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抄袭”事件接二连三,却并没有触发所谓“学术共同体”的变革转向,纵使当时掀起巨大波澜,最后都转入沉寂。但这至少向我们提供一个契机,警醒当下中国文化界的缺失。
汪晖:沉默还是回应?是个难题
今年3月10日,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一篇题为《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的长文,拉开了持续半年之久的“汪晖抄袭事件”的序幕。在文章中,王彬彬直指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汪晖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涉嫌抄袭,称其至少抄袭了包括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在内的5部中外专著,同时指出了“搅拌式”、“组装式”、“掩耳盗铃式”、“老老实实式”等四种抄袭方式。3月25日,《南方周末》刊载全文。
对于王彬彬的指责,当时身在国外的汪晖回应说,希望此事由学术界来澄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等发表看法称,不能把引文不规范简单称之为剽窃。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了署名为项义华的文章和两位网友所做的调查,补充了《反抗绝望》涉嫌抄袭的证据。7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63位中外学者的签名公开信,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成立独立、公开的调查委员会澄清这一事件。公开信见报两天后,一封由齐泽克等近百名海外学者联名写给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信在凤凰网发表,称在汪晖的著作中没有发现任何剽窃现象。
8月3日,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汪晖首次正面回应抄袭事件道,《反抗绝望》中出现的这些疏失与抄袭、剽窃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两天后,汪晖委托律师事务所给王彬彬发去“律师函”。8月18日,王彬彬将该“律师函”交给有关媒体记者,有选择性地刊登了其中的部分内容。拉锯式的对垒后,双方似乎都出现疲惫状态,事件至此没有新的进展。
朱学勤:让“暴风雨”来得更凶猛些吧
汪晖抄袭事件还未平息,7月8日,清华水木社区出现的一篇名为《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的帖子,在文章中,发帖者Isaiah通过学术性的比对指出,学者朱学勤赖以成名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涉嫌抄袭西方学者著作。在未注明的情况下,该著作大量或明或暗,或隐或显地抄袭、盗用美国学者Carol Blum的著作《卢梭与德性共和国》的内容。Isaiah还通过比对朱学勤另一篇文章《阳光与闪电》与美国学者苏珊·邓恩所著《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指出该文“抄袭了邓恩的研究成果”。此文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纸媒也立即跟进。
针对Isaiah的质疑,朱学勤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向媒体做出了回应,表示要写文章逐条反驳,并于7月13日上午向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递交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申请。调查目前还在继续进行中,各方呼吁这次学术调查能深入下去,最终还原事实真相。
张翎:说我抄袭?请先脱下你的“小马甲”
学术界抄袭事件未了,文学界“抄袭”非议又起。7月24日,旅加复旦学子changjiang在其新浪博客公开指控张翎《金山》一书是“彻头彻尾剽窃之作”,剽窃了加拿大本土英文作家郑蔼龄(Denise Chong)的自传体文学《妾的儿女》(Concubine’s Children,1994年出版)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李群英(Sky Lee)的《残月楼》(Disappearing Moon Cafe,1990年出版)中开篇和结尾的构思创意,以及其他几位加拿大本土华裔作家英文作品中的部分情节与细节。文章随后迅速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网友评论跟帖多达上万条。
changjiang随后在其博客上陆续上传文章,并在《谁是〈金山〉一书的真正作者?》一文中指控张翎的其他作品中的构思和情节同样剽窃自某些加拿大本土作家英文著作中的“精华”。“我很负责任地说:《金山》真正原著者们就是那几位被她剽窃了内容的华裔本土作家。”changjiang同时声称,张翎利用了土生华裔作家不懂中文,国内读者一般不读加拿大英文小说,而且国内评论界对这个加拿大本土华裔作家群体的存在和作品鲜少了解的事实,才巧妙地钻了这个空子。
对于changjiang的指控,张翎在近日给某网站的回应中称:changjiang这种以假名/化名方式指控诋毁一个在加拿大知识产权办公室注册过版权的作家的做法,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文学批评的范围。并称:“我将委托我的律师,以法律途径来合法而正当地捍卫一个作家的清白。”对此,changjiang表示:“欢迎加拿大公民张翎起诉我。”对于这些争议,不少读者表示,期待张翎能对此事给出更直接有力的回应。