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寒冬寒风的诗句甚多,相比之下,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文字间所浸透的那股寒冷仿佛一把锋利的匕首,让人疼痛不已。它在弥漫着一股忧伤的同时,却又不缺细腻的温暖。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作者以三十岁为叙述视角,不断回顾十四岁那年冬天记忆的同时又拉回到现在自己正身处的这个寒冬,而后又把视角辐射至年老多病的姑妈以及日见苍老的母亲。“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在这样穿插跳跃的笔触下,这些段落因为精神的共性而有了深层次的关联。这种时间的大幅度、高频率交错的手法,既写出了“我”对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深切体验和持续思考,又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力度和涵盖度。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刘亮程笔下的寒风充斥着生命的种种意象,它不单纯指北方寒冬里呼啸的寒风,更是指生命中的种种苦难以及每个人无法躲过的冬天。这里的冬天带有终极意识,它意味着每个人必须独自面对的死亡。因而刘亮程笔下的寒风,它直接抓住了人类生存状态里最真实的本质。
《寒风吹彻》透着一股巨大寒冷的同时却又不乏温情。“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能够抵御人生这股巨大寒冷的,恐怕只有这浓浓的亲情了。
《寒风吹彻》是刘亮程久居乡村后描绘出的一副心灵景象,荒芜苍凉而又深刻,它触到了人性最柔软疼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