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新闻视线 >> 《草房子》何以一百次印刷
    《草房子》何以一百次印刷
    • 作者:苏文 更新时间:2010-12-15 06:05:45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039
    [导读]《草房子》描写人物与传统小说偏重情节和环境,多在行动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不同,它善于写人物微妙的情感关系,表现心灵的颤音和丝丝缕缕的酸楚和慰藉,强调人物的抒情性和心灵化,仿佛它并不是为写人而写人,而是以人物来抒情。
     

     

          曹文轩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少年文学创作的标杆性人物。他的《草房子》已印刷100次。
       
          曹文轩持久地将目光放在儿童和少年的成长这一主题之上,是因为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为中国的儿童打好“精神的底子”。因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承载着希望,承载着责任,儿童的精神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儿童精神就是社会精神。“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这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感。”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在塑造儿童的民族性方面担负起了重任,它树立了一个标杆。
       
          曹文轩追求美,追求“雅致、雅趣、雅兴”,反对和批判“粗俗、丑陋、阴沉、冷漠”。他热衷于在作品中展现美感,一场雨,一场戏,一条河,一间屋,几个再平凡不过的孩子,如此平常的事物,却透出无限的美来,使得作品显得干净和蓬勃向上,因为“美的力量决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正是这些“美”,冲击读者的心灵,让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
       
          曹文轩认为:“世界中已有那么多丑陋的景观使我们躲闪不及,小说又何必再去增加?”“不想将自己的文字全都放在对人性的下作、猥琐部分的描绘与揭示上。”他的作品中对美的展示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让优美的自然风景富有诗意。(2)以一种优美的方式抒写“苦难”。(3)最终展现的是人性之美。
       
          著名作家张之路在评价《草房子》时曾说:“我感觉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和优秀的图书是两个概念,有时候是统一的,有时候是相悖的。在曹文轩身上是统一的。还有,孩子喜欢的书和孩子需要的书,这也是两个概念,有时候是统一的,有时候是相悖的,这在曹文轩身上也是统一的。所以曹文轩在他写的书里做到了有意思和有意义两点。”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感人心魄,催人泪下。


        
        专家评语:


        
          《草房子》描写人物与传统小说偏重情节和环境,多在行动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不同,它善于写人物微妙的情感关系,表现心灵的颤音和丝丝缕缕的酸楚和慰藉,强调人物的抒情性和心灵化,仿佛它并不是为写人而写人,而是以人物来抒情。
       
                                        ———蔡葵,《〈草房子〉启示录》,原载《光明日报》1999年9月30日
       
          在这部小说里有着意描写一唱三叹的故事,却不尽是故事;有音乐乐章复调式的形式,但不仅是形式;有沉稳扎实感人至深的细节,又不光是细节。在我看来,曹文轩靠的是对孩子、对生活、对文学的真诚,靠的是弥漫着全书字里行间的童心和爱,方才营造出弥漫全书这样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文学氛围,才使得这部小说不仅是走进喧嚣的市场,而是走进人心;不仅走进生活,更是走进文学。
       
                              ———肖复兴,《〈草房子〉是一首诗》,原载《瞭望》新闻周刊1998年第15期
       
          这是一位大学教授和卓然有成的儿童文学作家,对他文化信念的又一次坚定的表达。他试图用对一个少年小学六年丰富生活的叙述,用对一个孩子心灵世界的充分揭示,用孩子对各种不同事物的理解方式和感知方式,来表达他对孩子的精神世界的理解,以及回答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的问题。
       
          ——孟繁华,《卡通时代的文化信念——评长篇小说〈草房子〉》,原载《新闻出版报》1998年4月10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