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夜:读柳子 品山水
- 作者:唐晓夜 更新时间:2011-04-05 08:49:2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81次
又是一个微雨飘拂的日子,这让我想起了柳子文化景区;因为我第一次去那的时候,也是一个飘着小雨的日子。
早就知道柳子庙、柳子街。偶然在一本《永州图绘》上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只有那么小的一块,模模糊糊的,看了一点都没有想去的意思。后来不断地听人谈起这座庙宇,有时候说那里的石板路很古朴,有时候说那里的芭蕉树很葱茏;说石板路古朴的要我夏天去,说芭蕉树葱茏的要我秋天去,他们的话倒没有令我介怀于胸,真正令我对那里产生浓厚兴趣的是他的名字——“柳子”,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开始在心中思忖,是那个被誉为山水小品文始祖的柳子厚?那个致力于零陵城建设的永州司马?还是那个主张古文运动有“韩柳”之称的柳柳州?
还有一部诗话里看近人咏诵的《永州八记》,诗意的升腾,内心的共鸣,想来便也如此,所以去。是在早春刚发芽的时候,那个时候天还飘着小雨。
兴许是柳子的灵性感染了我,还未到达的时候,我感觉到一位世纪老人在端详着我,是那样的亲近与和蔼。我们是沿袭着西山角下的小路,蜿蜒而上,直取中道,这一段路可够我们开眼界了,路的延伸处仿佛是一条缠绕着西山的长蛇,蛇头与蛇尾相连,又好象丝带一般,清澈的潇水从我们的脚下留过,朝着远处奔腾而去,徒留一片波光回荡着......
临近零陵古城楼之时,东边的山峰渐起,风是吹不过来的;顺着那一条条的小道往上走,是一条青石古道,再往上走便是零陵古城楼,那种古典的气息逾发的清晰;青砖艺术般的堆砌,红色的瓦片还残存着当年的痕迹;置于古城楼之上,屋角上的两座琉璃般的吊角,往下面的台阶上看,很是值得让人徘徊,即使人工的补过的痕迹还依稀残留,也能让人细细的品味一番。从这个位置观赏阳光,太阳也是昏昏黄黄的,有点象月亮,又有点象是某位古人的微笑,兴许是节气的缘故,也或许是零陵的春天比别处稍早了一点,这也正印证了柳子的诗文: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在古城楼上的确逗留了不少时间,我觉得这里也是柳子精神最美的地点之一。顺着古城楼往上走是一些居民的住所,我想要是我也能每天如此近距离的与柳子精神接触,至少心境也能开阔不少,可是这个喧嚣的世界不允许我这样做,只能期待老了的时候能够有机会。
继续朝着东边的石头阶梯往下走,是一片芭蕉林,也许是我来的太早,还未能一睹葱茏芭蕉的风采,芭蕉周边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这倒不至于烦扰了这清静的圣地,反而更增添了柳子文化的魅力,正因为如此,行人才兴之所致;正因为如此,游人才不远万里。
此时的天色已晚,我不得已要返回了。途中我刻意的穿过潇水西岸,从西边绕路打车回住宿的地方,潇水西岸有着峦嶂、田野和村庄,好象梳子一样的整齐的排列着。经过愚溪的下游潇水以北处豁然开朗,潇水周边怪石嶙峋,夜色开始越发的朦胧,刹时间,我已分不清哪里是哪里是石,哪里是房,哪里是人;我唯一目之所及的是柳子那双对着我微笑的眼睛,仿佛在与我告别,我留恋之际不忘再次回过头,看看这令人不甚怀念的文化与山水的紧密联系之地。
我感觉我隐约可以理解柳子的心性了,被贬于此,的确委屈,何不寄情于山水!以后,当我受到委屈之时,我是否也可以效仿柳子的妙法,这样想着,想着,我竟不自觉的笑了。
最后,我再次回头看了看柳子,他在对着我微笑。
回去之后,两条腿几乎已经不是我的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