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并不具备理性,虽然在主导文明的过程中她是理性的化身,但从构成美的元素看,她不是独立的。美之所以美完全依附于我们的感性,正如尼采所说,“脱离了人的感性之外的‘独立的美’是不存在的”。我们眼中的美是具有属性的。首先,她被定格在人类的文明中,其次她代表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这种局限性本身就不具备理性。而从历史的眼光看,美又有延续性,她伴随着文明并引导文明一同成长,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各种文明的交汇、融合,美的内涵也会发生改变,可以预期的是,人类对美的认识终会趋于集中,达成共识,这是由人类历史的必然性所决定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类历史的必然性同样不具备理性,这和美的命题是一个道理,就好比说,脱离了人的属性去谈论历史同样是空洞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理性的美?我们有没有必要认同这种美。 先说说我们感性中的美。东方美学观其实采用了一种比较法,是由事物的相对性来来决定取舍的。这种相对性又以突出的、特别的,以点带面来作为其伦理基础。比如在万木丛中花是美的,为什么花是美的呢?因为花在绿叶的衬托下给了我们一个比较的视觉,相对叶子的绿色和普遍一致的形状,花的独树一帜就十分醒目,是以少点多的感性美。如果情形反过来,是万花丛中一点绿,即便这一点绿是一片叶子带来的,在这里的美就应当归叶子而不是花了。过去,我们的城市因为缺乏高层建筑,在看到国外那些高楼林立所哄抬的灯火夜景时还会由衷的感慨,真美!可现在呢,我相信大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会厌恶高楼所带来的压抑感,而愿意到乡村那些视野更开阔的地方透一透气,同时几乎是忘了本的说一声,这里真的美!而一个所谓的美人儿,她之所以突出也因为有比较特别的地方,眼睛大一点或者长一些,胸部高一寸或者宽些,等等。其实,她不过比常人特别一些。现在不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做到这些吗,那就人人都按这种模式弄出一个“美人国”你试试看?我保你会说,真的,这个国家没有美女了。对权力的嗜好,也可以归咎于这种东方式的审美观。 由于我们感性中所执迷的偏见,很多美是经不起推敲的,在事过境迁后,仅仅完成了一次从接受到平凡再到不以为然甚至生厌的过程,是不合理的悲剧性的美。 理性的美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健康的,对人类、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益而无害的美。这种理性的美不是感性的,是独立于人之外的,有些还与我们的感性相悖,要通过认识才能被接受。她的合理性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经受着考验。西方通过十七世纪文艺复兴部分消除了这类障碍,西方的美学伦理就比较接近于理性,现代科技和民主政治就是这种美学主导下的文明产物。更大的挑战来自人类对自身的约束,科技文明为人类带来了方便,这种方便虽然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助长了我们的贪婪和自私,使得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屡屡遭到破坏;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与霸占使得地域性和平受到威胁,人类需要思考了。非要等到来一次大自然的无级别惩罚,就为时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