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对尼采的补充
    对尼采的补充
    • 作者:王柳峰 更新时间:2011-02-09 04:23:0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20
     

     

          尼采眼中的美究竟怎样?他在《美与丑》这篇文章写到如果试图离开人和人的愉悦去思考美,就会立刻失去立足点和根基。自在之美纯粹是一句空话,从来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尼采认为离开人的自在之美是不存在的。但尼采认为美的原型是存在的然而无法担保,完全无法担保,人所提供的恰好是美的原型。谁知道人在一位更高趣味判官眼里是什么样的?这里尼采的意思是;人所提供的美的型不一定就是美的原型,他没有否认自在之美的在,而是说离开人的自在之美对人是无意义的,是一句空话。其实这里尼采讨论的是人提供的美,而不是美的原型,两者的关系怎样呢?尼采没有继续下去,但他作了一系列自由的猜测谁知道人在一位更高的趣味判官眼里是什么模样呢?也许是胆大妄为?甚至也许是令人发笑的?也许是稍许专断的?尼采认为美的原型还是神的领域,只有神能了解美的原型。尼采不无幽默地取了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例子“‘啊,狄奥尼索斯,天神,你为何拉我的耳朵?在拿克索斯的一次著名对话中,阿莉阿德尼(人)这样问她的哲学情人(神)。我在你的耳朵里发现了一种幽默,阿莉阿德尼,为何他们不更长一些呢?’”也就是神的一种好奇为什么你(人)提供的美是这样的?

         尼采却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根到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他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一个物种舍此便不能自我肯定。它的至深本能,自我保存和自我繁衍的本能,在这样的是升华中依然发生作用。美是自我肯定,是自我保存和自我繁衍的本能在起作用,它给自我保存提供了理由,也就是:人是美的,所以他应该保存。而且美仅仅是把世界人化,并没有把世界美化。这里讨论的都是人提供的美的型。

          接着,尼采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我们立刻补上美学的第二真理:没有什么比衰退的人更丑了---审美判断的领域就此被限定了。(这里,美仍旧是人的范围)。

          能扬起人强力感的对象,是美的。丑让人想起衰退的东西,丑跌落人的强力感。美和丑的前提极其丰富地聚集在本能之中。这个前提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尼采所说的求强力的意志,能引起强力张扬的,是美的;能引起强力跌落的,是丑的。

         尼采用很大的笔墨讨论了,他指出对这个问题的正确把握必须要具备历史精神。他反对这种功利说,即认为好和善是起源于接受行为后得益的人,他们赞许这种行为,并称作好(善),后来这种赞许的起源被遗忘了,行为由于总是习惯性地被当作好的来称赞,时间一长,也就被当作好(善)来感受。这种功利说表达的是:事物本身是没有好坏,善恶的,它们起源于那些行为的得益者们。尼采认为这种功利说无论在历史性上和心理分析方面都是站不住脚的,在历史性上他们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好和坏,善与恶的起源。即认为它们是起源于那些行为的得益者。在心理分析方面,尼采着重在遗忘这个词上进行了反驳行为的功利被说成是该行为受到称赞的根源,而这个根源却被遗忘了---怎么可能被遗忘呢?也许这种行为的功利曾在某时失效?情况恰恰相反,事实上这种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司空见惯,而且不断地得到重新强调;因此不是从意识中消失了,不是被遗忘了,而是必然地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意识中。当然尼采也不同意赫伯特,斯宾塞的理论,把好与善看成最高等级的有价值的效用,被看成自身有价值的效用。这一观点不具备足够的历史精神。既而尼采在词源学上指出了一条道路:同一个概念的转化。从精神崇高高贵转化出含有精神高贵高贵意思的(善),含有精神崇高精神特权意思的;而普通的粗俗的低贱的简朴终于被转化成的概念,的概念。那么,到底谁在背后实现这种转化呢?是那些有力的,强权的,高尚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实现这种转化呢?为了保持距离,为了建立对立,为了保持狂热,并从这种保持距离的狂热中他们才取得了创造价值,并且给价值命名的权利:这和功利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对立的起源,这就是善与恶,好与坏的起源。

         也就是,行为本身是没有好与坏,善于恶,它们的范围更小,是由强力者制定的善于恶,而真正善的人是超善恶的人,在道德中的人要不就是奴隶,要不就是真正的恶人,这就要具有非凡的勇气。

         那么,尼采的真是怎样的?他说:因为某人对我们真诚坦率,因此他说的就是真理.也就是某人拥有道德,某人的"说"就是真理.人们相信了"在道德行为和理智的洞察力之间必须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人们认为永恒正义存在,认为"如果某人诚心诚意地信奉某事,并且为他的信仰而斗争,而死,可是如果实际鼓舞他的只是一个谬误,那就太不公平了".可惜事实上这种永恒的正义,这种必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他是善的,根据这个前提,并不能绝对推出他的"说"是真的.尼采认为道德是伪道德的,某人拥有伪道德,那么他的"说"是真理.剥了一层面具,我们看到这个立论更加可笑.尼采至少认为:只有人是善的,而事物本身是不善的,强者创造了善.而某人拥有道德,某人的"说"就是真.人们认为拥有道德的某人的"说"是真,意味着:真是人的判断,事物本身无所谓真假,真是人的信任.(虽然这种信任是可笑的).没有什么是真善美的,只有人是真善美的。

          而善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否也汇聚在本能中?尼采没有明确地更进一步,他只是说是那种"上层的,有力的,高尚的人判定了道德(完成同一概念的转化),也就是那些强力者建立了道德.那么,为什么强力者要建立这个道德,是因为他们要保持对立,保持这种优越,"从这种保持距离的狂热中他们才取得了创造价值,并且给价值命名的权利".如果问题又要更进一步,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事实:道德秩序在很大的时间跨度和地域广度是稳固的,它被人类整体所接受并保存,并没有出现声势浩大的反道德行为,只是零星的天才行为。

          既然道德是伪道德,那么为什么人类整体要保存道德呢?道德让我们看到:强力者是优越的.这个法,被全体人类保存.道德刺激人增长强力,也就是如果你想优越,你想成为价值的制定者,必须要增长强力,成为强力者.而往往新的强立者(有别于前一种人)要颠覆旧的秩序,才能真正确立地位,他的强力要超过旧的强力者.(颠覆者并没有摧毁这个等级).道德是人求强力的手段,仅此而已.(人总是保存符合本能的)。

          道德建立了等级,并展现了等级:在优越等级中的是强力者,它用财富和权利给优越以坚实的基础(追求财富和权利是人本能欲望,为了追求优越,人必须增长强力.其实是求强力的本能利用了这种本能.为了追求物质和财富而增长强力,其实它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财富和权利,而是增长强力).作为一种手段,道德事实是替换的(作为颠覆的结果),等级却是永恒的。

          某人拥有道德,某人的"说"就是真的.这多么荒唐,但"真"正是维护道德(等级)的一个必备条件.即人们认为它是真的,这个手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个荒唐理论的背后还是求强力的本能在兴风作浪.事实上:真善美都汇聚在求强力的欲望中,由此这种直觉时时向我们显现:美既真又善.善美丽而真实,而真理不但优美而且善良,三者为了求强力的目的,互相支持,互相维护。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