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郭文斌:根是花朵的如意
    郭文斌:根是花朵的如意
    • 作者:郭文斌 更新时间:2011-01-10 05:09:0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13
    [导读]根是花朵的如意——就长篇《农历》答《文学报》张滢莹女士

     问:《农历》以农历节气为序,选择西北农村一户人家的日常生活为主要铺陈对象,集中书写了农历中的十五个节日。请问您为何选择这样的主题创作?对于“年”的重温,在当下生活中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答:意义重大。如果我们真正走进“农历”,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天然的世界:天然的岁月,天然的大地,天然的哲学,天然的美学,天然的文学,天然的教育,天然的传承,天然的祝福……这个“天然”,也许就是“天意”。而“天意”,在我看来,就是“如意”,“吉祥如意”就是从此而来。

      我们再看看当下世界,打开每天的传媒,重要位置多被天灾人祸占着,触目惊心。而这些天灾人祸又以惊人的速度更新着,人们甚至来不及记住标题,就被新的天灾人祸顶掉。就连天灾人祸都是如此匆忙,如此席不暇暖。为什么?在我看来,天灾是因为自然失去了“农历”,人祸是因为人心失去了“农历精神”。

      因此,我在一篇随笔中写道,根是花朵的如意,皮是毛的文明。

      问:在有关传统文化的书写中,不少作品选择夸张和极具表现力的方式,而您却以唯美的细节见长,相对淡化故事情节,并在写作中穿插了大量训蒙片断、西北民谣、春官词和花儿,包括一些几乎失传的剧本。《农历》为何采取这种外界看来“不讨巧”的叙事手法?

      答:一直奢望着能够写这么一本书:它既是天下父母推荐给孩子读的书,也是天下孩子推荐给父母读的书;它既能给大地增益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进入眼帘它是花朵,进入心灵它是根。我不敢说《农历》就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了。

      既然心存这一目标,就注定了作者不能讨巧,因为化育是反讨巧的,就像一棵树,它必须经历“农历”秩序,才能成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合抱之木。反季节菜之所以会吃死人,就是因为它讨了巧,违反了“农历精神”。

      事实上,在人们纷纷讨巧的时候,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恰恰讨了真巧。拙著《寻找安详》半年内三次重印,不少读者一买就是一二百本送亲朋好友,让我更加坚信这一点。如果一个作家真心为读者着想,读者是会感觉到的,因为同气相应。

      问:《农历》以谈“年”为主,可以说延续了您一贯的暖意和平静,并与外界的喧嚣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这样的写作,是否刻意而为?

      答:一个作家,应该带着同情心看待这份喧嚣。世界之所以喧嚣,是因为人们找不到安心之处,找不到安心方要。我之所以用十二年时间,磨磨蹭蹭地写这部仅仅30万字的长篇,就是想先让自己的心安下来。一个连自己的心都安不下来的作家,是无法写出能让读者安心的文字的。就像一个人手里没有种烛,他是无法点亮别人的心灯的。这十二年,是写作的十二年,也是自己寻找安详的十二年,也是自己下决心改过的十二年。

      您提问时绕开“农历”这个词,用“年”,更有味道,《说文》释“年”为五谷成熟,《农历》的理想正是“年”,只不过是一种心灵之“年”。

      还有一个想法是,世界已经非常喧嚣了,不需要作家再增加一份喧嚣。在这个时候,为人们提供一份心灵的暖意和平静,不但是创作,而且是善。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