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作品要面对的是时间(于坚)
    作品要面对的是时间(于坚)
    • 作者:于坚 更新时间:2009-12-20 09:50:54 来源:东方之光中国图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313
    [导读]诗肯定不是贫穷的产物,也不是富贵的产物。诗歌创作的冲动与经济无关。歌德一生衣食无忧,生计不成问题,诗的品格才不会只停留在无产者的愤怒层面。富贵于我如浮云,诗人因此可以与宇宙精神往来。

      作品要面对的是时间

      华商晨报: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到年度诗人奖再到鲁迅文学奖,这些荣誉对你坚定地走诗歌的道路是不是一种鼓励?

      于坚:我不需要任何鼓励,冷落、批判对我也一样是无效的。其他方面可以妥协,在写作上我一意孤行。

      写作是我自己热爱并选择的,通过写作我获得存在感。这是我个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文学奖鼓励的是文学事业,获奖者只是偶然被选中而已,别太当真。作品要面对的是时间,时间可不给你什么奖,所以杜甫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华商晨报:很多诗人已经不再写诗了,到底诗歌带给了你什么,让你如此执著?

      于坚:我记得涅克拉索夫有首长诗叫《在俄罗斯谁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二十世纪的世界目标,干什么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写诗也一样,日子好过或者难过了,就不写了,无可厚非,人们总是有各种借口停止写作。我只是一个常识意义上的诗人,就像一位农民,种地而已。塞尚说,他活着,他画画,他死了。这是一个常识。

      诗歌与物质

      诗坛很冷清但写诗不冷清

      华商晨报:你曾说,诗歌的声音已经降低到草叶的高度……今天,人们只有贴近大地,才听得见诗歌的声音。你现在是不是感到有些孤单?

      于坚:在中国,写诗已经成为声名狼藉的事情。开汽车比写诗光荣得多,开着奔驰那就名正言顺可以羞辱诗人了。我早已充分意识到写诗的背后,孤独就是存在,我喜欢孤独。

      华商晨报:《只有大海苍茫如幕》,现在很难再看到这种如此有气势和有力量的诗歌了,能谈谈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吗?

      于坚:2005年的春天,我去渤海旅行。与我想象中的大海完全不一样,我少年时代通过地理课知道渤海,但现在我看见的渤海完全是另一番的景象,令我迷惘。但自然仍旧是有力量的,辽阔继续,依然是惊涛拍岸。我曾经担忧大地,人与大自然的对立并不乐观。

      华商晨报:你诗歌的语言都是来自于心灵的流露,还是也有写作上的技巧?

      于坚:两者都有,前者是天性,无法习得,养着就好。后者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觉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华商晨报:现在诗坛的冷清是不是也和当今的物质丰富有关系?

      于坚:诗坛很冷清,但写诗不冷清。许多人在诗坛外默默地写着,像养石养兰花那样,将写诗作为个人修养者大有人在。

      诗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这必然使诗人陷入自以为是的小圈子。

      华商晨报:那物质生活的充裕会不会让你少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于坚:诗肯定不是贫穷的产物,也不是富贵的产物。诗歌创作的冲动与经济无关。歌德一生衣食无忧,生计不成问题,诗的品格才不会只停留在无产者的愤怒层面。富贵于我如浮云,诗人因此可以与宇宙精神往来。

      诗人与悲剧

      死亡只是世界的变化

      华商晨报:创作中,一个好句子的产生都会令作者有愉悦的快感,你是更在意追求一个好句子还是诗歌整体的节奏?

      于坚:我喜欢的是王国维所谓的“有篇无句”,这是混沌之诗,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语言的场,而不是苦吟一二名句,炼句是古诗的风气,有句无篇,主要是贾岛这一流诗人的风气,在杜甫那里,炼句是次要的,文以气为主是主要的,气就是场。过度锤炼的结果是使某些句子脱离语境孤立出来,所以有名句选。现代诗更像格律诗成熟前的“古风”,篇终皆浑茫。

      华商晨报:那模仿是诗人的硬伤吗?

      于坚:写作开始的时候都是模仿的,模仿其实是深入经验,身体性的阅读,没什么可耻的。

      华商晨报:有一段时间口水诗比较流行。

      于坚:无足轻重,可以忽略不计。

      华商晨报:诗人常常有悲剧情结,你怎么看?

