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兼诗人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春秋战国时的使臣,都是开口风雅颂,闭口赋比兴的。从苏武到文天祥,从黄遵宪到李金发,中国的诗人外交官构成了一部小小的“专题史”。从儿时的文学梦到公务之余仍有诗歌、散文、随笔等佳作连连问世,被誉为“诗人部长”的李肇星即是这个历史中的一环。
品读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的作品,常常让人从中觉出中国古典散文所特有的诗性和“以诗为文”的质感。而这一阅读心得,也让“拥书卧读”的我,体验到了柏杨先生所说的那种“假如你临睡前躺在床上阅读的话,你会蓦然发觉天已拂晓”的阅读快意。确实,在诗意浓重的夜阑时分,捧读李肇星的随笔集《生命无序:李肇星的家国情怀》(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不知不觉中,“灯火阑珊处”的“意象”便幻化成了新的“阅读快意”。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散文或随笔往往是作者兴趣和爱好的投影。作者的行文通常也难以让自己“隐身物后”,进而掩饰自己的悟性、气质、情感和爱憎。《生命无序》主要收录了李肇星为多位名人的著作所撰写的序言、随笔与杂感,第一次较为全面地袒露了一位穿梭捭阖于世界外交舞台的外交家的内心世界。同时,书中还收录了作者由工作、生活中点滴小事而触发的精辟幽默的杂感,其处处着眼于光明、纯净、高尚、挚诚的诗意表达,流露出一位外交家纯净方正的心境。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总能让人们自觉地把文中的美与现实中的丑对比起来,予以社会、人生异化的审美观照和人情物理位移的哲学思辨。
李肇星在“序无序”中说,“2007年离开外交部部长职务后,十几个境内外出版社和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约我写回忆录,有的还试着以‘天价’稿酬吸引我,我都半开玩笑地婉拒:等我老成一点儿再说吧!现在我还太幼稚,许多事儿拿捏不准……为此,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令多少朋友不快。”“吃了几口奶,走了一些路,喝了几滴墨水……就知道自己还没长大。当我到过世界上l96个国家中的181个,在小学、中学、大学、党校、干校、研修班等,呆过不下20个年头,翻阅过上千本书后,更觉得自己知识贫乏,至少像外交部过去评价干部时的套话所说‘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因为,“生命难以有客观的序言,回忆录有点像人生的自序。如果要写,也是越晚越好,万一来不及也没办法,好在对己、对人不会有太大损失……”忍不住有些讶然——清浅的文字,真诚而质朴,平和而谦恭,却又包裹了作者浓郁而淡定的人生况味,更是契合了此书的书名“生命无序”。透过文字,与其说是在领略作者的出世与入世,不如说是在读一部社会人生——求得心似闲云野鹤,明湖静水,不为物所羁,不为名所累。
当整个社会沉浸于“发展”、“速度”、“进步”、“物化”的幻觉之中时,总有一些敏感的灵魂,会试图放慢脚步,甚至刻意“退步”或“回归”,以审视社会中的渺小和感动。某种意义上,李肇星的《生命无序》正是美与善的记录者与传播者:“悲歌壮行”、“用相机记录多彩世界”、“学不完的五堂课”、“我的留学故事”、“爱护自己的根”、“棋下不尽,贵在深沉”、“记者读世界,百姓读记者”、“浓淡二重奏,纯情一样心”、“旅游是一种学习”……诸如此类人们习以为常的物状或者琐事,在作者笔下都被一一重新发现和诠释,跃然于纸上。他呈现给人们的是文心的向善内核,是那些无华事物的内在灵光,是它们被岁月掩盖的爱与热情。
尤为可贵的是,《生命无序》不受文坛上追风逐潮的影响,不趋势附和,独自思考,所以独树一帜。“文无章法,行云流水”——其实,一切优秀的随笔,其表现手法都是千姿百态的,但除了选题好、角度新、构思巧、技艺高之外,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必定融注了饱满的情感。我何以欣赏李肇星的随笔,就在于他以“情”字为支撑,将随笔这种文学样式推到了“以诗为文”的高度:情感是作者燃烧心灵之火的薪柴——只有做到一字一句“总关情”,才能以自己的心灵之光,照亮读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