐证的,但对作品的细致入微的分析的目的还是为了说明作家其人的特点的。第三类针对文学事件的批评,就完全不能用审美批评的方法来应对了,文学事件来龙去脉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说明梳理并加以评判的,但做这些工作更多的需要问题意识,尤其是对文学事件发生的背景及相关因素的挖掘,是需要历史学的方法的,否则的话就会因为缺乏证据和事实而容易有主观的偏见。近两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学习时报》《文学报》及《南方文坛》《文艺研究》等报刊杂志刊登了不少关于文学事件的批评文章,其中大部分发表后引起了好评,也有少数因为批评家意气用事,不从事实出发,缺乏客观的证据而受到质疑。第四类对文学批评之批评,是“五四”以来一直有的,鲁迅的《对于批评家的希望》和《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虽然很简短,今天读来还是最好的批评之批评。《对于批评家的希望》中鲁迅说道:“以文艺如此幼稚的时候,而批评家还要发掘美点,想扇起文艺的火焰来,那好意实在很可感。即不然,或则叹息现代作品的浅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则叹息现代作品之没有血泪,那是怕著作界复归于轻佻。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余唾,或则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这些观点对当今的批评家来说,都是极有启发和警醒作用的。《反对“含泪”的批评家》针对胡梦华对于汪静之的《蕙的风》的主观武断的批评,鲁迅说道:“批评文艺,万不能以眼泪的多少来定是非。文艺界可以收到创作家的眼泪,而沾了批评家的眼泪却是污点。”文学批评都是针对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与病症而做出的分析与判断,所以需要批评家有专业批评的知识,没有很好的理论武装,没有深刻的洞见,就不可能从人家的批评文字中找出问题和缺陷来,自然也不能让批评家服气和认可。

      相对文学创作来说,文学批评更需要专业知识。文学创作很难成为大学和研究所的“专业活”,但文学批评却可以通过学术训练而成就。这实际上也表明文学批评与其说更需要感受、灵性和天赋,还不如说更需要掌握好理论与资料并运用恰当的视角和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