      于坚:这是二十世纪诗人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自我迷恋,将死亡悲壮地戏剧化地从世界中分裂出来。对于我来说,死亡并不存在,所谓死亡只是世界的变化,五行而已。如果大家知道庄子所谓的“吾丧我”,就不会将死亡戏剧化。生死的分裂,是现代的观念。

      诗人与读者

      伟大的诗人都不是标新立异的

      华商晨报:在2000年上海主办的百名批评家推荐上世纪九十年代10部代表性作品的活动中,你成为排名第一的当代诗人,你现在怎样看待这种推崇?

      于坚:批评家只是读者的一部分,职业读者吧。我更重视的是普通读者的看法。有一天我在游泳池里遇到一位读者,他说,我的诗改变了他人生,这就够了。

      华商晨报:你认为诗人生存的土壤是在民间?

      于坚:无所谓,顺其自然。民间是一个比那些自谓民间的小圈子广阔得多的地方,重要的不是你置身何处,靠什么谋生,而是你写下了什么。作为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者,并不妨碍卡夫卡在这种异化最严重的公司中作为最优秀的职员工作一生。

      诗歌与生活

      我的写作不是一场自我表演

      华商晨报:你常去国外参加一些诗会活动,说说国外诗人的生活状态吧。

      于坚:一般来说,他们很少因为写诗而自命不凡。比较低调,生活就像诗一样的雅致、朴素,像金斯堡那样的狂热的诗人已经不多见了,其实他们那一代诗人对西方现代化异化人性的反抗已经失败,现在的诗人看起来更像一种热衷于自我修养的动物,如中国明清的诗人那样。诗歌不再是反抗的武器,而是生活的乐趣之一。

      华商晨报:诗歌和生活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

      于坚:写作这个行为本身,是从世界中出来,作为世界精神的代言者通过文化世界,而作品却要回到世界中。或者说,写作是创造一个作者的世界,而这个作者虚构的世界与世界之间绝非格格不入,写作是出世,作品是入世。

      华商晨报:诗歌是生命最大的热情吗?

      于坚:是的。诗人要对人生世界怀有巨大的热情。而这个热情是没有是非的,是对世界本身的热情,是意识到“天地无德”的热情,而不仅仅是对所谓盛世怀有热情。热情,不仅仅是亮色,也是卡夫卡那样的灰色。

      华商晨报:创作诗歌现在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于坚:只意味着我是于坚。

      我的写作不是一场自我表演,所以没有收场的时候,这是我的存在方式。我并没有坚持什么,我只是作为于坚在做于坚想做的事而已。

      本报记者杨东城

      日前,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从七大文学门类中评选出32部(篇)获奖作品,本报专访具有代表性的获奖人物,从本期《城市杂志》起,读书栏目将推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访谈录系列”。在与几位文学大家的访谈中,我们读到的是中国不同文学形式的现状与发展。

      写诗比任何一种文体更需要内心力量,所以第一期人物从诗人于坚开始,他凭借《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编者

      舒婷首出散文集《真水无香》

      晨报讯(记者杨东城)一首《致橡树》曾被广为传诵,而其作者舒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

      近日,记者从作家出版社获悉,“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推出最新散文集《真水无香》。作者从自己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入手,以散文的形式对故土与人生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梳理,书中文字均围绕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舒婷首次在扉页写着题词“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

      据了解,这部作品舒婷写了近5年,修改数次。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家乡总是月白风清、我们生活中的动物演员、生命年轮里的绿肥红瘦、留在石头上的家族体温、渐行渐远的背影。书中穿插着几十幅鼓浪屿和她家族的历史老照片。

      舒婷说:“不可否认,我的家族,我的认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写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献和不可企及的遗憾,都和这个小小岛屿息息相关。”

      郭敬明在《岛·庞贝》中公开《小四日志》

      晨报讯(记者杨东城)被王朔骂、新作转型、入作协,这一年对郭敬明来说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这些事件他在最新一期的《岛》中袒露心声。

      日前,记者从春风文艺出版社获悉,郭敬明主编的《岛》系列第九本出版了。这部《岛·庞贝》收录了《荒芜尽头与流金地域》的连载以及首次公开的《小四日志》,这份独家日志记述着郭敬明一年以来遇到的一些事、一些心情以及人生百态的变化。郭敬明这样说:“它们敲打在了我24年来漫长岁月的肩膀之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