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写了三十多年电影剧本,但有时却感到一头雾水。如对“电影是影像艺术,可以不要剧本,剧作可以不是文学”,“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与编剧没有什么关系,剧本只不过提供框架而已”等说法。电影是集体创作的产品似乎是个常识,但影片开头经常公然写着“XXX导演作品”。在国产电影的字幕和发行海报上,编剧之名越来越难寻觅。
剧本是艺术创作的根基
不久前,中央领导同志结合国内外影视创作发展的经验和规律,针对当前我国影视发展的实际情况,高瞻远瞩、导向清晰地为发展繁荣中国影视产业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用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力量,用科学的历史观反映社会本质,用多彩的乐章奏响主旋律,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精品力作”,中央领导还提出把剧本视为基础、源头和根本,这是符合影视创作规律和生产程序的科学定性,也是中国影视多年实践验证的结果。从理论高度上,从实践操作上,确定了剧本创作在影视生产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影视创作是从剧本创作开始的,没有剧本,影视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排斥剧本创作和贬低剧本作用的荒谬理论,无疑是在动摇影视产业的基础。
银屏上任何艳丽的花果,必须植根于一剧之本,正是这些匍匐于在地下的文学之根,支撑着中国影视的参天大树。剧本编剧是一度创作的原创者,优质的剧本成就了导演,造就了明星,筑就了影片成功的基础。
著名导演谢飞教授总结自己的导演经验时说:“我越来越认识到剧作的重要性,只有剧本搞好了,影片拍摄时各部门的创造才有依托,你才能在色彩、构图、镜头组接、机器运动、场面调度等各个方面出光彩。反过来说,如果失去了剧作这一根本依托,即使你在这些方面创造出某些光彩,也不过是无根的浮萍,让人感到白辛苦一场。”日本大导演黑泽明也认为:“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决定。我甚至认为,抓住一个好剧本是导演艺术的第一步。”
生活是剧本创作的源头
好剧本来自哪里呢?一切好的艺术作品,都是作家头脑中对现实生活反映的产物,一切成功的创意,都是艺术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思索的灵感。生活是剧本创作的源头,编剧只有往生活的土壤里深扎,向底层汲取鲜活的情感养料,才能养育影视的参天大树,这是艺术亘古不变的真理。正因为编剧梁信先生深入海南岛发现了琼崖娘子军连队的故事,才创造了《红色娘子军》的剧本,而后拍成了电影,改编成了芭蕾舞剧。我从前辈剧作家手中接过生活这本经,四下铁岭,两去抚顺拜访雷锋战友乔安山,孕育了《离开雷锋的日子》。
保护剧作的完整性有待重视
世界进入了创意经济的时代。剧本的创意和设计,包括作者对题材的发现,人物的创造,故事的发展,均属于法律守护下编剧的知识产权。无论是世界《伯尔尼公约》,还是我国的《著作权法》,对于原创作者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都赋予了清晰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深度与细度不够,侵害剧本权益时有发生,电影“剧本的创意设计”,在电影界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与尊重。剧本只要交出去,不问青红皂白,不问前因后果,不管合同怎么约定,一律开刀问宰,抡斧砍杀。有的导演连一篇散文都没有发表过,也大言不惭地修改剧作家长时间积累创作的文学剧本。那些没有文字能力的导演,干脆雇用“枪手”篡改。践踏原作的创意,歪曲原作的主题,不可能优于原作者的长期思考和创作积累,常有把旗袍改成裤衩的结局。
尊重剧作是艺术发展的长久之计
高度重视剧本创作,这不仅是对影视全行业的要求,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要求。不仅是对那些电影可以不需要剧本论点的直接批驳,更重要的是前瞻性地提出了符合世界影视产业发展的要求。创意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影视产业中首先体现在剧本的创意上。
我认为,除了要建立奖励优质剧本和鼓励深入生活的制度外,希望电影评论家们要从剧本源头研究电影,从根本上找影片成败的原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矣必浚其泉源。”中国影视的大繁荣必然有赖于影视剧本创作的大繁荣。
高度重视剧本创作,还要纠正多年来媒体忽视对剧作的关注,对编剧置若罔闻的倾向。不再把编剧视作可有可无的幕后“英雄”,而应视为不可或缺的开路先锋。全社会高度重视剧本的创作,体现了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对于首创者的尊重,只有剧作繁荣了,影视作品才可能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