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走近刘亮程
- 作者:王海珍 更新时间:2010-12-17 04:41:52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07次
说起刘亮程,很多人会淡淡一笑:过时了。毕竟,《一个人的村庄》是12年前的事。12年时间,有多少新书出版啊,12个村庄的树送印刷厂都不够,新华书店制作排行榜的人都换了一茬又一茬了;12年前的小孩现在都快出12本书了,比如蒋方舟。那个只会写村庄,黑夜,麦田的刘亮程,当然是过时了。
只是,当我们看一下沸反盈天的农村现代生活——在整齐划一的规划之下千篇一律的房屋,在“养猪种树,发家致富”的口号下人人奔向经济大潮时,我们是多么怀念刘亮程笔下的那片乡村啊!
刘亮程的乡村,存在于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里,也存在于真实的地理版图中,新疆北部沙漠边缘那个名叫黄沙梁的村庄,因为有了刘亮程的书写,开始成为很多人幻想中的乡土代名词。刘亮程用诗性的语言,很有耐心地讲述着这里一头牛的眼神,一朵花的笑声,一场风的痕迹。
出了名的刘亮程有时也会回来一趟。村里的人见了他会和他淡淡地打声招呼就各忙各的,这个村庄比以前忙了。村庄在改变。刘亮程也在改变——那个曾经扛着铁锹满村转,看蚂蚁打架,蹲在墙角晒太阳的刘亮程现在是新疆作协副主席。会经常成为某个讲座的座上宾。习惯了在新疆与内地的时差间走来走去。逐渐适应端坐主席台侃侃而言。没什么好奇怪的,他来城市生活已经十几年了。
1993年,刘亮程举家迁往乌鲁木齐,这在农村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但是在刘亮程心里,或许1998年才是真正的龙门一跃——《一个人的村庄》出版,在《南方周末》上连载,《天涯》杂志重磅推荐,数位名家力捧,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摘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荣誉忽然如同天降暴雨,刷刷地砸落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
但是,当他在城市里呆得久了,累的时候,还会回到黄沙梁。“当他的心一有不安的时候,有关黄沙梁的一切就都成了他的镇定剂。”这是谁说的呢?刘亮程的黄沙梁,有时如同郝斯佳的塔拉庄园,是站上去就能获得力量的神奇土地。
他坦诚地认为写散文是没有大出息的,虽然他是以散文成名,不知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后来创作了《虚土》,一个依然以村庄为载体的小说,但是《虚土》并未获得《一个人的村庄》的成功。有人说《虚土》是有散文基因的小说怪胎,关于这一点,刘亮程的看法是:“我只是写出了我心中的乡村,至于是小说,是长诗还是散文,形式有什么重要的呢?”
他的最近一部书,是以新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凿空》。他不介意被人认为西部作家,“我写作时从来没有感到我是在西部。西部这个概念本身有点文化歧视味道。我在你的西边,你就叫我西部,一副文化中心霸权面目。一个作家不应有这样的心理限制。”刘亮程总能将质疑转化为优势。
这个在讲台前能言善辩的刘亮程,私下里以沉默居多,走路喜欢低着头,脚步轻,且慢。酒桌上喝酒却颇具侠风,划拳技术一流,声音低,快,得胜后有一点小得意,笑时嘴角向上弯,眉眼都开了花一般。他有着农民的淳朴也有着农民的狡猾。他承认他知道王朔、韩寒这些文化现象,也知道时下发生的热门文化事件,却坚决不予以评价,以防落他人口实,他只会部分敞开自己,而且小心翼翼。粗放只是在酒桌上,除此之外,他是一个沉默的、克制的中年男人。
最近,看到刘亮程的好几本书在书架上。刘亮程说,并不是自己出名了写东西就快了。《风中的院门》很多内容是《一个人的村庄》里的,至于《驴车上的龟兹》等这些新疆游记,是很多年前写的东西。他写一个东西,一般准备四五年,写两三年,这就八年。至于长篇《凿空》,也折腾了好几年。他说,这也是应该的,几十万字的东西,写完自己要先看几遍,放心了,再给读者看。
风,蚂蚁,袅袅炊烟,天边的晚霞,的确,已经沦为记忆了。
还好,有刘亮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