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文代会上,刚刚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王干曾说,“扬州作家要想获得国家级大奖不能着急,需要慢慢等待,如同这一片滋养文学的高原一样,迟早会出现一座高山的。”令人惊喜的是,扬州文学这次不再需要“慢慢等待”了,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扬州市文广新局剧目创作室作家王巨成的作品《穿过忧伤的花季》喜获大奖,他也成为扬州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全国大奖的作家。
作品内容:描写留守青少年的心声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重要文学奖项,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齐名,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都会从几千部作品中,通过评委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几轮投票,最终评选出十几部获奖作品。
谈起这部《穿过忧伤的花季》,王巨成介绍说,这是一部以贫瘠的山村和普通的乡镇中学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农村留守少年的花季故事。在小说里,王巨成以宏阔的视野和细腻的笔触,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一幅农村留守少年生活的画卷。
王巨成说,小说中的陆家庄和陈庄是中国很多农村的缩影。这里本来就贫瘠而落后,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使得土地更加荒芜。处于花季的留守青少年,在缺少父辈的关心与支持后,必须自己面对成长中的各种艰难和困惑。如此一来,他们稚嫩的肩膀如何挑得起生活的重担?脆弱的心灵又怎能经得起现实的风雨?人生的航船缺少了父辈的引航,就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危险的偏移,甚至面临着触礁、沉没的险景……
“在一些县镇学校里面,一些小学生、中学生的家长们都在外面打工,这些留守青少年们的生活面貌、内心的苦闷欲望以及那种想念所带来的痛苦,所以题目中就有‘忧伤’二字。但是小说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一方面是希望引起教育者以及社会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是抚慰这些留守青少年的心灵,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这部十几万字的《穿过忧伤的花季》,王巨成写得非常顺利,只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当初写好传给明天出版社后,编辑阅读了以后也非常感动,并将这部作品作为重点书目进行了包装。2008年11月,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首次出版,后来因为作品很受欢迎,2009年还再版过一次,这本书还被评选为优秀读书书目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
创作历程:教师生涯让他懂得孩子
干瘦的身材,内向的性格,坐在记者面前的王巨成,神情还有些羞涩。对于发表了500多万字的作家来说,他还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天真。在作品中,对于青少年心理的准确把握,是王巨成作品的最大魅力。他坦言,这和他做过20多年教师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王巨成说,自己19岁就在农村当起了教师,整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在课余时间,他也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4部儿童文学作品。在2006年,王巨成被调到了市文广新局剧目创作室工作,“这次调动让我得以专心创作,有了充分的创作时间,许多重要的作品和获奖作品都是在这之后写成的,在这之前只出了四本书,2006年之后,一下子就出了十几本书。”
但是一直到现在,王巨成还住在仪征龙河中学里面,因为他始终无法走出老师的“身份”,他始终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每天晚上,他都会到学校的操场上散步,这也是接触孩子们的最好时机,那些活泼的身影,爽朗的笑声,都成了他文学创作源源不断的由头。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巨成更是知道,一定要永远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要爱孩子,关心孩子,写作既要有生活,又要有作者的想象力,很多作品,都是先从孩子身上获得一种启发,然后再借助想象去写。”
未来畅想:儿童文学是一生的追求
从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首届紫金山文学奖到现在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多年的时间,王巨成已经囊括了全国所有儿童文学创作的奖项。孩子们的心态是多变的,,20多年的时间,王巨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何能够长久不衰?
王巨成说,他希望通过感动的文字感动读者,以纯净的文字来净化孩子的心灵。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不跟风、不追求时尚,更不要为了迎合读者而轻易改变自己的风格,作为一名作家,就是要始终坚持自己的路,写自己所了解的人、事、物。所谓流行,过几年可能就是过时了,但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王巨成说,他最近刚完成了一部作品,名为《震动》,这部作品也在国内儿童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通过描写六名少男少女在大地震中被困郊外,依靠求生的本能和人性的善美,互相团结信任、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故事。这部书在出版后,短短两周时间,就迅速再版。首印2万册,又再版了4万册。接下来,王巨成正准备写《震动》的续篇,还将创作一部反映青少年成长的系列作品,分别叫做《彷徨》、《忧伤》、《愤怒》。
“这次获奖是对自己的鼓励,以后我会争取写得更多更好一些,我热爱儿童文学,也爱写儿童文学,我要把儿童文学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这就是王巨成最真实的心声,他会永远生活在孩子身边,永远为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而辛勤创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